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蔣慶作者簡介:蔣慶,字勿恤,號盤山叟,西元一九五三年生,祖籍江蘇徐州,出生、成長於(yu) 貴州貴陽。一九八二年畢業(ye) 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係(本科),先後任教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深圳行政學院。二〇〇一年申請提前退休。一九九七年在貴陽龍場始建陽明精舍,二〇〇三年落成。著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yu) 發展》《以善致善:蔣慶與(yu) 盛洪對話》《生命信仰與(yu) 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代價(jia) 值》《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儒家社會(hui) 與(yu) 道統複興(xing) ——與(yu) 蔣慶對話》《再論政治儒學》《儒教憲政秩序》(英文版)《廣論政治儒學》《政治儒學默想錄》《申論政治儒學》《〈周官〉今文說——儒家改製之“新王製”芻論》等,主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 |
龍場吊陽明先生記
作者:蔣慶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原載1994年第8期《花溪》雜誌
修文,古龍場也。在貴陽北八十裏,舊為(wei) 苗民散居之地。四百八十年前陽明先生謫居於(yu) 此,始興(xing) 禮樂(le) 文教,化民成俗,故清季改稱修文。餘(yu) 五年前有貴陽之行,欲往憑吊先生故跡,然因天陰雨濕未果,心中悵悵,悔念難釋。
今夏,餘(yu) 返築省親(qin) ,又欲往吊先生。征諸舊友,皆願同往,遂與(yu) 危君開建、張君秋林、羅君天倫(lun) ,於(yu) 癸酉六月二十八日,驅車前往修文。
午後三時許至陽明洞。洞在修文城東(dong) 三裏外之龍崗山上。龍崗乃平地拔起之石山,蒼翠掩映,奇洞縈回。山上有何陋軒、君子亭、賓陽堂、陽明洞、王文成公祠,另有一佛殿。相傳(chuan)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後,應當地土著父老之請,從(cong) 城南之玩易窩遷往龍崗山,築何陋軒以居之,建君子亭以遊之,擴賓陽堂以接來客,棲陽明洞以教諸生。
後陽明先生又於(yu) 山頂建一龍崗書(shu) 院,講授龍場所悟之良知學。此書(shu) 院在當時朱學僵化之情形下,乃海內(nei) 第一間自由講學之心學道場也。後先生沒,龍場官民懷念之,遂改龍崗書(shu) 院為(wei) 王文成公祠,以春秋二季祭奠先生。至清,有好事者於(yu) 賓陽堂側(ce) 建一佛殿,於(yu) 今香火聊備,此得無應先生之言儒佛上半截無異乎?
陽明洞
餘(yu) 之覽龍崗也,喜其洞奇樹幽,山色空濛,然難堪聖跡凋敝,古物零落。何陋軒年久傾(qing) 圮,君子亭朽壞不可登,賓陽堂毀於(yu) 火不複舊觀,龍崗書(shu) 院蟻蝕過半危在旦夕。而最慘不忍睹者,乃王文成公祠之正殿饗堂也!此正殿饗堂原有清代陽明先生木雕一尊,文革中遭“反四舊”暴民燒毀,而今聊以本縣業(ye) 餘(yu) 畫工所畫陽明像置龕中充之。
畫像墊於(yu) 破舊紙盒上,風侵霧濕,盒身斷裂,無人更換,畫像傾(qing) 斜,殘陋已極!祭台上空空如也,無俎豆馨香,無鼎爐香燭,碎石雜陳,塵埃遍布。因長年無人祭祀,祠堂形同虛設。反觀隔牆佛殿,猶香火不斷,梵音嫋嫋;而此間聖祠,已血食莫繼,門楣冷落。至此,餘(yu) 不禁悲從(cong) 中來,不意吾儒衰落竟如斯之甚也!旁有木櫥,簡述先生往跡,其中紙殘字黃,大半空缺,唯蛛網搖曳,鼠矢橫斜。
因想夜靜更深時,饑鼠繞台,權作祭舞;寒蛩低吟,如述祝文,悲又何可勝量也!餘(yu) 既悲先生正殿饗堂之破陋不堪,乃問此間管理者何故如此?其麵有難色曰:“吾等再逾數月,工資將不繼矣。門票收入每年數千,需上繳縣文化局、財政局,所餘(yu) 無幾。此間之水電費、辦公費、接待費全由此餘(yu) 款開支,早不敷用。
省裏雖每年有專(zhuan) 款下撥供維修之用,但數額甚少,隻能臨(lin) 時補苴罅漏,勉強維持祠堂不倒而已。如今搞市場經濟,修建費全靠自籌,縣政府財力難再支持。修文地僻,遊客甚少,吾等早想為(wei) 陽明先生立一塑像,但至今未籌足所需款項。陽明正殿饗堂如此破陋,吾等亦甚心痛,然心有餘(yu) 而力不足,實無可奈何。”沉默良久,又曰:“其實陽明先生在此並不孤獨,佛殿和尚有時亦上一兩(liang) 炷香代為(wei) 祭奠。”
噫!吾儒之衰其甚也夫!其甚也夫!吾儒無傳(chuan) 人,欲和尚代為(wei) 祭奠乎?修文有以先生之號命名之陽明酒店、陽明商店,今之修文人亦皆知陽明先生於(yu) 此闡文教、興(xing) 禮樂(le) ,然被先生德澤之修文人如何不上一兩(liang) 炷香慰我陽明先生在天之靈?而竟使其為(wei) 古龍場之孤魂野鬼乎!
陽明先生為(wei) 我中國文化至明以來最偉(wei) 大之創發者,吾中國人不祭吾國之英而拜他邦之神,於(yu) 心可無愧乎?今之世界有講陽明之學者,有寫(xie) 陽明之書(shu) 者,有慕陽明人格者,見陽明此狀能心安乎?悲乎哀哉!悲乎哀哉!吾之悲哀如大海水,如長天雲(yun) ,洶湧澎湃,無有盡時……
是日即返貴陽,心情沉重,夜闌無寐,帳中枯坐,每念及先生孤魂莫守,祭奠無人,遂鼻酸哽咽,淚如泉湧。明日,應吾友張君建建之約赴貴陽市文聯與(yu) 諸友講論儒學,並提及再往修文專(zhuan) 祭陽明先生,諸友鹹為(wei) 先生精神人格感召,欣然願往,餘(yu) 亦連夜撰就祭文。
癸酉七月初一,我等一行十六人,乘車兩(liang) 部,前往修文專(zhuan) 祭陽明先生。至修文,餘(yu) 與(yu) 張君建建沿街請全雞一隻,熟食一盤,鮮果一袋,香燭若幹,另請祭盤三個(ge) ,雖非少牢之奠,俎豆馨香,意已盡矣。
下午五時許,祭奠始行。建建主祭,良範、唐君襄祭,海濤、瓊德攝影,黃萍、劉晴持祭文,餘(yu) 讀祝祠。先燃香燭奉上祭台,再薦犧牲果食於(yu) 台上,然後諸祭者列隊靜立,肅穆恭敬。當是時也,天地閉氣,萬(wan) 物凝神。餘(yu) 讀祝詞曰:
“惟癸酉七月初一,我等後學來自深圳、北京、廣西、貴陽,感先生精神之博大,人格之宏偉(wei) ,特備時饈之奠,謹祭吾陽明先生在天之靈。祝曰:
嗚呼!
吾公英靈,浩浩長存。
惺惺良知,昭昭靈明。
千聖萬(wan) 聖。同理同心。
天長地久。全賴斯文。
青青龍崗,淒淒危亭。
易窩何在?古柏悲吟。
壁殘燈昏,風清月冷。
鼠蟲作伴。獨對蒼冥。
哀哀我悲,萬(wan) 類傷(shang) 情。
扼腕忍淚,天地不仁。
天道往複,衰極必盛。
良知不死,傳(chuan) 薪有人!
他日我等再重開龍崗書(shu) 院
長與(yu) 吾公為(wei) 鄰
尚饗。”
讀罷,四野俱寂,唯聞鼻息。默立良久,建建乃命祭者向陽明像三鞠躬,禮畢,祭成。(按:此祝文已刻石碑立於(yu) 陽明洞王文成公祠側(ce) ,忽忽三十年已成文物矣。)
嗟呼!吾等之祭陽明先生,七十年來之首次也。據修文縣誌載,民國十年縣府曾祭祀一次,而後兵荒馬亂(luan) ,祭祀遂廢。三八年陽明洞囚張學良將軍(jun) ,國人不可致祭;八年抗戰烽火連天,國人無暇致祭;抗戰勝後兵戈複起,國人無心致祭;四九年後陽明被斥為(wei) 封建統治之騙人牧師與(yu) 鎮壓人民之劊子手,又人誰敢祭!是故,今日祭成,吾等敢昭告皇天上帝,並慰告吾陽明先生:人心不死,聖道必昌,四百八十年後儒運必否極泰來,儒學必再度複興(xing) !於(yu) 是乎吾心安矣,吾友之心安矣,吾陽明先生之心亦安矣。
玩易窩
五時半,吾等別陽明洞,往玩易窩。玩易窩者,陽明“龍場悟道”之地下洞穴,龍場所以為(wei) “心學聖地”之所在處也。玩易窩在修文縣城南小孤山下,離陽明洞約十分鍾車程。據史載,陽明先生初投荒龍場時,人地生疏,無房可住,乃擇一石洞居之,於(yu) 其中靜坐默思,推演《易》理,甘囚忘拘,故名曰玩易窩,先生有《玩易窩記》述其事。然較之陽明洞之殘陋破敗,玩易窩更有過之者也。
吾等佇(zhu) 立玩易窩前,其慘狀不堪入目。洞在平地之下,洞口雜草叢(cong) 生,洞前畜糞成堆,洞中塞滿亂(luan) 石垃圾,離洞口不盈兩(liang) 米處即為(wei) 豬圈人廁。據載原洞高一丈許,寬六尺餘(yu) ,而今洞高不足一米,寬亦然,故洞中狹小難以容人。有村婦過洞側(ce) ,餘(yu) 怪而問之,此洞何以如此狹小?其言曰:“此洞原在一隆起之小石崗下,石岩遮掩洞口,雨水不能入洞。洞中寬敞,有石柱相隔,若套房然。
洞旁原有一石亭,洞口有一大樹村民謂之神樹,洞前有一古碑。石亭年久失修垮掉,神樹文革時被砍,古碑合作化時被挖去墊集體(ti) 豬圈。故昔日景物全無,空餘(yu) 此洞。更有甚者,幾十年來村民建房石料不足,乃采洞上岩石,遂使洞口無岩石遮掩,雨水直灌洞中,爾後又將建房廢料與(yu) 生活垃圾傾(qing) 倒洞中,遂淤塞洞口,使洞愈變愈小。以前洞很大,集體(ti) 化時我同他人還在洞中養(yang) 過豬呢。”吾輩聞此,皆唏噓不已!村婦見狀又曰:“現在還好些了,五月份縣文管所曾花一百元人民幣請人將洞口亂(luan) 石刨開,現在還看得見洞了,原來連洞都看不見哩。”
嗚乎!是何言哉!是何言哉!吾先賢聖跡何故竟遭如此之厄乎?吾有司執事何故竟不知此洞之價(jia) 值乎?此洞者,乃陽明先生成道處,而為(wei) 心學之發源地也!先生雖餘(yu) 姚人,然其學成於(yu) 修文,其道成於(yu) 此洞。比之耶教,耶穌伯利恒人,其成道在耶路撒冷各各他山,各各他山遂為(wei) 耶教聖地;比之佛教,釋迦迦吡羅衛國人,其成道在摩伽佗國之菩提樹下,摩伽佗國遂為(wei) 佛教聖地。夫如是,此洞乃吾儒之聖地,心學之道源也。
陽明先生鑿石槨破生死一念在此洞,玩《易》理思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在此洞,中夜大悟良知吾性自足在此洞,著《五經臆說》在此洞,寫(xie) 悲愴千古之《瘞旅文》亦在此洞。先生之學爾後播及全國、日本、東(dong) 亞(ya) 、乃至世界,其良知之光全從(cong) 此洞噴發而出。故所謂“龍場悟道”者,此洞悟道也,此洞之價(jia) 值可想而知矣。故凡有心人見此洞之慘狀,未嚐不痛心疾首而含淚飲泣也。吾良範兄有心,特從(cong) 陽明洞攜來香三炷,餘(yu) 與(yu) 曉青、築榮下至洞口,焚香默禱,願此洞之靈萬(wan) 古長存也!
玩易窩
出洞,眺望群山,想陽明先生初至龍場時,萬(wan) 山蛇虺,蠱蟲彌漫,文明未開,瘴氣襲人。居夷苗語不通,貶謫瑾害未已。入夜洞中黑霧重重,白日洞外陰風慘慘,豺嘶虎嘯,鬼哭狼嚎,先生居然無所畏懼,安住洞中悟天下之至道,創人間之正學。先生非特吾儒聖賢榜上十力無畏之偉(wei) 丈夫,亦人類精神界中震天撼地之大英雄也!
是時,天色突變,山雨驟落,四野茫茫,一片沉寂。吾等未攜雨具,遂驅車返築。
坐定,餘(yu) 反複思量:今日一晝不雨,何故吾等離龍場時乃雨,得無吾等之誠感格蒼天,天亦有情悲吾儒之衰而下淚乎?抑或先生在天之靈有知,喜吾儒學複興(xing) 有望而垂涕乎?餘(yu) 不解。車至貴陽,諸友星散。然此自家生命中之一段往事,永值各人懷念也!特為(wei) 之記。
孔元二千五百四十五年癸酉六月二十八,七月初一。
西元一千九百九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八月十八日。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