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丁進: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哪些人權理念?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4-11-14 08:37:47
標簽:

原標題:《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蘊含了哪些人權理念?

——專(zhuan) 訪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丁進》

受訪者:丁進

采訪者:鄧霞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四月初三日甲戌

          耶穌2024年5月10日

 

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近日發布公告,就今年下半年將在該書(shu) 院舉(ju) 行的“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麵向海內(nei) 外征文,受到社會(hui) 各界廣泛關(guan) 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蘊含了哪些人權理念?海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對征文活動有何反饋?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丁進就此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進行解答。

 

 

 

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中新網記者楊華峰攝

 

中新網記者:人權概念是在西方文化中首先出現的。為(wei) 什麽(me) 這次征文主題是從(cong) 經史子集等中國古代經典文獻中研究與(yu) 人權相關(guan) 的問題?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蘊含了哪些人權理念?

 

丁進:“人權”(Human Rights)概念雖然由西方文化首先提出,但它卻是中西文化交匯的產(chan) 物,其思想來源中也有中國儒家思想。例如,中外學者研究表明,中國儒家文化對西方人權思想的形成產(chan) 生過重要影響,“與(yu) 人為(wei) 善”“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和而不同”等儒家思想觀念已被寫(xie) 入《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等經典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主導,成立聯合國人權委員會(hui) ,並聘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擔任委員會(hui) 主席,主持起草《世界人權宣言》。鑒於(yu) 在啟蒙運動中儒學對西方自由、民主、人權思想形成的啟示與(yu) 促進,委員會(hui) 特聘請中國著名學者張彭春(南開大學創校校長張伯苓之弟)為(wei) 委員會(hui) 唯一的副主席。張彭春在起草《世界人權宣言》中屢屢發揮關(guan) 鍵作用,將西方的個(ge) 人主義(yi) 和中國的儒家學說結合起來,成功地避免了將人權宣言變成唯西方思想的範本。

 

從(cong) 曆史事件中我們(men) 不難看出,“人權”這個(ge) 概念雖是現代的,但不能說之前人類社會(hui) 沒有相關(guan) 的思想觀念。隻不過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曆史時期,人權有不同的觀念表達。

 

經史子集是中華古代文獻的四部分類法,從(cong) 上古到晚清五千年的所有中華文獻都可以分別納入其中。四部文獻充分體(ti) 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統一性。世界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任何一個(ge) 民族能擁有如此豐(feng) 富的、年代次序分明的文化遺產(chan) 。中華五千年文明麵臨(lin) 過多次重大挑戰,中華曆代人權觀念的發展和轉變對於(yu) 成功應對這些挑戰起到了重要作用。四部文獻反映了中華人權觀念的形成、發展和轉變的曆史軌跡。

 

《尚書(shu) 》有“民為(wei) 邦本”“協和萬(wan) 邦”;《周禮》有“設官分職,以為(wei) 民極”。這種保民、護民思想、人類共存思想反映的就是中華上古時代的人權觀念。《禮記·禮運》提出的“人者,天地之心也”,《孝經》提出的“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呂氏春秋·貴公》提出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都是以人為(wei) 本,以天下公眾(zhong) 為(wei) 本的思想。孔子提出的“仁者愛人”“泛愛眾(zhong) ”,就是一種以人為(wei) 起點、又以人為(wei) 終點的哲學。

 

此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僅(jin) 具有豐(feng) 富的人權理念,這些理念還衍生出維護人權的製度和中華法律體(ti) 係,為(wei) 中華文明的發展“保駕護航”,並留下一批跨越時空的命題。這些在當今時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價(jia) 值,依然可以賦予這些命題以新的時代內(nei) 容。我們(men) 今天有必要總結這些曆史經驗,吸收這些曆史智慧。總之,在構建中國人權自主知識體(ti) 係的過程中,中國的曆史經驗和智慧不可或缺。

 

中新網記者:此次征文活動對展現中國人權理念、推進中國人權事業(ye) 發展有何意義(yi) ?

 

丁進:本次會(hui) 議征文對象廣泛,以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者為(wei) 主,凡是對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比較關(guan) 心的中外學者都可以嚐試應征。我們(men) 期待通過中外學者的研究,能夠將中華傳(chuan) 統人權理念的特色、發展脈絡和實踐成果清晰地梳理出來;將中華傳(chuan) 統人權理念在中國當代人權事業(ye) 發展中的作用揭示出來;將中華傳(chuan) 統人權理念推進世界人權文明構建的路徑探索出來。我們(men) 相信,學者的研究將為(wei) 打通古代中國人權理念與(yu) 當代中國人權發展實踐奠定學理基礎。

 

 

 

嶽麓書(shu) 院是“朱張會(hui) 講”發生地。嶽麓書(shu) 院供圖

 

中新網記者:此次“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為(wei) 何落戶嶽麓書(shu) 院?

 

丁進:嶽麓書(shu) 院是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以實事求是、經世致用、傳(chuan) 道濟民為(wei) 宗旨,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學問根底深厚、造福社會(hui) 的經世之才。嶽麓書(shu) 院是南宋大儒朱熹和張栻開展“朱張會(hui) 講”的發生地,開書(shu) 院會(hui) 講之先河,創造了中國學術史上的佳話。從(cong) 此,嶽麓書(shu) 院形成了以文會(hui) 友、談文論道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常常邀請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學者來嶽麓書(shu) 院登台會(hui) 講,互相質疑,互相論難,互相包容,在學術上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

 

嶽麓書(shu) 院除了是“朱張會(hui) 講”的發生地,還是黨(dang) 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兩(liang) 個(ge) 結合”的先聲地。

 

嶽麓書(shu) 院是古代著名書(shu) 院中唯一從(cong) 古到今沒有中斷教學與(yu) 研究功能、成功轉型為(wei) 現代大學的書(shu) 院。中國曆史上有許多書(shu) 院,曾經產(chan) 生過重要影響。基於(yu) 各種原因,這些書(shu) 院大多荒廢了,有些即使原址還在,已經失去了傳(chuan) 統文化教學和研究功能。嶽麓書(shu) 院雖經晚清改製,民國以來有過不同的學校名稱,但教學研究功能還在,文脈還在,傳(chuan) 承不斷。嶽麓書(shu) 院承擔著傳(chuan) 統思想文化教學和研究的任務,形成了完備的從(cong) 本科到碩士生、博士生的專(zhuan) 業(ye) 教學體(ti) 係。在中國曆史、哲學和考古學研究方麵聚集了一大批研究專(zhuan) 家,取得了一大批突出成果。

 

嶽麓書(shu) 院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重鎮。嶽麓書(shu) 院是中國四庫學研究重鎮,每年舉(ju) 辦一次國際性四庫學研討會(hui) ,主辦了《中國四庫學》集刊。嶽麓書(shu) 院是宋明理學研究重鎮,聚集了四代學者致力於(yu) 理學研究,主辦了重要學術集刊《原道》。嶽麓書(shu) 院還是中國禮製學、中國經學、中國書(shu) 院學、中國簡帛學的研究重鎮,一批學科領軍(jun) 人物聚集於(yu) 此。嶽麓書(shu) 院每年有一百餘(yu) 場傳(chuan) 統文化的學術報告會(hui) 和幾十場學術研討會(hui) 。每年舉(ju) 辦的“致敬國學”係列活動已經成為(wei) 著名品牌,在傳(chuan) 統文化研究界具有廣泛的影響。

 

“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之所以落戶嶽麓書(shu) 院,大概是由於(yu) 嶽麓書(shu) 院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一直傳(chuan) 承不斷的文化教育功能,以及今天的嶽麓書(shu) 院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堅守。

 

中新網記者:征文公告已發出一段時間,海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對此有何反饋?

 

丁進:近期,會(hui) 議主辦方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湖南省委宣傳(chuan) 部、湖南大學,承辦方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法學院,以及多家人權研究機構、新聞媒體(ti) 單位通過各自的微信公眾(zhong) 號、網站等平台發布中文、英文版本會(hui) 議征文公告。

 

征文公告發布之後,得到社會(hui) 各界廣泛關(guan) 注。我們(men) 已陸續收到多篇投稿論文,其中有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廈門大學、山東(dong) 大學等高校研究人員。本次學術征文截止到8月份,是個(ge) 長時段的籌備期,大多數有意向與(yu) 會(hui) 學者還在撰文準備期間。目前,已有一些國內(nei) 學者表示將提交與(yu) 會(hui) 論文,來自葡萄牙、美國等國家的海外學者也來信表達參會(hui) 意願,另有學者希望會(hui) 議能夠設置優(you) 秀論文獎。後續我們(men) 將繼續加大征文力度,吸引海內(nei) 外高校學者及相關(guan) 領域人士積極參會(hui) 。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