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三】中國沒有什麽“古典學”,更沒有什麽“中國古典學”

欄目:思想評論
發布時間:2024-10-31 11:39:33
標簽:
王達三

作者簡介:王達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東(dong) 高唐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獨立學者,現居北京。二〇〇四年與(yu) 陳明等人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曾任總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創辦並主持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網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並連署海內(nei) 外五十四位學者發布《以孔子誕辰為(wei) 教師節建議書(shu)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並連署十名青年博士生發布了《走出文化集體(ti) 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ti) 性——我們(men) 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並連署五十多個(ge) 儒家組織發布《須尊重曆史,宜敬畏聖人——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均引發強烈社會(hui) 反響。


原標題:所謂“中國古典學”平議
作者:王達三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時間:西元2024年10月27日


某自2004年開始,陸續寫(xie) 就多篇關(guan) 於(yu) “國學”的文章或評論,算得上是一個(ge) 為(wei) 所謂“國學”不懈陳辭的人了。其中,我一個(ge) 很重要的呼籲,就是設立“國學”學科,至少是設立“國學”專(zhuan) 業(ye) ,以便給予“國學”在高校官僚化、科層式體(ti) 製內(nei) 以合法化、建製性的安排,否則“國學”會(hui) 東(dong) 漂西舶無所係,必是不穩定、不長久的(詳見《給國學上“戶口”名正言順》、《興(xing) 我國學、塑我國魂》等)。


起初以為(wei) ,在聲勢浩大的“國學熱”背景下,設立“國學”學科或專(zhuan) 業(ye) 隻是個(ge) 時間問題,而且不會(hui) 久遠。但新近發現,“國學”學科或專(zhuan) 業(ye) 沒有設成,反倒是出了個(ge) “中國古典學”專(zhuan) 業(ye) ,據說是取代或覆蓋了“國學”專(zhuan) 業(ye) 。開始還以為(wei) 是“中國古典文獻學”專(zhuan) 業(ye) ,覺得這大體(ti) 是成立的。仔細確認名稱後,感覺還是較多較大問題值得討論的。


首先要說的是,“國學”本身就是個(ge) 不倫(lun) 不類的稱謂,是個(ge) 權宜之稱、臨(lin) 時之策。不過它畢竟有了百餘(yu) 年的曆史,而且有著廣泛的流布與(yu) 使用,所以暫時用一用,也不算太勉強了吧。至於(yu) 幾位時髦先生鼓噪起來的時髦的“中國古典學”,特別是新近設立的這一專(zhuan) 業(ye) ,就是無稽之談了。所以在我看到幾位先生撰文介紹“中國古典學”專(zhuan) 業(ye) 時,就忍不住發了個(ge) 朋友圈,大意是說:


中國沒有什麽(me) “古典學”,更沒有什麽(me) “中國古典學”。中國有的是“國學”,析而言之有的是經史子集、儒釋道墨之學,有的是經學、儒學、道學、理學、心學,有的是古代文學、史學、哲學、政學、律學等等,但沒有“古典學”之說。用“中國古典學”設立專(zhuan) 業(ye) ,不是疊床架屋的問題,而是橫生枝節、岐走旁出的問題,是知識化、對象化、博物館化中國學問的問題,是跟著西方古典學專(zhuan) 業(ye) 的問題意識、學科範式走了的問題。不客氣地講,這個(ge) 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設置,名義(yi) 上是打著構建自主知識體(ti) 係的旗號,潛意識上卻是一種中國知識和學問的自我殖民、自我解構。


出現上述的問題,由來也漸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中近代以來中國學問的兩(liang) 大巨變,是很重要的原因。


一個(ge) 是“經學變為(wei) 史學”。當然經學也變成了或散入於(yu) 哲學、文學等學科,就是說中國學問體(ti) 係沒有了經學,也就沒有了祭酒或統領,沒有了信仰和靈魂,沒有了生機和活力,而是變成了一堆不三不四、雜七雜八的學問,變成了單純的知識,變成了單純的曆史或古代,變成了列文森意義(yi) 上的“博物館展品”——所以有些大咖大佬就特別喜歡“古典”和“古典學”這樣的稱謂或範式。


一個(ge) 是“天下變為(wei) 國家”。中國文明是一種天下文明,中國學問的天下意識和普世價(jia) 值是很濃鬱、很深厚的。近現代意義(yi) 上的“國家”僭越了傳(chuan) 統的“天下”之後,取得了意締牢結上的霸權,迫使或誘導中國的學問紛紛依附於(yu) 或寄生於(yu) “國家”之下——所以“古典學”前加上“中國”兩(liang) 字,也就看似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經學變為(wei) 史學”和“天下變為(wei) 國家”,並不能給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中國古典學”帶來合法性和正當性。“中國古典學”作為(wei) 一種籠統的、含糊的稱謂,整體(ti) 性指代古代古典時期的學問,我是不反對的。但是,唯獨它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是不可以的。文學、史學、哲學、法學,宗教學、政治學、社會(hui) 學、心理學等等,在學問上皆有規範的、特定的、清晰的內(nei) 涵和邊界。


“古典學”,有什麽(me) 內(nei) 涵和邊界呢?是指古代的、古典的學問?這就是個(ge) 共名、達名了,而不是別名、私名了。不是別名、私名的學問,怎麽(me) 能作為(wei) 學科下的專(zhuan) 業(ye) 類別呢?如果不是專(zhuan) 業(ye) 而是學科甚至是一級學科,那它就囊括了古代中國的所有學問,以至於(yu) 應當取消了現存的其他所有學科專(zhuan) 業(ye) 。這個(ge) 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


至於(yu) 說在“古典學”前加上“中國”兩(liang) 個(ge) 字,我也看不到什麽(me) 新意或含義(yi) ,隻不過是個(ge) 地域的界定而已,但對中國學問的天下情懷和普世意識,也是一種損傷(shang) 。或者說,這隻不過是追求知識自主的一種生硬做法,以為(wei) 加上“中國”兩(liang) 個(ge) 字就一帆風順、萬(wan) 事大吉了——在爭(zheng) 取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這個(ge) 充滿誘惑的競爭(zheng) 中,或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吧。


實際上,“國學”也有“借國說事”的意思,隻是沒有抓住機會(hui) ,被“中國古典學”鑽了空子、占了先機。也罷,“國學”沒有了戶口,正好在一地雞毛、一盤散沙的中國學問上,扯起設立經學、儒學、理學、道學等老學科老專(zhuan) 業(ye) 的旗子,建立更符合中國學問、中國學術本來麵目的新學科新專(zhuan) 業(ye) ——這是我的一貫主張,或正當其時也!


我非專(zhuan) 業(ye) 人士,而且對學科專(zhuan) 業(ye) 之類的行話也不是太懂,但有些不吐不快。所以,茶前飯後拉拉雜雜說了幾句,諸君可以一哂,但最好也當點真。


相關(guan) 鏈接【楊慶中 景海峰 王中江】論中國古典學(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