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河南周口“平墳運動”可休矣

欄目:殯葬改革
發布時間:2012-11-13 08:00:00
標簽:
慕朵生

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河南周口市等地區今年持續開展“平墳運動”激起民眾(zhong) 反感。近日許章潤、張千帆、姚中秋等數十位知名學者聯名批評這是一起侵犯信仰自由、破壞中國文化、傷(shang) 害民眾(zhong) 情感的行徑。筆者讚賞並支持各位學者的意見,認為(wei) “平墳運動”可休矣!

  從(cong) 字體(ti) 構造看,“土”“文”為(wei) “墳”,形象表明土地和中國文化、墳墓和中國人生命的天然而又緊密的聯係。中國人對於(yu) “死有所葬、入土為(wei) 安”的強烈渴望,超出了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想象。近年來,有不少華僑(qiao) 因在祖國已無親(qin) 人,而將自己祖先的骨灰運到美國安葬。隻有理解中國人為(wei) 何如此重視墳墓,方能明白作家餘(yu) 光中“鄉(xiang) 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qin) 在裏頭”為(wei) 何如此撩人心弦!

  事實上,墳墓之於(yu) 中國人,早已超越風俗和文化的邊界,猶如宗教和信仰的範疇。圍繞墳墓發生的種種有關(guan) 喪(sang) 葬、孝道、仁愛、忠義(yi) 等價(jia) 值觀念和禮儀(yi) 體(ti) 係,可有效解決(jue) 生死焦慮,賦予短暫生命以永恒意義(yi) 。如果說個(ge) 體(ti) 生命會(hui) 遇到“舍墳墓何歸”的焦慮,那麽(me) 中國文化就有可能遇到“舍墳墓何在”的問題。

  “國不以利為(wei) 利,以義(yi) 為(wei) 利。”把“平墳”和“複耕”聯係起來,實為(wei) 不義(yi) 之舉(ju) 。曆史上,中國逝者或已高達數百億(yi) 眾(zhong) ,但迄今很少發生死人與(yu) 活人爭(zheng) 地的現象。由於(yu) 精力有限的緣故,生者一般會(hui) 更重視修繕近祖墳墓而疏於(yu) 保護遠祖墳塋,致使後者緩慢、自然地消失。事實上,“平墳複耕”收效甚微。以周口市為(wei) 例,該市已平遷200多萬(wan) 座墳墓,但僅(jin) 複種耕地3萬(wan) 畝(mu) ,不到全市原有耕地麵積的0.2%,但為(wei) 此投入資金達數億(yi) 元,可謂得不償(chang) 失。在一些地方肆意占用優(you) 質耕地大建樓堂館所的今天,民眾(zhong) 情何以堪!

  更重要的是,現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基本要求,是政府行為(wei) 公開透明、民主決(jue) 策。“平墳運動”涉及千家萬(wan) 戶情感和利益,至少需要舉(ju) 行社會(hui) 聽證,廣泛征求各界意見,避免官民矛盾激化。

  “禮敬祖先”不僅(jin) 是中國人的傳(chuan) 統,也是西方人的常情。筆者曾遊學歐美數國,每見其鄉(xiang) 村教堂或庭院周圍的低矮墳塋之前,墓碑佇(zhu) 立,偶爾擺放花束,慨歎其生者與(yu) 死者之相依、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之交融。倘若我們(men) 對過一種優(you) 雅而又有尊嚴(yan) 的生活,對重建“文化中國”和“禮樂(le) 中國”抱以很大的期望,請從(cong) 停止“平墳運動”做起吧!▲(作者是旅美學者) 

 

                                                  來源:環球時報 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