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明<P>作者簡介:劉明,獨立學者,現居西安。</P> |
今有《儒生文叢(cong) 》,明有儒生重任
——祝賀《儒生文叢(cong) 》出版發行
作者:劉明(西安獨立學者)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西曆2012年11月12日
編者按:“儒生文叢(cong) ”由蔣慶、陳明、康曉光、餘(yu) 樟法、秋風任學術委員,蔣慶撰總序,匯集了中國大陸儒家近年來的思想探索及社會(hui) 活動成果,乃當代儒家新銳對中國及人類命運的深入探討和最新看法。自“儒生文叢(cong) ”第一輯三冊(ce) (書(shu) 目為(wei) 《儒教重建——主張與(yu) 回應》,《儒學複興(xing) ——繼絕與(yu) 再生》,《儒家回歸——建言與(yu) 聲辯》)出版後,引發各界高度關(guan) 注。孔子2563年暨西曆2012年10月29日,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在北京薊門橋主辦“儒生重現之文化、曆史意義(yi) 暨‘儒生文叢(cong) ’出版座談會(hui) ”,蔣慶、張祥龍、梁治平、陳明、康曉光、秋風、幹春鬆、彭永捷、高超群、唐文明、溫厲、任鋒、林桂榛、陳壁生等學者出席會(hui) 議。會(hui) 議發言記錄經講者訂正,現予發表,以饗讀者。
《儒生文叢(cong) 》現在終於(yu) 公開出版發行了,這是儒家文化複興(xing) 的一件大事,也是當下中國思想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筆者有幸擔任《儒生文叢(cong) 》的主編之一,倍感任重而職榮。
《儒生文叢(cong) 》第一輯三分冊(ce) ,分別為(wei) “儒家回歸”、“儒學複興(xing) ”、“儒教重建”。這樣的分類本身就很有代表性。中國要建設自己的主流精神文化,回歸儒家幾乎是一種宿命,這是因為(wei) 中國的精神文化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文明根性上。大前提確定了,但真正回歸儒家既有一個(ge) 日漸進展的曆程,又有個(ge) 回歸途徑的問題。“儒家回歸”分冊(ce) 就記錄了近十年來儒家回歸中的一係列重大事件,以及社會(hui) 各界對這些事件的評述與(yu) 爭(zheng) 論。從(cong) 回歸途徑上看,目前基本上是兩(liang) 條大道,一條仍為(wei) 傳(chuan) 統之“學”,另一條則為(wei) 擬創之“教”。前者現就一直在推進,後者則處於(yu) 探索設計中。這樣,“儒學複興(xing) ”、“儒教重建”兩(liang) 分冊(ce) 就分別收載了近十多年來這兩(liang) 個(ge) 方麵有代表性且分量很重的文章。可以說《儒生文叢(cong) 》第一輯,是近年來儒家介入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建設集大成式的思想理論寶庫。
今天,這樣的思想理論寶庫終於(yu) 建成,接下來就應該發揮其重要作用了,至少不能讓其束之高閣。其實,發揮《儒生文叢(cong) 》思想理論庫作用的過程,也是儒生群體(ti) 形成的過程。中國的儒生在社會(hui) 中的角色,相當於(yu) 基督徒在西方社會(hui) 中的角色,都是社會(hui) 良知的寄托者,社會(hui) 道義(yi) 的承擔者,社會(hui) 道德的守護者。因為(wei) 西方有強大的獨立宗教,基督徒就不僅(jin) 是以個(ge) 人,更大程度上是以群體(ti) 來發揮作用。在中國,當然早就有儒生群體(ti) 擔當著這一使命,而儒生的形成在過去幾千年則是由國家體(ti) 製引導,民間自發培養(yang) 完成,這樣就不需要獨立教會(hui) ,於(yu) 是中國社會(hui) 就沒有形成儒家的獨立教會(hui) 。不幸的是,現在按照西方的社會(hui) 治理模式,政教必須分離,“政”司社會(hui) 物質秩序,“教”司社會(hui) 精神秩序。但現在,中國卻沒有與(yu) “政”分離的儒教。那麽(me) 建設獨立的儒教就是必須的。
當然,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現在國人和儒者還可以有另一條大道可以選擇,就是並不認為(wei) 西方現代社會(hui) 的治理模式是唯一普世的,從(cong) 而走中國自己之路,即仍實行“政學一體(ti) ”,由“學”來司社會(hui) 精神秩序。但在現代教育體(ti) 係下,國家包攬了大中小學教育,培養(yang) 儒生的責任也隻能由國家體(ti) 製接過去,從(cong) 大中小學的教育入手,來培養(yang) 一批批儒生。如此,也可以不需要創立獨立儒教。
所以,《儒生文叢(cong) 》這個(ge) 思想理論庫的建成,將首先發揮儒家精神文化火種點燃儒家回歸事業(ye) 火炬的作用,同時發揮為(wei) 儒生群體(ti) 形成的精神奠基作用,接著將發揮為(wei) 中國思想文化建設提供帶著中國根性的方案的作用。鑒於(yu) 此,筆者呼籲,凡自定為(wei) 儒生身份、且對中國精神文化建設願負曆史使命的諸君,都應將《儒生文叢(cong) 》放於(yu) 案頭枕邊,讀之品之,則不僅(jin) 是諸君自己之福,必也是儒家回歸事業(ye) 之福。祈願!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