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振宇作者簡介:曾振宇,男,西元1962年生,江西泰和人,山東(dong) 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職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國曾子研究會(hui) 會(hui) 長。著有《二十世紀儒家倫(lun) 理思想研究》《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天人衡中》等。 |
曾振宇教授 主編《“觀念史研究叢(cong) 書(shu) ”(第一輯)》出版暨書(shu) 目
書(shu) 名:《“觀念史研究叢(cong) 書(shu) ”(第一輯)》
主編:曾振宇
出版社:齊魯書(shu) 社
【新書(shu) 發布】
近日,由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主編的“觀念史研究叢(cong) 書(shu) ”(第一輯)已在齊魯書(shu) 社正式出版。第一輯包含四本著作,分別是劉乾陽著《儒家“誠”觀念研究》、李富強著《儒家“恥”觀念研究》、劉飛飛著《儒家“天下”觀念研究》、李濤著《儒家“天理”觀念研究》。
曾教授長期致力於(yu) “觀念儒學”的教學與(yu) 研究,“觀念史研究叢(cong) 書(shu) ”是其“觀念儒學”之樹新綻放的思想之花,可視為(wei) 他在儒家思想研究上的一種新開展與(yu) 新探索。所謂“觀念儒學”就是以觀念史為(wei) 方法論,從(cong)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觀念出發,將哲學的哲理論證與(yu) 史學的脈絡梳理融為(wei) 一爐,在“曆史”與(yu) “哲學”的辯證綜合中把握儒家思想的真精神,並通過創造性詮釋展現古典儒家思想的當代價(jia) 值。
本叢(cong) 書(shu) 的出版得到曾智明“曾子學術基金”、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dong) 大學曾子研究所、曾子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序言】
“觀念史研究叢(cong) 書(shu) ”序言
觀念不同於(yu) 概念。概念注重從(cong) 邏輯學角度進行語詞分析,觀念側(ce) 重從(cong) 思想史視域考察每一個(ge) 觀念的生成與(yu) 流變。概念如山,貴在穩定;觀念如水,貴在變化。西方觀念史學派昆廷嚐言:觀念具有“遷徙性”。證諸史實,其言不虛!以中國哲學史“仁”觀念為(wei) 例,“仁”在《論語》中出現一百多次,麵對弟子門人多次“問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樣。甚至麵對同一位弟子多次“問仁”,孔子的回答竟然也不一致。其實在大多數語境中,孔子立足倫(lun) 理學與(yu) 工夫論層麵討論“為(wei) 仁之方”,而非哲學形上學意義(yi) 上的“仁是什麽(me) ”。因為(wei) 在孔子的思想架構中,“仁”是上位概念,在屬種概念關(guan) 係中,已經找不到位級更高的概念來對“仁”加以界說。一切描述性語言已不是“仁”本身,而是被語言遮蔽了的“仁”。在《大希庇亞(ya) 篇》中,蘇格拉底與(yu) 希庇亞(ya) 討論“美是什麽(me) ”。希庇亞(ya) 羅列了美麗(li) 的陶壺、美麗(li) 的豎琴和美麗(li) 的少女。蘇格拉底打斷他的陳述,指出:“那麽(me) 它們(men) 之所以美的原因在於(yu) 有一種共同具有的基本性質。”當我們(men) 誇耀一位女孩美麗(li) ,“那麽(me) 我們(men) 就要回答她為(wei) 什麽(me) 有權被稱作美”,在美麗(li) 的陶壺、美麗(li) 的豎琴、美麗(li) 的少女等具體(ti) 的美之上,“你必須告訴我美本身是什麽(me) ”,因為(wei) 正是“美本身”的存在,才可能將“美的性質賦予一切事物”。蘇格拉底與(yu) 希庇亞(ya) 反複辯論與(yu) 探究“美是什麽(me) ”,最後得出的結論卻是“美的事物是難懂的”。朱光潛先生將此句譯為(wei) “美是難的”。在這一場辯論中,雖然無法知道“美是什麽(me) ”,但已從(cong) 理性上明確知道“美不是什麽(me) ”,思維的高度已有所提升。從(cong) 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以來,一直在探尋“美是什麽(me) ”,也出現了一些定義(yi) ,但這是一個(ge) 永遠也不可能有最終普遍性答案的問題。相映成趣的是,“仁”作為(wei) 孔子思想體(ti) 係中最核心的觀念,是“多”中之“一”,我們(men) 姑且隻能以“一”來界說,或者從(cong) 工夫論層麵來體(ti) 悟,因為(wei) 仁具有不可定義(yi) 性。有人曾問程子:“何謂至善?”程子回答說:“理義(yi) 精微,不可得而名言也,姑以至善目之,默識可也。”在人類用語言建構的意義(yi) 世界中,“目之”與(yu) “默識”蘊含著直覺體(ti) 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認識無法達到對本體(ti) 的觀念性把握,直覺體(ti) 悟和信仰或許是接近本體(ti) 的有效路徑。孔子之“仁”,在本體(ti) 論上是一種可能的知識,而不是現實的知識。緣此,麵對孔子之“仁”,“目之”與(yu) “默識”何嚐不是接近的一種可能路徑?但是,漢代董仲舒開始從(cong) 宇宙論視域討論“仁”存在的正當性,“陽氣仁”,仁已經降格為(wei) 倫(lun) 理學層次的一個(ge) 德目。朱熹哲學架構中的“第一概念”是天理,天理在人為(wei) 仁,人通過“感應”,將外在客觀性的天理內(nei) 化為(wei) 我心真實擁有。在朱熹的思想結構中,天理才是位格最高的本體(ti) 概念。雖然朱熹指出“仁”可以統攝義(yi) 禮智,但也必須在“性即理”的意義(yi) 上才能厘清“仁”的哲學地位。近世西方哲學與(yu) 文化傳(chuan) 入中國之後,學界紛紛以儒家“仁愛”比附西方“博愛”觀念,兩(liang) 個(ge) 觀念之間存在著曆史與(yu) 宗教的差異,儒家“仁愛”不存在宗教色彩。但是,兩(liang) 大觀念之間又存在著價(jia) 值觀的趨同,都在表達對人的尊重與(yu) 關(guan) 愛。這種價(jia) 值觀的趨同性,恰恰又可以成為(wei) 儒家“天下”社會(hui) 理想可能實現的道德基礎。
我們(men) 現在研究觀念史,在更多的意義(yi) 上是將觀念史作為(wei) 一種研究的思路與(yu) 方法,梳理每一個(ge) 觀念如何生成與(yu) 變化,如何影響每一個(ge) 時代的價(jia) 值觀、製度建設和生活方式。這種對觀念史或觀念儒學的認識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上升到哲學形上學的高度進行分析與(yu) 建構,有待於(yu) 學人繼續努力。
是為(wei) 序!
2024年8月7日於(yu) 山東(dong) 大學
曾振宇
【作者簡介】
叢(cong) 書(shu) 主編曾振宇教授簡介
曾振宇,出生於(yu) 1962年,江西泰和人。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學博士,儒學研究領域泰山學者,山東(dong) 省第9、10、11屆政協委員,美國康涅狄格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曾子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董仲舒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聯理事,韓國儒教學會(hui) 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hui) 理事,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學術委員,中國墨子學會(hui) 常務理事,中國儒學與(yu) 法律文化研究會(hui) 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先秦兩(liang) 漢思想史、宋明理學、觀念史。迄今在《哲學研究》《曆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基金項目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思想世界的概念係統》《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孝經今注今譯》等15部,主編學術研究叢(cong) 書(shu) 5種。
【圖書(shu) 簡介】
“觀念史研究叢(cong) 書(shu) ”(第一輯)書(shu) 目簡介
《儒家“誠”觀念研究》(第一輯)之一 劉乾陽 著
ISBN:978-7-5333-4988-2
內(nei) 容簡介:“誠”觀念貫穿儒學發展的始終,它的本義(yi) 是真實無妄,是說明天人之間相互連通的核心概念之一。後來經過種種改造,其上附著了本體(ti) 論、心性論、修養(yang) 論、功夫論等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本書(shu) 首先闡釋了“誠”的多層含義(yi) 範疇,詳細梳理了曆代儒家學派,如思孟學派、荀子、宋明理學、陸王心學等,對“誠”觀念的理論建構與(yu) 解構,充分肯定了“誠”在儒學體(ti) 係中的重要性,深刻反思了儒家“誠”觀念發展的得失,最後指出了“誠”觀念對當代儒學發展的作用和價(jia) 值。
作者簡介:劉乾陽,山東(dong) 鄒城人,哲學博士,江西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儒家思想與(yu) 文化,已出版專(zhuan) 著一部、合著多部,在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yu) 篇。
《儒家“恥”觀念研究》(第一輯)之二 李富強 著
ISBN:978-7-5333-4986-8
內(nei) 容簡介:全書(shu) 分十章,從(cong) 觀念史角度,對古典儒學中的“恥”觀念進行全麵而係統的疏解,展現古典儒學“恥”觀念的生成與(yu) 發展,揭示以“恥”觀念為(wei) 標識的“恥”德在中國古代傳(chuan) 統倫(lun) 理與(yu) 政治結構中的特殊意蘊,以及現代價(jia) 值。本書(shu) 嚐試重構中國古典儒學“恥”觀念的哲理意涵,希冀將其精神注入現代人的生活世界,為(wei) 現代人的自我轉化與(yu) 世界轉化提供文化資源與(yu) 精神依托。
作者簡介:李富強,河南周口人,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儒家哲學、觀念史。在《倫(lun) 理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民俗研究》等期刊發文20多篇,主持或參與(yu) 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
《儒家“天下”觀念研究》(第一輯)之三 劉飛飛 著
ISBN:978-7-5333-4985-1
內(nei) 容簡介:本書(shu) 以“天下”為(wei) 主題,以時間為(wei) 主線,從(cong) 政治角度和文明角度分而論之。通過分析不同時間段對“天下”觀念的闡述,認為(wei) 傳(chuan) 統的天下觀大致可分為(wei) 儒學天下觀和帝王天下觀兩(liang) 種類型,揭示了文化和權力意義(yi) 上的“天下”之間的錯綜複雜關(guan) 係。
作者簡介:劉飛飛,1993年生,山東(dong) 臨(lin) 朐人,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文化傳(chuan) 播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wei)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觀念)史、中西比較哲學、魏晉玄學。在《史學月刊》《安徽大學學報》等期刊發文10多篇。
《儒家“天理”觀念研究》(第一輯)之四 李濤 著
ISBN:978-7-5333-4987-5
內(nei) 容簡介:“天理”在儒家思想體(ti) 係中,尤其是在儒學發展後的新儒學思想體(ti) 係中,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觀念。宋明儒學中的天理,蘊含著一個(ge) 深層次的秩序觀,包含著生命倫(lun) 常和社會(hui) 生活日用之間奧秘。本書(shu) 梳理中國古代觀念史中的“天理”觀念,尤其注重宋儒天理觀念的梳理與(yu) 分析工作。對宋儒天理觀念的集大成者朱熹采取重點刻畫的方式,分析其理學思想中“以理製欲”的克己工夫、“由靜而敬”的持敬工夫、“知行相須”的知行工夫。同時,對其他理學思想家進行分重點梳理與(yu) 分析。
作者簡介:李濤,1978年生,河南信陽人,廈門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青島大學曆史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2019—2023)。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7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獲省級二等獎2項。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