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講壇·孔子學術講座舉(ju) 行第3講:喬(qiao) 清舉(ju) 教授主講《儒家生態哲學》
來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冬月初五日癸卯
耶穌2024年12月5日
12月5日,春秋講壇·孔子學術講座第3講在孔子研究院舉(ju) 行,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喬(qiao) 清舉(ju) 主講《儒家生態哲學》。孔子研究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教授孔德立主持講座。
喬(qiao) 清舉(ju) 教授係統分析了國內(nei) 外儒家生態哲學研究的現狀、特點、近年的課題成果以及思路等,對儒家生態哲學的基本原則、理論維度、範疇體(ti) 係及它對於(yu) 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yi) 作了深入闡釋。他指出,儒家生態哲學以“天人合一”作為(wei) 基本原則,存在宗教、道德、政治三個(ge) 理論維度,並且有一個(ge) 由“氣”“通”“和”“生生”“時”“道”構成的範疇體(ti) 係。儒家哲學本質上也是生態哲學。儒家生態哲學的元理論體(ti) 係包括天人關(guan) 係論、生態本體(ti) 論、生態德性論、生態功夫論、生態境界論、生態範疇論等。中國生態哲學研究開辟了中國哲學與(yu) 文化理解的新路徑,拓寬了中國哲學理解的基礎:仁的生態維度,增加了中國哲學理解的深度,並且糾正了中國哲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誤解,不僅(jin) 具有重構中國哲學和建構世界哲學的理論意義(yi) ,而且對於(yu)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孔德立在總結時指出,喬(qiao) 清舉(ju) 教授所研究的儒家生態哲學的成果,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ti) 體(ti) 現,是把論文寫(xie) 上中國大地上的學術實踐。喬(qiao) 教授的研究位居該領域研究的學術前沿,在建設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的道路上,為(wei) 年輕的科研人員樹立了典範。
講座後,舉(ju) 行了圖書(shu) 捐贈儀(yi) 式。喬(qiao) 清舉(ju) 教授向孔子研究院儒學文獻收藏中心捐贈了其代表性學術著作;孔子研究院儒學文獻收藏中心主任張斌代表孔子研究院接受捐贈並向喬(qiao) 清舉(ju) 教授頒發了收藏證書(shu) 。這些著作將永久收藏在儒學文獻收藏中心。
孔子研究院視頻號對本場講座進行同步直播,孔子研究院全體(ti) 科研人員及線上聽眾(zhong) 1200餘(yu) 人聆聽了講座。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