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學進】徐三重《家則》之訓誨觀點

欄目:家文化研究、家風家訓、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5-01-03 10:59:10
標簽:

徐三重《家則》之訓誨觀點

作者:裴學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xi) 近平對馬克思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大貢獻研究”負責人、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臘月初一日己巳

          耶穌2024年12月31日

 

徐三重(1543—1621),字伯同,號鴻州,鬆江華亭縣(今上海青浦區)人。明萬(wan) 曆五年(1577)進士,後經殿試以第二甲登科,授刑部主事,年七十八歲終。一生專(zhuan) 事讀書(shu) 治學,卒後學者稱其鴻州先生。徐氏一生著述頗豐(feng) ,有《蘭(lan) 芳錄》《牖景錄》《鴻州雜著》《史記通表》《言古餘(yu) 論》等二十多部著作行世。

 

明清時期,上海地區家族逐漸完善,家規家訓也隨之興(xing) 盛。其中,徐三重所著《家則》一卷,又稱《徐氏家則》或《鴻州先生家則》,是該時期仕宦家訓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家則》是作者鑒於(yu) 時代官風與(yu) 世風,以期提撕子孫後輩,為(wei) 家族製定的一部行為(wei) 規範,共計五十八則。其所立條規言辭懇切,多援引古聖先賢之嘉言懿行,如司馬光、程頤、王陽明等。《家則》一卷涵蓋日常治家、冠婚喪(sang) 祭、子孫教育、禮法德行等方麵,對整個(ge) 家族治理教誨均有詳盡規範與(yu) 訓誡,尤其注重子孫讀書(shu) 為(wei) 業(ye) ,充滿人性關(guan) 懷,實屬家訓範本,被《四庫全書(shu) 總目》譽為(wei) “此書(shu) 皆貽訓子孫之語”。

 

協力齊家 嚴(yan) 謹治家

 

與(yu) 儒家倡導的“齊家”思想相適應,《家則》突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對於(yu) “齊家”“興(xing) 家”的重要性,明確提出家風雍睦的關(guan) 鍵在於(yu) 人人一體(ti) 、協力齊家。麵對“世道澆漓,風土惡薄”的社會(hui) 風氣,徐三重苦心強調為(wei) 人父兄者的重要性,提出“凡事須父子兄弟同心商略,斷以理義(yi) ,務公平”。在他看來,幹理家務、商略家事等事宜需要家中子弟團結協作,手足心腹各盡職業(ye) ,實現“分勞效力”的治家目標。同時,他采取情感激勵的方式提醒家庭成員要將自身與(yu) 家庭看作一體(ti) ,做到悉心謀事、勠力禦變,將“昌門保祚之要道”融注於(yu) “毋獨顧己事,毋背親(qin) 交外”等諄諄訓誡之中。

 

此外,徐三重在《家則》中還秉持嚴(yan) 以律己與(yu) 嚴(yan) 以教家相統一的教育原則,強調一家之長必須嚴(yan) 以律己、自我教育的理念。他認為(wei) ,作為(wei) 一家之長若要擔起主持家業(ye) 、和合人心的職責,應遵循“明禮義(yi) ,識時勢,諳事體(ti) ,通人情”,以身作則,正身示下,做到“謹守禮法”“至公”“至誠”,既要情法分明,遵守社會(hui) 公認的家庭規範,又要做到不偏私任何一位家庭成員,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情感需求。

 

以禮促教 以德正風

 

家訓是營造和傳(chuan) 承優(you) 秀家風的重要載體(ti) ,家風是家訓教化的體(ti) 現和表征。徐三重尤為(wei) 重視家訓的家風熏陶、教化之道,他通過發揮家禮與(yu) 家德的教化作用,實現徐氏一族的家風傳(chuan) 承。

 

第一,以禮促教,化禮為(wei) 習(xi) 。《家則》涵蓋了大量禮儀(yi) 規範。針對傳(chuan) 統社會(hui) 冠婚喪(sang) 祭四大古禮,《家則》不僅(jin) 有著詳盡記敘,更是在開篇叮囑子孫尊宗敬祖,“各以禮義(yi) ”,以此表達慎終追遠、虔誠承守的拳拳敬意,以禮隆意切之語培塑“父兄孝親(qin) ”的家風;針對家庭成員日常禮儀(yi) 規範,《家則》對應父子、兄弟、夫婦之禮,生動列明大量禮儀(yi) 細節,希望家庭成員能夠認真遵守,上行下效,以禮正家規的方式培塑“消融驕抗、門風和順”的家風。

 

第二,以德正風,言行有教。於(yu) 個(ge) 人品德,徐三重認為(wei) 家中子弟首要學習(xi) 的是溫良恭儉(jian) 讓的至聖大德,還基於(yu) 養(yang) 正於(yu) 蒙的原理,告誡子弟要自小遠離“世教不修、士風乖錯”的氣習(xi) ,不使德行有虧(kui) ;於(yu) 處世之德,麵對世故多端的世風,他極富哲理地教導家中子弟立身行己、待人接物的方法,提出“宜令練達,但不可習(xi) 於(yu) 奸譎”。

 

讀書(shu) 立誌 為(wei) 政立心

 

身處仕宦之家,徐三重深切知曉為(wei) 政需要提升修養(yang) ,守道立心,因而於(yu) 《家則》中展開大量訓誨。第一,強調讀書(shu) 明理、立誌修身的學習(xi) 觀。徐三重因材施教,針對家中子孫不同的秉性能力,劃分了相應的讀書(shu) 之法。對於(yu) 沒有讀書(shu) 天賦的子孫來說,讀書(shu) 是為(wei) 明曉基本理義(yi) 法度,避免做出不義(yi) 之事;對於(yu) 具有讀書(shu) 天賦的子孫來說,讀書(shu) 是為(wei) 立誌立心、修煉人品乃至出仕報國。此外,他強調讀書(shu) 人應當具備人際交往的基本素養(yang) 。倘若子孫讀書(shu) 為(wei) 士人,必須以“如奉尊親(qin) ”的標準做到尊師敬長,以“必先德業(ye) ”的標準進行同輩交友。

 

第二,強調廉政為(wei) 公、愛國愛民的為(wei) 政觀。徐三重以理訓誡子孫清白為(wei) 政的道理,通過樹立“富貴耳,吾意不然”的財富觀告誡子孫應當“以孔孟行”,做到“人品清白方正”。他還秉持愛小家與(yu) 愛大家相統一的教育理念,訓喻子孫出仕應當做到以國事為(wei) 家事,以民心為(wei) 己心。他以正反結合的訓誨方式,既從(cong) 正麵苦心提出“暗暗下情,體(ti) 以忠恕”的訓言,教以子孫治世為(wei) 國,又從(cong) 反麵嚴(yan) 詞提出“毋苛刻以博能聲,毋卑屈以媚貴要,毋費民以奉所臨(lin) ,毋枉法以徇所畏”的訓誡,教以子孫為(wei) 政風骨,足見其提撕子孫用心深遠。

 

憫農(nong) 恤民 節用惜物

 

鑒於(yu) 晚明怠政奢靡、斂聚民財的風氣,徐三重著重教以子弟關(guan) 心農(nong) 事、體(ti) 恤民生、愛惜物命、節用有度的道理。他以儒家仁民愛物思想作為(wei) 《家則》後半篇幅的底色,展現出鮮明的教化特點。第一,濃鬱的憫農(nong) 情懷和鮮明的恤民理念。談及農(nong) 人農(nong) 事,徐三重提倡共情關(guan) 懷,提出“取租當極公平,凶荒宜為(wei) 優(you) 恤”。他通過反思自身不耕而食的經曆認識到體(ti) 驗教育的可貴,訓誨家人應當通過親(qin) 身參與(yu) 耕種,了解農(nong) 家艱苦。談及愛人恤民,徐三重提倡將家庭責任與(yu) 社會(hui) 擔當統一起來,多行善行義(yi) 舉(ju) 、扶危濟困。在家庭內(nei) 部,他要求家人牢記“骨肉一體(ti) ”觀念,勠力同心渡過難關(guan) 。在社會(hui) 層麵,他以先祖鶴田公賑濟災民的義(yi) 舉(ju) 為(wei) 典型事例,激勵後人行善於(yu) 世,呼籲置辦“義(yi) 田、義(yi) 塚(zhong) 、義(yi) 塾”。

 

第二,深刻的惜物思想和敦樸的節用觀念。徐三重結合讀書(shu) 養(yang) “仁”的思想,以及對身邊大肆屠膾的切身體(ti) 會(hui) ,提出“殺生有度”的觀點。他認為(wei) ,人不能因為(wei) 口腹之需而縱欲殺生,是為(wei) 傳(chuan) 統的生態倫(lun) 理思想。他還援引大量生動的曆史典故以倡導清約質樸的生活觀,如以北宋廉相張知白為(wei) 例,強調“由奢入儉(jian) 難”的觀點;以唐代詩人柳公權弟妻不著華服為(wei) 例,闡明“服飾務在樸素典雅”等。在日常生活中,徐三重認真踐行節用惜物的作風。他堅持宴儀(yi) 操辦“品物簡約、風俗敦樸”,交際禮儀(yi) “悉宜簡節”,家之用度“惟在堅樸”……諸如此類居家大小細節,體(ti) 現出徐氏一族儉(jian) 樸傳(chuan) 家的特色。

 

總之,《家則》作為(wei) 仕宦家訓範本,內(nei) 容指涉廣泛、精妙通俗,行文理據交融、情深思重。《家則》涵蓋了悉心治家的齊家之道和德禮並行的傳(chuan) 家智慧,為(wei) 徐氏子孫開出了一劑讀書(shu) 循理、濟世從(cong) 政的立世之方,也向社會(hui) 傳(chuan) 遞了仁善清約的良好習(xi) 氣。《家則》豐(feng) 富的訓誨理念為(wei) 今世之家教社情提供了豐(feng) 厚滋養(yang) ,具有重要的借鑒價(jia) 值。當然,文中還有一些陳規陋習(xi) 、封建約束的觀點,理應予以摒棄。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