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年】曆代禦史碑刻之三 韓愈《燕喜亭記》:尚君子之德

欄目:往聖先賢
發布時間:2025-01-03 10:29:55
標簽:

曆代禦史碑刻之三 韓愈《燕喜亭記》尚君子之德

作者:楊華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蘭(lan) 琳宗、江蘇省寶應縣紀委監委)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時間:西曆2018年5月20日

 

 

 

韓愈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liang) 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禦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今廣東(dong) 省陽山縣),又曆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shu) 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jun) 司馬,參與(yu) 討平“淮西之亂(luan) ”。其後又被貶至廣東(dong) 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追贈禮部尚書(shu) ,諡號“文”,故稱“韓文公”。

 

 

 

廣東(dong) 連州燕喜亭,建於(yu) 唐貞元年間,距今1200多年曆史,亭中立有韓愈所寫(xie) 《燕喜亭記》碑

 

唐貞元十九年(803年)十月,監察禦史韓愈被貶為(wei) 連州郡所屬的陽山縣縣令,韓愈來連遊亭,至興(xing) 處,寫(xie) 下了《燕喜亭記》,並命亭名為(wei) “燕喜”,此乃取“魯侯燕喜者頌也”之意,而於(yu) 亭後高岩,有大石似燕子低飛,更有春來之時,群燕戲於(yu) 亭前綠樹之間,因此燕喜亭有“燕子喜愛之亭”之解。燕喜亭的龍簷翅角、雕梁畫棟,以及那亭中剛勁的古碑,與(yu) 周圍的碧樹峭岩組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而名賢的詩文,就在這美景中流傳(chuan) 千古。

 

 

 

《燕喜亭記》碑文

 

在《燕喜亭記》中,韓愈記述了燕喜亭周圍景物的發現、營造過程以及各景觀的命名,步步深入,絲(si) 絲(si) 入扣,又層層映襯主人君子之德。全文駢散結合,長短參差,善用排比,氣勢雄渾。

 

既成,愈請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於(yu) 古而顯於(yu) 今,有俟之道也;其石穀曰“謙受之穀”,瀑曰“振鷺之瀑”,穀言德,瀑言容也;其土穀曰“黃金之穀”,瀑曰“秩秩之瀑”,穀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誌其入時也;池曰“君子之池”,虛以鍾其美,盈以出其惡也;泉之源曰“天澤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詩》所謂“魯侯燕喜”者頌也。

 

於(yu) 是州民之老,聞而相與(yu) 觀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無與(yu) ‘燕喜’者比。經營於(yu) 其側(ce) 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貶秩而來次其道途所經自藍田入商洛涉淅湍臨(lin) 漢水升峴首以望方城出荊門下岷江過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嶺。蝯狖所家,魚龍所宮,極幽遐瑰詭之觀,宜其於(yu) 山水飫聞而厭見也。今其意乃若不足。《傳(chuan) 》曰:“智者樂(le) 水,仁者樂(le) 山。”弘中之德,與(yu) 其所好,可謂協矣。智以謀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儀(yi) 於(yu) 天朝也不遠矣。遂刻石以記。

 

——摘自韓愈《燕喜亭記》

 

【譯文】

 

亭屋建成後,我請求讓我給這裏的景觀命名。我給那山丘命名為(wei) “俟德之丘”,表明它先前一直被淹沒如今才顯露出來,有耐心等待的涵養(yang) 。給那石穀命名為(wei) “謙受之穀”,其中的瀑流命名為(wei) “振鷺之瀑”;穀名表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則是形容它的外觀。給那土穀命名為(wei) “黃金之穀”,其中的瀑流命名為(wei) “秩秩之瀑”;穀名是形容它的外觀,瀑名是說明其主人的德行。給那山洞命名為(wei) “寒居之洞”,用以表明與(yu) 當時的境況相符。給那池塘命名為(wei) “君子之池”,池子容量宏大就像主人有涵養(yang) ,能夠聚集各種美德;池水漫出就仿佛主人有作為(wei) ,能夠排除各種惡行。給那泉水的源頭命名為(wei) “天澤之泉”,表明泉水源出高尚,流出之後又能施惠於(yu) 人。把上述各種命名的含義(yi) 綜合起來,就給這座亭屋命名為(wei) “燕喜之亭”,這是取《詩經》裏所說的“魯侯燕喜”的句子來頌祝它的主人。

 

因為(wei) 這個(ge) 緣故,連州百姓中的長者,聽說此事就結伴前來這裏觀賞,他們(men) 說:“我們(men) 州的山水名揚天下,但是沒有一處能夠與(yu) 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勞作的人,他們(men) 的土地與(yu) 這裏連接,卻沒有人認識到這塊地方的價(jia) 值。”大凡上天創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就為(wei) 要送給那應得到它的人吧?弘中(即王仲舒,字弘中)由吏部員外郎貶官來到連州,路途所經過的地方依次是:從(cong) 藍田進入商洛,涉過淅水、湍水,到達漢水,登上峴首山,從(cong) 這裏能望見方城,然後出荊門山,下長江,穿過洞庭湖,溯湘水而上,一直走到衡山腳下,再由郴州跨過騎田嶺。所經之處有猿猴以之為(wei) 家的大山,有魚龍居住的江湖,因此賞盡了深水遠山中種種瑰麗(li) 奇怪的景致,照說他對於(yu) 山水已經是聽膩了看厭了。如今他喜愛山水之意竟然並不覺得滿足。《論語》說:“智者樂(le) 水,仁者樂(le) 山。”弘中的品德,同他愛好的事物,真可以說是協調一致了。他依憑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這處佳境,又依憑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裏,我由此而知道他離開這裏到朝廷中為(wei) 人表率的時候也不會(hui) 太遠了。於(yu) 是寫(xie) 下這篇題記刻在石碑上。

 

 

 

“鳶飛魚躍”碑刻

 

在連州市隔壁的陽山縣賢令山,還有一塊“鳶飛魚躍”碑刻,據傳(chuan) 是韓愈第一次被貶、任陽山縣令時留下的手跡。韓愈遭貶後剛正不阿、不甘沉淪,“鳶飛魚躍”表達了他像魚一樣在水中暢遊、像雄鷹一樣在藍天飛翔的豁達心境。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