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講壇:中國南宋史上的雙雄之辯
——鵝湖之會(hui) 朱陸異同對書(shu) 院教育的影響
來源:“信江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十八日乙酉
耶穌2025年3月17日
“輕暖輕寒時節,微雨微晴花朝。”3月14日下午2點30分,上饒市信江書(shu) 院博物館“鍾靈講壇”在書(shu) 院大堂開講。本次講座由江西省上饒市鵝湖書(shu) 院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hui) 原副主任兼鵝湖書(shu) 院院長,鉛山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上饒師範學院朱子研究所研究員,江西省2011計劃朱子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江西省書(shu) 院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書(shu) 院學會(hui) 副會(hui) 長,現北京七寶閣書(shu) 院《書(shu) 院縱橫》主編王立斌老師主講,主題為(wei) “中國南宋史上的雙雄之辯——鵝湖之會(hui) 朱陸異同對書(shu) 院教育的影響”。
講座內(nei) 容概況
800多年前的南宋,一場看似普通的學術辯論,卻成為(wei) 中國思想史上的裏程碑。朱熹與(yu) 陸九淵,兩(liang) 位儒學巨匠在江西上饒鉛山鵝湖書(shu) 院激烈交鋒,他們(men) 的分歧不僅(jin) 關(guan) 乎治學之道,更奠定了後世理學與(yu) 心學的分野。這場辯論為(wei) 何被稱為(wei) “南宋學術盛事”,它對書(shu) 院教育又產(chan) 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首先王立斌老師介紹了南宋學術爭(zheng) 鳴與(yu) 鵝湖之會(hui) 的起因。南宋乾淳時期是中國文化思想暨慶曆之後再一次的顛峰,諸子學術爭(zheng) 鳴在兩(liang) 宋形成了儒家“三教並立”(教化)由南宋朱子完成理學一統。當時門派思想分歧,門派林立。朱熹主張明理,陸氏兄弟主張明心。除了朱熹、陸氏兄弟,還有許多門派的思想家,如陳亮作為(wei) 永康學派代表,葉適為(wei) 永嘉學派代表,張栻代表湖湘學派。呂祖謙、朱熹、張栻並稱為(wei) 東(dong) 南三賢,三人主導了南宋儒學的多元發展。
南宋乾道、淳熙年間詹儀(yi) 之邀集了當時東(dong) 南三賢朱熹、呂祖謙、張栻相聚浙江安灜山書(shu) 院,探討孔、孟、周、程以來的道學傳(chuan) 統的傳(chuan) 承與(yu) 當下的理學分支,圍繞“尊德性、道問學”,提出了如何做好江西陸淵“心學”新起的“同一歸宿”相互切磋、交流。從(cong) 而奠定了淳煕二年由呂祖謙發起朱、陸三方參與(yu) 的信州鵝湖之會(hui) 。
為(wei) 彌合朱陸分歧,呂祖謙主動牽線搭橋,促成鵝湖之會(hui) 。詹儀(yi) 之主政信州、出資讚助,提供後勤保障,為(wei) 鵝湖之會(hui) 的正常運行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孔家南渡後的平民化身份,無意間營造和促進了自由學術氛圍的形成,也為(wei) 鵝湖之會(hui) 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環境。最終在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朱熹與(yu) 陸九淵兄弟於(yu) 鵝湖書(shu) 院展開交鋒。
接下來王立斌老師詳細解答了鵝湖之辯的核心焦點以及朱陸觀點異同的相關(guan) 問題。
朱熹和陸九淵辨的是治學之道、做人要與(yu) 為(wei) 學之方,即以什麽(me) 方法、由什麽(me) 途徑教一個(ge) 人成為(wei) 真正聖人、賢人。在怎樣做一個(ge) 聖人賢人的問題上,究竟是讀書(shu) 還是先立誌是辯論的核心焦點。
朱熹主張“格物致知”,通過讀書(shu) 窮理、研究萬(wan) 物規律,逐步積累知識,最終通達天理;主張將“太極”看作“理”的總匯、根本,並主張用“無極”命名。
陸九淵主張“發明本心”,認為(wei) “心即理”,無需外求,隻需向內(nei) 體(ti) 認本心,便能明理成聖;陸九淵認為(wei) “理”和“道”意義(yi) 相同,太極即道之至極,不應在其上再加一個(ge) 無極,“無”是老子之學的觀點,“極”字隻可訓作“中”。
陸氏兄弟以詩明誌:“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ye) 竟浮沉”,暗諷朱熹理論繁瑣“支離”。朱熹則批評陸學“易簡無根”,缺乏紮實的學問根基。雙方各執己見,未能達成共識,但首次清晰劃定理學與(yu) 心學的思想邊界。
鵝湖之會(hui) ,它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史、哲學史、教育史上的大事件,這次學術論辯雙方交往達十七年之久,相互間的書(shu) 信來往辯學論事、有爭(zheng) 論、有指責、有言和、有聲援、有羈絆,演繹了兩(liang) 位學術大家的水與(yu) 火的戰歌。
關(guan) 於(yu) 對鵝湖之辯和朱陸異同的認識和評價(jia) ,王立斌老師從(cong) 一下三個(ge) 方麵進行歸納。
其一,側(ce) 重於(yu) 鵝湖之會(hui) 那次事件的曆史意義(yi) ,側(ce) 重於(yu) 她對鵝湖書(shu) 院這塊地方產(chan) 生的文化影響。曆代統治者對“鵝湖之會(hui) ”以及朱陸等四賢極其重視,十分關(guan) 注鵝湖書(shu) 院;文化界、思想界、學術界等社會(hui) 界對鵝湖之辯所傳(chuan) 達的思想高度認同;鵝湖書(shu) 院也名列天下四大書(shu) 院與(yu) 江西四大書(shu) 院之中。鵝湖書(shu) 院的題額、楹聯以及碑刻中均可見一斑。
其二,陳述朱陸雙方的不同,但重點更在於(yu) 折中、調和。從(cong) “四賢祠”到“文宗書(shu) 院”,到“會(hui) 元堂”,再到“鵝湖書(shu) 院”,人們(men) 都將朱陸同堂而祀,旨在調和、折中朱陸。陸九淵與(yu) 朱熹的分歧,是理學內(nei) 部兩(liang) 個(ge) 不同派別的分歧。一個(ge) 屬於(yu) 主觀唯心主義(yi) ,一個(ge) 屬於(yu) 客觀唯心主義(yi) 。在本質上,二者都是把封建倫(lun) 理綱常視為(wei) 絕對永恒的存在,視為(wei) 宇宙萬(wan) 物的本體(ti) ,隻是一個(ge) 以為(wei) 理是主觀精神,一個(ge) 以為(wei) 理是客觀精神,二者並無本質的區別。在“千古”曆史長河裏,朱陸異同也是極具分量,不可合之同異,也不可無之同異。
其三,立足現實,強調這場論辯對後世開創的良好學風和影響。這次鵝湖之辯,是“理學”與(yu) “心學”第一次直接交鋒,雖然沒能彌合朱陸之間的思想分歧,但雙方都講清了各自的核心觀點,也認識到雙方的分歧所在,還促使雙方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學說,思考並彌補自己的漏洞,明確自己的觀點,為(wei) 今後的深入討論奠定了基礎,也使雙方和其他思想家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麵思考中國儒學的基本問題,大大拓展了南宋儒學思考問題的理論空間。
鵝湖之辯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影響,還在於(yu) 她為(wei) 以後的學術爭(zheng) 鳴與(yu) 學術會(hui) 講開了先河,更為(wei) 以後的學術論辯和交流開創了相互尊重、各取所長、共享儒家傳(chuan) 統文化的良好學風。
本次講座不僅(jin) 讓市民朋友深入地了解“鵝湖之會(hui) ”的曆史及影響,理解中國儒學思想的深刻內(nei) 涵,更能因這段發生在上饒的影響深遠的學術辯論而增強認同感與(yu) 自豪感。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