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成中英哲學的“本體”

欄目:思想評論
發布時間:2024-07-18 23:50:06
標簽:
陳來

作者簡介:陳來,男,西元一九五二年生於(yu) 北京,祖籍浙江溫州。一九七六年中南礦冶學院(現名中南大學)地質係本科畢業(ye) 。一九八一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研究生畢業(ye) ,哲學碩士。一九八五年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研究生畢業(ye) ,哲學博士。一九八六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一九九〇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著有《朱熹哲學研究》《宋明理學》《古代宗教與(yu) 倫(lun) 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現代儒家哲學研究》《孔夫子與(yu) 現代世界》《近世東(dong) 亞(ya) 儒學研究》《仁學本體(ti) 論》《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儒學美德論》《儒家文化與(yu) 民族複興(xing) 》等。

成中英哲學的“本體(ti) ”

作者:陳來

來源:“人文日新陳來”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十二日壬午

          耶穌2024年7月17日

 

 

 

1、哲學的智慧

 

成中英認為(wei) ,哲學不僅(jin) 是“愛智之學”,還是“知人及己“之知”、愛己及人“之愛”,是一種“智慧之知、智慧之愛”。因為(wei) 無論你追求什麽(me) ,總是要在知識的基礎之上去追求,它表現為(wei) 一種人對於(yu) 知和智的需求。所謂“智”(wisdom)是知識能如日光般照亮黑暗,顯示可取可行之道。蘇格拉底說哲學是love of wisdom,即智之愛,我們(men) 也可以說哲學是愛之智,即wisdom of love,即哲學就是生命價(jia) 值的體(ti) 驗與(yu) 追求,以及完成生命價(jia) 值的體(ti) 驗與(yu) 追求。是對愛的熱情的方向與(yu) 目標的慎重選擇與(yu) 深入承諾,亦即“擇善固執”的固與(yu) 執,“修己以安人”的修與(yu) 安。

 

他說,相較而言,我認為(wei) 中國哲人的出發點在以人的自覺為(wei) 中心來建立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所以應該反過來說,是愛的智慧之學。智慧之愛之學是希臘哲學,愛的智慧之學是中國哲學。什麽(me) 叫愛的智慧?怎麽(me) 關(guan) 切他人、怎麽(me) 建立關(guan) 係、怎麽(me) 實現自己、怎麽(me) 與(yu) 人為(wei) 善、怎麽(me) 與(yu) 民同樂(le) ,這是就不同領域來講,這是一個(ge) 人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就是深度的、廣度的愛,叫仁愛,是人自己的方式,也是人存在的方式。

 

2、本體(ti) 的兩(liang) 麵

 

成中英主張:本體(ti) 者,其生生而不息者乎?其生生而條理者乎?人當不斷奮起勇敢的麵對虛妄追求真實,麵對無明追求靈明,麵對不義(yi) 追求正義(yi) 。

 

在他看來,中國哲學的本體(ti) 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本體(ti) ,對於(yu) 這個(ge) 存在,我們(men) 不應該用西方那個(ge) 外在化的超越化的方式來理解,但也不能完全否認它的外在意義(yi) 或超越意義(yi) 。

 

在中國的本體(ti) 學觀念中,外麵的世界是一個(ge) 動態的環境,人的認識是在一個(ge) 開放的、經驗的,人跟事物,跟天地萬(wan) 物交互影響的情形下形成的。這樣的認識所產(chan) 生的世界真實或我的真實的概念雖然有它的對象性,但又有一種相應的主體(ti) 性,換句話說,是我在認識世界跟我的關(guan) 係的一種動態發展的關(guan) 係,本體(ti) 不是純對象性的。

 

他說,我所謂的本體(ti) 是一個(ge) 整體(ti) 的存在,是在人對生命的體(ti) 驗中建立的一種真實的存在。這種存在,從(cong) 客觀方麵講它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因為(wei) 它能夠有一個(ge) 本根性、整體(ti) 性,體(ti) 現成為(wei) 一套生活形態或存在形態;從(cong) 主觀方麵講,人了解了這個(ge) 宇宙,以及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形態,大家在對這個(ge) 形態的認識過程中自然會(hui) 發現任何東(dong) 西都有他的本體(ti) 性,對它的本體(ti) 性的最大的包容就是整個(ge) 宇宙,最小的感受就是人的本體(ti) 。

 

他還說,我所謂的本體(ti) ,具有理想性,它是指正確地認識並保證人的心性的一種意識,它能夠和宇宙建立一種認知和感應的關(guan) 係,因而形成一種對宇宙的概念;同時又能夠形成相應的自我的概念,而且也能夠掌握到它們(men) 之間的一種關(guan) 係。

 

因而我的本體(ti) ,是基於(yu) 我對世界的認識,所產(chan) 生的一種對世界整體(ti) 發展的一個(ge) 具有生命力或者創造力的實體(ti) 的認識;是基於(yu) 我對世界的經驗,所產(chan) 生的一個(ge) 和我相關(guan) 的整體(ti) 世界的認識。世界在我中,也通過我對自我的認識來實現。所以我的本體(ti) 裏麵包含了世界和自我的兩(liang) 個(ge) 整合。

 

所以本體(ti) 詮釋意識既有對本體(ti) ,又有自本體(ti) 兩(liang) 種。

 

3、創造的過程

 

他這樣說:我認為(wei) 本體(ti) 本身是一個(ge) 事實上發生的過程,它固然可以一分為(wei) 二,成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但這個(ge) 整體(ti) 中發生出來的新的事物,恰恰是它的內(nei) 在性的一種表現,它可以被看作是在這個(ge) 二元方法當中,一種所謂持續原理和一種創生原理之間相互引申或者相互衝(chong) 擊的結果。這樣的話,就不需要再去假設一個(ge) 永恒世界來說明這個(ge) 現實世界的創新,創新是從(cong) 內(nei) 在自發出來的,是一種自然發生出來的東(dong) 西。

 

這裏還要指出一點,人的存在不止是天地間的,而且具有生生不息的潛能,故我用generative being 來表述,也可以表述為(wei) creative being,即是創造的存有,以其獨特的方式創生了人的存在。

 

他自我解釋說:我講本體(ti) 存在,可以表達為(wei) 一個(ge) 過程,比如從(cong) 宇宙創化,從(cong) 生命創化,從(cong) 人的創化,語言的創化然後到一個(ge) 哲學體(ti) 係的創化,其中包括了知識,也包括了宇宙意識、生命意識、人性意識,也包括了人的心靈活動,以及人的價(jia) 值理念。

 

所以他還說,我說的這個(ge) 本體(ti) ,可以有不同的層次,關(guan) 鍵在於(yu) 它是一個(ge) 整體(ti) 的發展的具有創造性的開放性的存有。

 

“無極而太極”,也就是說,“本”具有一種創造性的意識,“無”不是虛無的“無”,而是創造性的“無”,所謂前本體(ti) 狀態,它本身要形成一種具有生命的存在狀態,而這種狀態需要一種內(nei) 在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引申出來的一個(ge) 世界,慢慢就具有一種體(ti) 。體(ti) 就客觀講,就是一種時空物的存在,假如沒有時空物的存在,我們(men) 就不知道什麽(me) 叫體(ti) 。

 

4、歸本於(yu) 中庸

 

成中英認為(wei) ,“我的本體(ti) ”,在更深層上講是指我和世界形成的一體(ti) ,那個(ge) 本體(ti) 是包含著我和世界的,當然也包括現在主觀的自我。但我說世界的本體(ti) ,或說天地的本體(ti) 時,就是在指根源,由根源發生事物的存在,當然也不排除人的存在。所以我的本體(ti) 跟世界的本體(ti) 最後都統一在一個(ge) 最根本的本體(ti) 概念,我的本體(ti) 就是世界的本體(ti) ,世界的本體(ti) 就是我的本體(ti) 。但我的本體(ti) 不是陸象山說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也不是孟子說的“萬(wan) 物皆備於(yu) 我”,雖然有這個(ge) 意思在裏麵。更接近我的意思是中庸的“成己”以”成物”的至誠之道。

 

總的說,成中英的哲學像是歸本中庸。本體(ti) 是具有根源意義(yi) 的出發點。

 

5、仁的直覺

 

在2013年深圳的新儒家會(hui) 議上,成中英提出,牟宗三先生講智的直覺是有局限的,應該講仁的直覺。我當時就指出,這是非常好的意見,因為(wei) 講仁的直覺,才是宋明儒學的真正傳(chuan) 統,講智的直覺是把儒學哲學化的歧出之論。

 

2014年7月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