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石林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陝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e) ,現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hui) 會(hui) 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dong) 省魯迅文藝獎、廣東(dong) 省有為(wei) 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誌》《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ang) 是帶刺的花》《每個(ge) 人的故鄉(xiang) 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cong) 書(shu) 《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cong) 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yu) 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cong) 書(shu) ·第一輯》。 |
其實,你不必羨慕葉嘉瑩先生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於(yu) “許石林”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十月廿五日癸巳
耶穌2024年11月25日
葉嘉瑩先生仙逝,官方訃告中稱先生享年100歲。其實,按照中國傳(chuan) 統習(xi) 慣,先生7月份過完百歲生日,現在應該是101歲。
考諸古禮,事死當優(you) 於(yu) 事生,亦當如此。民間風俗也會(hui) 照此加一歲。
然而,想必先生在天之靈是不會(hui) 計較這個(ge) 的。但這個(ge) 習(xi) 慣不能不說一下。
2010年10月3日,第一次在揚州見葉先生。
是年1月,中華吟誦學會(hui) 在北京成立,當時尚無經費和資助,但學會(hui) 同仁最焦急的是,搶救式采訪采錄健在的文化老人,請他們(men) 回憶講述兒(er) 時讀書(shu) 的情景和古詩文吟誦。這個(ge) 事迫在眉睫,不能等,就在徐健順先生列出的文化名家老人名單後不久,正逐一采訪采錄過程中,就有幾位老先生已經去世了。我忝為(wei) 理事,又有采訪采錄工作經曆,便自費加入了徐健順先生率領的團隊,自己購買(mai) 了錄音錄像設備。第一位采訪的文化名家便是葉嘉瑩先生。葉先生在這些文化老人名單中屬於(yu) 年輕的幾位之一。
當日約好了,先生一到揚州就見麵。但飛機晚點,先生在電話裏說:時間太緊,你不介意的話,一會(hui) 兒(er) 在足浴店咱們(men) 聊?
聽了這話,我覺得很有意思。隔著電話,便感到一種類似不羈的灑脫性格。於(yu) 是,我平生第一次和足療師坐在一起,聆聽先生談詩文吟誦。這大概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
次日聽先生講課,86歲的老人,全程站立講座一個(ge) 多小時。參加完活動,先生趕去南京乘機返回,我同車送她,她習(xi) 慣坐副駕位,於(yu) 是我身子一路前傾(qing) ,趴在先生頭邊,聽她講話,全程錄了音。
在南京淥口機場,先生健步行走,她說她回到加拿大還自己開車。
在去機場的路上,葉先生說,她曆經磨難到台,最初在一職校教書(shu) ,她在上麵認真講,課堂上學生卻不好好聽,但她仍然認真講。有人對她說:眼前盡是不堪造就之材,您何必認真?敷衍一下算了。先生說:我知道,但我講的是李白杜甫、是韓柳歐蘇,我是怕不認真,對不起古人。
談到她整理出版的《顧隨詩詞講記》,先生說:我曆經喪(sang) 亂(luan) ,顛沛流離,一路上舍棄了許多東(dong) 西,但我聽顧隨先生的詩詞課上的幾本筆記卻一直保留在身邊。後來有條件了,我就把老師的講課內(nei) 容整理出版,這就是你們(men) 現在可以看到的《顧隨詩詞講記》。
葉嘉瑩先生曾說:“我雖然平生經曆了離亂(luan) 和苦難,但個(ge) 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作為(wei) 一名詩人,我認為(wei) 詩詞能讓人心靈不死。而古代偉(wei) 大的詩人,他們(men) 表現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誌意,是黑暗塵世中的一點光明。隻要有人願意聽,隻要我的身體(ti) 允許我還可以講,我願意一直講下去。所以我要把自己親(qin) 自體(ti) 會(hui) 到的古典詩歌裏邊美好、高潔的世界告訴年輕人,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讓大家能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裏麵來,我希望能把這一點光明代代不絕地傳(chuan) 下去。如果我不能傳(chuan) 給下一代,在下對不起年輕人,在上對不起我的師長和那些偉(wei) 大的詩人。”
在揚州,葉先生說:她作為(wei) 大學教授,皇家學院院士,但最喜歡給幼兒(er) 、小學生講課。她讓許多旅居北美的越南孩子喜歡上了中國古詩詞。
先生關(guan) 於(yu) 讀書(shu) 的經驗,其實與(yu) 古人無任何差別,就是先多背誦,腦海中盡量多儲(chu) 存古詩文,至於(yu) 理解,先生高聲說道:“有朝一日,豁然貫通。”這就是歐陽修答孫莘老的話:“無他術,唯勤讀書(shu) 而多為(wei) 文,自工。”
對於(yu) 葉先生,我自然不能言盡其學問。但我覺得她的學問,先化成了這一個(ge) 她。即她用讀書(shu) 學問養(yang) 成了今天人們(men) 崇敬的葉嘉瑩。
許多人學問宏富、著述等身,但你分明感到他們(men) 的學問和他們(men) 所言所寫(xie) 與(yu) 其自身沒有關(guan) 係,即他們(men) 不信自己所言語所寫(xie) 的每一句話、每一個(ge) 字。相比之下,葉先生用讀書(shu) 和學問救助了自己,讓自己曆經坎坷,抵擋住了苦楚,活出了人的尊嚴(yan) 和光輝。
近十數年,葉嘉瑩先生定居天津,成為(wei) 大眾(zhong) 文化偶像。以百歲遐齡仙逝,一時間悼念者不可勝計。有朋友與(yu) 我談及葉先生,讚歎其為(wei) 人、學問,是成功人生,令人羨慕雲(yun) 雲(yun) 。
我答:其實,你不必羨慕葉先生的人生。她的人生可能不如一些平庸的世俗婦人那樣值得你羨慕和效仿,世俗婦人繁衍子孫、經營家庭,和順安寧,福壽康健。葉先生之所以看上去傑出、優(you) 秀、成功,那是沒辦法。愚以為(wei) 古來世上所有付出艱難勞苦代價(jia) 最終成功的人生,都不值得羨慕。蘇東(dong) 坡“道大不容,才高見忌”便是,猶如老荔枝樹,之所以結出甘美的果實,那是因為(wei) 荔枝樹身上年年受刀鋸環割之痛,遠不如附近那些其貌不揚的散木,不成材,葉苦澀,連牛羊都嫌棄,反而盡得陽光土壤雨水之滋養(yang) ,安閑自在,得以永年。
值得讚歎的是,像葉先生經曆了那麽(me) 多坎坷磨難,沒有被坎坷磨難摧毀。她將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味藥,後人取之,可以治療許多精神的疑難疾病,就像蘇東(dong) 坡。這應該是值得人感念的。葉先生在《迦陵雜文集》中自述道:“人們(men) 隻看到鬆樹的蒼然不改,卻不知鬆樹是如何在霜雪的摧傷(shang) 中承受過來的。我想朋友們(men) 所說的從(cong) 我的外表看不出什麽(me) 經曆過憂患挫傷(shang) 的痕跡,大概也和一般人隻看到鬆樹之蒼然不改,而不能體(ti) 悟到鬆樹所經曆的嚴(yan) 寒冰雪的挫傷(shang) 打擊是同樣的情況吧。鬆樹之能挺立於(yu) 嚴(yan) 寒,並非不知冰雪之嚴(yan) 寒,隻不過因為(wei) 鬆樹已經有了一種由冰雪所鍛煉出來的耐寒之品質而已。”
2024年11月25日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