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論道"第四講順利舉(ju) 行
來源:“桐江論道”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初六日乙亥
耶穌2024年9月8日
2024年9月5日晚,“桐江論道”第四講“明中期到清初朱子學道統之爭(zheng) ”講座如期舉(ju) 行。本次講座由台州儒學院、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講座邀請了上饒師範學院朱子學研究所首席專(zhuan) 家、江西省朱子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二級教授徐公喜擔任主講嘉賓,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中華朱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朱人求擔任與(yu) 談嘉賓,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台州儒學院院長何善蒙擔任與(yu) 談嘉賓,浙江大學亞(ya) 洲文明研究院宋韻與(yu) 文明互鑒研究中心研究員葉達擔任主持人。本次講座吸引了眾(zhong) 多聽眾(zhong) 的參與(yu) ,氣氛熱烈,獲得廣泛好評。
在講座中,徐公喜教授圍繞“道統、政統(治統)與(yu) 學統的意義(yi) ”“理學道統學統內(nei) 部之爭(zheng) ”“理學外部道統之爭(zheng) ”“道統與(yu) 政統之爭(zheng) ”“明清初《綱目》學的道統”等方麵展開了深入探討。徐教授指出,朱熹道統論在明代中期至清初的發展經曆了複雜變化。這一時期,朱子學雖然仍占主導地位,但受到陽明心學等學派的挑戰。道統之爭(zheng) 出現在朱子學內(nei) 部和其他儒學流派中,涉及學術、政治等多方麵,反映了明清之際思想界的複雜局麵。此外,這一時期的學術史著作、綱目學和明史編纂等,都體(ti) 現了不同學者、不同學派對道統的不同理解。總的來說,朱子學作為(wei) 官學地位雖有起伏,但始終是主導思想,其發展與(yu) 政治、社會(hui) 背景密切相關(guan) 。講座最後,徐教授著重指出,在研究朱子學發展史時,我們(men) 必須特別關(guan) 注政治與(yu) 學術的關(guan) 係,重視政治、社會(hui) 、思想、文化等時代背景及其內(nei) 在聯係,可以說政治與(yu) 學術的內(nei) 在因素在朱子學各個(ge) 時期的學術轉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對我們(men) 當下的學術研究不無啟示,任何有生命力的學術研究都不能脫離社會(hui) 現實,要立足於(yu) 社會(hui) 、服務於(yu) 社會(hui) 。
在與(yu) 談環節,朱人求教授指出,徐教授的講座詳細梳理了明中期到清初朱子學道統之爭(zheng) ,展現了廣闊的學術視野。朱教授進一步指出,明清朱子學研究應該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東(dong) 亞(ya) 視角,關(guan) 注中日韓諸子學的相互交涉。當代儒學發展應該關(guan) 注“第二個(ge) 結合”,即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結合,中華文化複興(xing) 需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彰顯中華文化的主體(ti) 性,而牟宗三提出的“三統並建”思想對當代中華文化複興(xing) 有重要啟示。
何善蒙教授對徐教授和朱教授的演講進行了深入的評論和分析。他指出,兩(liang) 位教授從(cong) 不同角度詮釋了朱子學,展現了史學的精細考證和哲學的宏闊視野。何教授指出,道統的形成可能是為(wei) 了批判佛教道教,同時也試圖塑造社會(hui) 理想狀態,道學的傳(chuan) 承在不同曆史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和表現方式,而西學的引入對中國傳(chuan) 統思想的衝(chong) 擊需要進一步探討。
本次講座係統呈現了明代中期到清初的朱子學道統之爭(zheng) ,持續幾百年的道統之爭(zheng) 涉及學術、政治等多方麵,反映了明清之際思想界的複雜局麵,體(ti) 現了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活力和創新精神。在熱烈的學術交流氛圍中,本次講座順利結束。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