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石林】將家醜外揚在網上,你能收獲什麽?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5-02-12 18:31:52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陝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e) ,現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hui) 會(hui) 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dong) 省魯迅文藝獎、廣東(dong) 省有為(wei) 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誌》《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ang) 是帶刺的花》《每個(ge) 人的故鄉(xiang) 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cong) 書(shu) 《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cong) 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yu) 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cong) 書(shu) ·第一輯》。

將家醜(chou) 外揚在網上,你能收獲什麽(me) ?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於(yu) “許石林”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十二日己酉

          耶穌2025年2月9日

 

每逢過年,總有一些人搞得家庭關(guan) 係破裂,親(qin) 友反目,結仇銜恨,甚至有數十年關(guan) 係為(wei) 一口氣斷絕來往者。

 

自媒體(ti) 凡鼓吹教唆人斷親(qin) 或者涼薄對人、虛偽(wei) 待客者,皆甘肅人所言“短韓信”,即像韓信一樣自私心短——韓信本事很大,功勞不小,但因心短,最終被上天懲罰短壽四十年。

 

前日見某平台有一條帖子,故事像王寶釧薛平貴的模式:某女攜丈夫回娘家拜年,大姐夫二姐夫皆事業(ye) 有成,受到熱情接待,近乎巴結諂媚,三女婿因為(wei) 工作事業(ye) 平常,被輕視乃至歧視,以至於(yu) 在廚房做菜也被當眾(zhong) 嫌棄。三女婿回家途中在車上委屈地哭,妻子一旁安慰,並發誓再也不回娘家了。

 

於(yu) 是評論區,人人感同身受,個(ge) 個(ge) 身臨(lin) 其境,紛紛留言,慷慨沉痛,仿佛都是貞烈高潔天仙,受不得半點委屈,總之意見整體(ti) 劃一地認為(wei) 這樣的娘家不回也罷。

 

為(wei) 此有人轉發並谘詢:如何看這件事?

 

答:一、現在的人心裏存不住一點事兒(er) ,動不動就把家醜(chou) 瑣事上網外揚,公之於(yu) 眾(zhong) ,這真是個(ge) 壞毛病,也是短視行為(wei) ,不給自己和他人留來路。這種事上網公開能有什麽(me) 用?除了讓人看熱鬧、助談資以外,有什麽(me) 收獲?能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二、評論區鼓吹支持今後不回娘家的,盡是“短韓信”式熱情和假義(yi) 憤。不知“疏不間親(qin) ”,其人因一時情緒所致,發激憤之辭,你遇上了,願意聽就聽,別摻和。遇到別人家人親(qin) 戚之間鬧矛盾,最好的態度是閉嘴不談、不參與(yu) ,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言。

 

今天的人,遇到心中煩惱痛苦,求告無門,無處訴說,不是向密友傾(qing) 訴,就是公布於(yu) 網上接受圍觀,凡此種種,於(yu) 事無補,有百害無一利。

 

 

 

從(cong) 前人遇到這種委屈痛苦和鬱悶糾結,信佛者可以給和尚傾(qing) 訴請求開示;信道者可以給道士傾(qing) 訴請求開導;信其他宗教者,可以向神職人員傾(qing) 訴,請求解釋。儒家從(cong) 前承擔此項義(yi) 務的,是讀書(shu) 人、儒生,比如各地的社學老先生,這些人遍布城鄉(xiang) ,凡人有遇到不可言說之尷尬痛苦之事者,便來救助,這些被求助的社學老先生、神職人員、和尚道士等等,都是參天地之義(yi) 的有德者,耐心接受傾(qing) 訴,據理徇義(yi) 、隨時順情為(wei) 人開導。今天的心理谘詢,與(yu) 之相比,不過毫末之術。應該說這些人就是上天的使者即天使,承擔著為(wei) 人解厄紓困的天職。這些人有一個(ge) 基本底線:即為(wei) 人保守秘密,不泄露人的隱私。這是天職,否則承受天譴。因此,他們(men) 受人信任,是精神倚靠。

 

今天的人其實是被放逐的脫韁野馬、不係之舟,享受放飛的自由和無人自橫的愜意同時,一旦遭遇如上痛苦,便思馭馬之術、求挽舟之索而不得,無奈隻能訴諸網上,不知網上蜂聚蟻集者,無非“短韓信”。

 

客曰:如之奈何?

 

複曰:試言之,非恕不可以成德,長輩的錯誤,晚輩應該自覺淡化或遺忘,以後娘家還是應該照常回,這是人倫(lun) 禮數,是“以直報怨”;若不回,不惟“以怨報怨”,又顯揚彰灼父母之過錯於(yu) 眾(zhong) ,是為(wei) 不孝。切不可以因錯在對方、受了委屈而過分使氣,自己壞體(ti) 統廢規矩。再說,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凡人,不是聖人,凡人有過,容後改之。耐心給點時間,要相信並期待其性善終會(hui) 覺醒。自己也是一個(ge) 普通人,自尊心過於(yu) 強,受不得一點吃虧(kui) 委屈,這就是索求過多過大,不得體(ti) ,類似“貧賤之驕人也”,不可取。簡單說,你試試照這樣做,以直報怨,會(hui) 心裏舒服,而且也容易消除前嫌,人也會(hui) 變得大度敞亮。這就是渡人渡己。世上太多人都是在這一點上較勁,糾結於(yu) 毫纖瑣屑小事、扭捏於(yu) 偶然之錯舛失誤,使人生之舟擱淺在執拗裏。你去問問那些經曆過這種執拗的人,到了人生盡頭,心裏是怎麽(me) 想的?不幸中彈,子彈長在肉裏跟子彈被取出來,不是同一種感受。

 

2025年2月8日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