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跌宕起伏,不可能一直循規蹈矩
——鵝湖之路的回響5
作者:念之
來源:“建陽石庵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廿二日壬辰
耶穌2024年7月27日
這一次夏令營算是我第一次正式參加對外的重走朱子路,讓我覺得和以往的很不一樣。第一次是2022年5月份的時候內(nei) 部行走,基本都是陰雨天氣;第二次對外的朱子路時每天烈日炎炎,但我因為(wei) 受傷(shang) 所以沒有走路,隻是做公眾(zhong) 號。那時我坐在車上,看大家背著大包在烈日下行走是沒有太多感覺的,甚至覺得好像我當時走沒有這麽(me) 累,無法感同身受。而這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烈日下行走的艱難。燒灼、暴汗、疲憊、口渴都無處躲藏。
伴隨著這些感受,我還是走完了十天。跨省的徒步,似乎賦予了更不一樣的意義(yi) 。在跨越分水關(guan) ,走到江西界的時候,心裏覺得非常自豪。以前也從(cong) 武夷山過分水關(guan) 到江西,但是坐車,是沒有什麽(me) 感覺的,對比起來很單薄。途中幾次回望來時的路,是我自己一步一個(ge) 腳印走過來的,就覺得很厚重,很不容易,好像自己認識了這些路,它們(men) 也認識了我,有一份說不出的情感。
在走到鵝湖書(shu) 院時也有這樣的自豪感。我們(men) 從(cong) 慈濟寺下山,狹窄的山路兩(liang) 旁雜草茂盛,走成一列的隊伍,看不到前麵的路,隻管走著。走到山腳下,一瞬間的豁然開朗,看到鵝湖書(shu) 院牌坊的時候,很激動。十天時間,我終於(yu) 是見到了它,見到了我們(men) 要抵達的目的地。
我覺得徒步過程中,自己打破了很多“規矩”。平常會(hui) 在意很多,比如不喝冰冷的水,不躺在地上睡覺,不在半夜洗澡之類的,但是這次毫無顧忌地全都做了。在大太陽底下走,休息時顧不上井水的冰涼,隻管“噸噸”地喝,能解渴就行;養(yang) 成了“隨地大小睡”的習(xi) 慣,在泥巴地上睡,在水泥地上睡,在椅子上睡,不管地上多髒,隻要有空間就能睡。因為(wei) 這樣,自己放開了許多,身體(ti) 行為(wei) 上的破格,好像也會(hui) 讓心裏更放鬆。
對比一下,這十天仿佛是另外一個(ge) 自己。平常的我很少有活在天地間的感覺,總是坐在房間裏,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可以說是一個(ge) 文靜、文弱的女生。但是徒步的這十天,每天在天地山川間行走,讓我覺得自己更接地氣,更有韌性,更真實地存在了。之前張平老師常常說人要接地氣,要多在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吸收天地之氣。這一次的經曆,讓我對老師之前說的話有了實感,可能也算我難得地敞開胸懷麵對大自然。
這是我第一次當隊長,和當隊員很不一樣,心中自然有一份責任感,覺得要在意的事情更多。但是也挺迷茫的,想做卻不知道怎麽(me) 做。比如說一開始大家都陌生的時候,隊伍的氛圍會(hui) 比較沉悶,我自己本來就話比較少,不是一個(ge) 會(hui) 活躍氣氛的人,就會(hui) 很擔心一直這樣的話怎麽(me) 辦。還有麵對隊員掉隊的情況,不知道是該陪著他們(men) 還是該往前走,不過這些情況好像後來都慢慢好起來。
我覺得我很需要的就是主動性。在大部分時候我可能是能不做就不做,隻想做好分內(nei) 的事情。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有這種想法的話往往連分內(nei) 的事情都做不好。這一次自己感覺有主動的時候,也有鬆懈的時候。本來應該多找隊員都聊聊天,談談徒步的感受,但是最後沒有做。
我的隊員們(men) 給了我很多感動。非一和靜昀,她們(men) 的體(ti) 力不是特別好,常常會(hui) 掉隊,但是從(cong) 來沒有抱怨過,一直在堅持走,沒有因為(wei) 自己跟不上大家就想放棄,想坐車,真的很佩服。後麵的幾天,看到非一和靜昀的話更多,越來越融入隊伍,我就很開心。
非一的話不多,但我覺得她是一個(ge) 很細膩、內(nei) 心很豐(feng) 富的人。從(cong) 剛開始見到她時她幾乎沒有笑容,到後麵越來越多。我以為(wei) 她是一個(ge) 比較“冷”的人,後來住在一起,看到她很有耐心地帶偲妤小朋友,還有我們(men) 一起聽八卦,讓我看到了溫柔細膩的她,從(cong) 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堅持的力量。
靜昀,我們(men) 的學習(xi) 委員,一開始她的話很少,後來慢慢發現她很活潑。幾天的相處,我感受到她是一個(ge) 很有力量,很上進的女生。因為(wei) 腳上長水泡,行走困難,但她總是竭盡全力,拄著登山杖,跟著隊伍,不願成為(wei) 掉隊的人。
小蘇同學,隊裏的活寶,讓人又愛又恨。徒步的十天裏,有讓人很氣的時候,但也有好幾次覺得他真是長大了。走三十一公裏的那一天,中間他掉隊了,但後來不僅(jin) 自己追上來,還拉著靜昀一起追上來,那一瞬間刮目相看啊。
謝寧彌元,是一個(ge) 很有意思的人。從(cong) 一開始,他就說自己走不動,但其實從(cong) 頭到尾都走在前麵。很多時候嘴上說著不做,但身體(ti) 卻行動著。
副隊長吳禹誌,是一個(ge) 很積極主動,有想法的人,是我們(men) 這個(ge) 隊伍中的活躍分子。在他這個(ge) 年齡,有這樣的能力,讓我覺得佩服。
開始的幾天大家都不熟悉,大部分交流就是男生跟男生,女生跟女生。在後來的徒步過程中,發現大家慢慢開始互相幫助,每個(ge) 人之間都有交流,這一瞬間也讓我很開心。總的來說,這次當隊長自己不是特別滿意,我覺得有挺多能做的事情都沒有去做,沒有抓住鍛煉的機會(hui) 。作為(wei) 配合大山老師的醫療工作也是如此。一個(ge) 是我的被動,別人拒絕我就不管了;一個(ge) 是身體(ti) 上的疲憊,讓我不想再動。總之,沒有盡責。
在結束徒步,回到書(shu) 院的這幾天,我放下了緊繃著的心,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麽(me) 累,比我認為(wei) 的還累。可能因為(wei) 第一天徒步就碰上生理期,又是強度比較大的幾天,導致後麵徒步過程中經常失眠,也吃不下飯。但是這十天可能因為(wei) 一直提著一口氣,又是隊長,所以全程都跟著大部隊走下來了。回到書(shu) 院,就昏睡了兩(liang) 個(ge) 下午,比晚上睡得都久,也開始恢複胃口。
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新的體(ti) 驗和突破。人生跌宕起伏,不可能一直循規蹈矩,有需要衝(chong) 的時候也有可以停歇的時候。我一直缺少一股衝(chong) 勁,這次算是突破了自己,也突破了身體(ti) 疲勞的限度,讓我知道自己是可以到這種程度的,是可以不斷突破的。希望自己能夠記住這種感覺,在以後的學習(xi) 、做事中也能如此。
寫(xie) 完這篇總結,再次意識到反芻的重要性。許多東(dong) 西都是在不斷回憶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如果沒有回味,便會(hui) 丟(diu) 失很多珍貴的感受。忽然覺得,很慶幸自己參加了這一期夏令營,有七月份的烈日、具有挑戰的路線,還有獨一無二的同學老師們(men) ,雖然辛苦,卻也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