【杜吹劍】中國不妨成立禮部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2-11-18 08:00:00
標簽:
杜吹劍

作者簡介:任重,曾用網名“讀書(shu) 吹劍”,筆名杜吹劍,伟德线上平台創辦人暨主編。



中國不妨成立禮賓部【原標題】
作者:杜吹劍(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2011-04-07 環球時報


    摘要:政府應該在國家層麵成立禮賓部門,重視對祭祀活動的規範和指導,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對祭天地、祭祖先、祭聖賢之“三祭”禮加以發展創新。 


  近年來,尤其是在清明節期間,各地興(xing) 起了各種祭祀活動,這與(yu) 政府日益重視傳(chuan) 統文化有關(guan) ,也說明傳(chuan) 統價(jia) 值在民間有著深厚土壤和巨大的需求空間。可令人遺憾的是,此過程中出現大量急功近利的行為(wei) ,有些地方把祭祀天地、聖賢的典禮,變成了吸引遊客觀光的表演活動。如今年清明節期間,在京的曆代帝王廟、孔廟和國子監舉(ju) 行的祭祀活動。而今年春節在天壇舉(ju) 行的“祭天盛典”,主辦者天壇公園管理負責人毫不諱言活動的表演性質。 


  不得不說,諸如此類的祭祀表演秀,是對祭祀對象的不尊重,與(yu) 祭祀的目的背道而馳,是一種“失禮”行為(wei) 。據《禮記》載,祭禮屬“吉凶軍(jun) 賓嘉”五禮之首的“吉禮”。中國人自古至今首重祭禮,認為(wei) 祭禮是教化之本,通過推行禮樂(le) 教化,可達到治人之目的。因此,祭禮在曆朝曆代備受重視,成為(wei) 國家禮儀(yi) 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敬是祭禮的核心精神。《禮記》雲(yun) :“祭禮,與(yu) 其敬不足而禮有餘(yu) 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yu) 也。”行祭者惟有以“敬”為(wei) 先,才能真誠緬懷受祭者,感恩並進而弘揚受祭者之功德。這與(yu) 孔子強調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要彰顯“祭思敬”之價(jia) 值意義(yi) 一脈相承。 


  而且,祭天地、祭祖先、祭聖賢,是中國人最為(wei) 重視的“三祭”,其所蘊涵的精神義(yi) 理是報本反始、不忘其初。“三祭”所體(ti) 現的對天地生生之德、祖先生育之德、聖賢教化之德的感恩之義(yi) ,其實質是對人的生存本源、生命本源和精神本源的關(guan) 切與(yu) 崇敬。正因為(wei) 祭禮重在呈現人的崇敬之義(yi) ,故而在祭祀禮儀(yi) 上,財物的豐(feng) 厚和程式的繁多與(yu) 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獻祭者所持的態度。 


  尤為(wei) 重要的是,祭禮倡導人們(men) 不可忘本的同時,還強調要身體(ti) 力行去報本、厚本,這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wei) 孝悌,在社會(hui) 生活中表現為(wei) 和順,在政治生活中則是忠義(yi) 。祭禮的現世性、人文性的教化意義(yi) ,由此可見。 


  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各種紀念、追思、悼念、公祭活動,但作為(wei) 祭禮在當代的表現形式,仍具有團結同仁、振奮人心、弘揚文化的意義(yi) ,這也是祭禮的教化意義(yi) 被後世不斷提倡和重視的原因。因此,政府應該在國家層麵成立禮賓部門,重視對祭祀活動的規範和指導,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對祭天地、祭祖先、祭聖賢之“三祭”禮加以發展創新,比如恢複在天壇的祭天典禮,除了繼續強調感恩天地之德的內(nei) 容,同時還可加入呼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祈求世界和平的內(nei) 容。 


  國之大事,惟祀與(yu) 戎。唯有真正認識到祭禮具有的傳(chuan) 承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弘揚人類群體(ti) 生活價(jia) 值觀的重要意義(yi) ,正本清源,才能避免不斷出現的將祭禮外在化的各種表演秀,在因革損益之後,使祭禮再度煥發生機。▲(作者是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原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