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迪】現存最古老的《論語》紙寫本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5-01-15 21:00:33
標簽:

現存最古老的《論語》紙寫(xie) 本

作者:沈敏迪

來源:“漢語史與(yu) 文獻學微刊”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臘月初九日丁醜(chou)

          耶穌2025年1月8日

 

 

 

(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卷六護首

 

皇侃《論語義(yi) 疏》是南北朝時期義(yi) 疏體(ti) 經解的代表性著述,至北宋邢昺編撰成《論語正義(yi) 》,《論語義(yi) 疏》宋代以後在中土失傳(chuan) ,而在日本一直有諸多鈔本流傳(chuan) ,是現存最為(wei) 完整一部的南北朝義(yi) 疏體(ti) 解經著作。至日本寬延三年(1750)根本遜誌據古鈔本刊刻,並回流中國,引起我國學者關(guan) 注,被收入《四庫全書(shu) 》,又有武英殿、《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等翻刻本,流傳(chuan) 漸廣,當代又有多個(ge) 點校整理本。根本遜誌本體(ti) 例、內(nei) 容方麵據《論語注疏》有改編,國內(nei) 學者長期所見版本皆係刻本係統。而古鈔本在保存體(ti) 例原貌、文字校勘等方麵具有獨特價(jia) 值。2019年劉玉才教授主編《東(dong) 亞(ya) 古典研究會(hui) 叢(cong) 刊·甲編》收録北京大學圖書(shu) 館藏影鈔足利學校本,2021年《足利學校藏國寶及珍稀漢籍十四種》影印日本足利學校藏文明九年(1477)鈔本,《論語義(yi) 疏》古鈔本才開始在我國正式出版。

 

 

 

(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卷 內(nei) 頁

 

2017年,被鑒定為(wei) 現存《論語》最古老的紙寫(xie) 本——南北朝末至隋朝期間鈔寫(xie) 的《論語疏》卷六由日本慶應義(yi) 塾圖書(shu) 館獲藏,並由該校論語疏研究會(hui) 學者開展研究。2021年,日本勉誠出版社將該本與(yu) 影斯道文庫藏日本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一同影印,並附錄慶應義(yi) 塾大學論語疏研究會(hui) 諸位學者為(wei) 二本撰寫(xie) 的解題和校理研究成果。為(wei) 便於(yu) 中國學者使用珍稀文獻和了解日本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劉玉才教授積極引薦、住吉朋彥教授竭力促成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獲得館藏機構、出版方的授權,隨即開展編輯出版工作。

 

 

 

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論語義(yi) 疏》內(nei) 頁

 

此次出版,書(shu) 名定為(wei) 《論語義(yi) 疏二種》(日本版書(shu) 名:『慶應義(yi) 塾図書(shu) 館蔵 論語疏卷六 慶應義(yi) 塾大學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蔵 論語義(yi) 疏影印と解題研究』),由慶應義(yi) 塾大學論語疏研究會(hui) 與(yu) 北京大學東(dong) 亞(ya) 古典研究會(hui) 共編。本書(shu) 版式借鑒日本版。

 

 

 

論語義(yi) 疏二種

上海古籍出版社

 

為(wei) 便於(yu) 讀者圖文對照參閱,圖版和解題校理研究分訂二冊(ce) 。各篇譯作在尊重日文版表述的同時,又根據中國古典文獻學相關(guan) 學術術語和現行古籍整理規範,進行適當調整,盡可能準確清晰地傳(chuan) 達作者原意。

 

慶應義(yi) 塾圖書(shu) 館藏

(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卷六

 

 

 

(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卷六 卷姿

 

凡 例

 

一、本書(shu) 對慶應義(yi) 塾圖書(shu) 館藏(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卷六(一三二·二0五·一軸)正麵、背麵原色影印。圖版縮小比例為(wei) 88%。

 

一、本軸的書(shu) 誌,見本書(shu) 下冊(ce) 所收解題。

 

一、影印的順序:本軸卷姿、護首展開圖、襯頁、副葉和補紙以後,按第一張至第二十張的升序展示本軸正麵。其後,按第二十張至第一張的降序展示本軸背麵,此後為(wei) 補紙、副葉,末尾再次展示護首展開圖。

 

一、除襯頁、副葉、補紙之外,在圖版的下部標識“第幾張”,使用阿拉伯數字注記本文用紙的張數。其中,正麵的張數出示於(yu) 每張紙的末尾,背麵的張數出示於(yu) 每張紙的開頭。另外,在正麵影印圖版的上部,以阿拉伯數字標示全部行數。最先出現可以辨認的文字一行,標為(wei) 第一行;在背麵圖版的上部,以阿拉伯數字標識花押處前後二行行數。

 

 





(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內(nei) 頁書(shu) 影

 

一、背麵影印之後,收錄本軸用紙的殘片作為(wei) 參考。殘片照片取自橋本經亮編《遠年紙譜》(慶應義(yi) 塾圖書(shu) 館藏“香果遺珍”一三三X·一六O·八0八之中的一冊(ce) )。關(guan) 於(yu) 這一殘片,本軸解題的附錄有簡略論述。

 

(南北朝末隋)寫(xie) 本《論語疏》部分內(nei) 頁

 

 








斯道文庫藏

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論語義(yi) 疏》

 

 

 

斯道文庫藏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論語義(yi) 疏》

 

凡 例

 

一、本書(shu) 對慶應義(yi) 塾大學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藏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論語義(yi) 疏》(0九二·ト六·五冊(ce) )全書(shu) 原色影印。影印畫麵縮小至原書(shu) 的52%。

 

一、本冊(ce) 的書(shu) 誌,見本書(shu) 下冊(ce) 所收解題。

 

一、影印的順序是,書(shu) 函、書(shu) 帙之後,在每一冊(ce) 的前後書(shu) 衣之間,先是已經剝離的書(shu) 衣背麵和襯頁,然後以書(shu) 葉翻開的形式,按升序每葉展示上下兩(liang) 麵。其中,部分書(shu) 冊(ce) 中間有舊書(shu) 衣。

 

 

 

 

 

 

 

斯道文庫藏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論語義(yi) 疏》內(nei) 頁版式

 

一、影印圖版的兩(liang) 端,除書(shu) 衣和襯頁以外,均在原冊(ce) 中縫部之上以“阿拉伯數字十a/b”的字樣,標識正文的葉數及前後麵。一、原冊(ce) 有貼紙蓋住正文之處,首先將貼紙翻起,影印原冊(ce) 的文字;又於(yu) 全冊(ce) 之後,出示貼紙貼於(yu) 書(shu) 紙上的畫麵,並於(yu) 圖版下部標識貼紙在原冊(ce) 中出現的位置。另有四處貼紙(卷二21g、卷三13b、卷三17b、卷五22a)展向天頭未蓋住正文,影印時將貼紙沿天頭裁切,又於(yu) 該頁側(ce) 麵單獨出示貼紙。

 

文明十九年寫(xie) 本《論語義(yi) 疏》部分內(nei) 頁

 

 





 

論語義(yi) 疏二種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版次:202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書(shu) 號:9787573214096

裝幀:16開精裝兩(liang) 冊(ce) 536頁

定價(jia) :598元

 

本次出版《論語義(yi) 疏二種》影印的二種古抄本,均為(wei) 國內(nei) 首次出版的稀見文獻。其中南北朝末至隋代《論語疏》古抄本,現存一軸。藏於(yu) 慶應義(yi) 塾圖書(shu) 館,所存文字部分是卷六《子罕》、《鄉(xiang) 黨(dang) 》,《子罕》存部分,《鄉(xiang) 黨(dang) 》完整留存。日本學者通過抄寫(xie) 方式及紙樣的研究,推定該寫(xie) 本是由遣隋使或遣唐使帶回日本的唐以前抄本,也就是傳(chuan) 世紙質書(shu) 籍中最古老的《論語》古寫(xie) 本。第二種,慶應義(yi) 塾大學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藏文明十九年抄本是較為(wei) 典範的《論語義(yi) 疏》,共10卷,內(nei) 容標準,首尾一貫,是舊傳(chuan) 抄本中的代表。根據題記,它誕生於(yu) 江國山上臨(lin) 濟宗曹源寺,曾是長州藩舊藏。

 

本書(shu) 為(wei) 16開鎖線精裝,布脊裱背“翻殼裝”,布麵燙銀。一函二冊(ce) ,函套采用宋青色日本進口“草木紙”,書(shu) 名燙黑,輔以燙珍珠白紋案設計,整體(ti) 精致典雅。內(nei) 文使用90g東(dong) 方雅韻藝術紙,調色精細還原。上冊(ce) 為(wei) 二種影印圖版,下冊(ce) 是二書(shu) 解題校理研究,極具有學術深度和啟發意義(yi) 。

 

實拍書(shu) 影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