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為(wei) 禮說
作者:王穆清
來源:“尊周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正月初五日戊申
耶穌2024年2月14日
相見為(wei) 禮說
《泰泉鄉(xiang) 禮》曰:“尊幼輩行:一曰尊者,謂長於(yu) 己三十歲以上在父行者;一曰長者,謂長於(yu) 己十歲以上在兄行者;三曰敵者,謂年上下不滿十歲者,長者謂稍長,少者謂稍少;四曰少者,謂少於(yu) 己十歲以下者;五曰幼者,謂少於(yu) 己二十歲以下者。”其又曰:“旅見則旅拜,少者、幼者自為(wei) 一列,幼者拜則跪而扶之,少者拜則跪扶而荅其半。若尊者、長者,齒德殊絶,則少者、幼者堅請納拜,尊者許,則立而受之;長者許則跪而扶之。”案:尊者謂長於(yu) 己三十歲以上在父行者,疑誤,似當為(wei) 二十。《曲禮》曰:“年長以倍,則父事之。”鄭注雲(yun) :“謂年二十於(yu) 四十者。人年二十弱,冠成人,有為(wei) 人父之端。今四十於(yu) 二十者,有子道。內(nei) 則曰:年二十,惇(dūn)行孝弟。”且其自雲(yun) “幼者謂少於(yu) 己二十歲以下者”也。
《朱子語類》:“拜親(qin) 時,須合坐受。叔伯母亦合坐受。兄隻立受。嫂叔同一家,不可不拜,亦須對拜。夫婦對拜。”
《大明會(hui) 典》:“洪武二十六年定,稽首頓首五拜,乃臣下見君上之禮。先拜手稽首四拜,後一拜叩頭成禮。稽首四拜者,百官見東(dong) 宮親(qin) 王之禮。其見父母,亦行四拜禮。其餘(yu) 官長及親(qin) 戚朋友相見,止行兩(liang) 拜禮。”
《司馬氏居家雜儀(yi) 》:“凡受女壻及外甥拜,立而扶之。外孫,則立而受之可也。”
案:今擬拜親(qin) 時,父母坐受四拜,唯冠時為(wei) 之起也。餘(yu) 外親(qin) 戚朋友皆再拜,祖父母坐受,伯叔父母亦合坐受者,《喪(sang) 服傳(chuan) 》曰:“世父、叔父何以期也?與(yu) 尊者一體(ti) 也。”《檀弓》曰:“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兄立受兩(liang) 拜。外祖父母立受。壻拜翁姑,立而扶之,唯昏禮壻往見時跪扶,如《家禮》。甥拜姨、舅,立而扶之。餘(yu) 外五服親(qin) 屬,尊者(謂父行以上),立而受之;長者(謂兄行)答一拜。同宗五服以外昭穆屬尊行者受卑者拜,跪而扶之;長者受幼者拜,跪扶而答其半。凡鄉(xiang) 人禮見亦如之,皆如《泰泉鄉(xiang) 禮》所雲(yun) 也。
見於(yu) 師之禮。《檀弓》曰:“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yang) 無方,服勤至死,心喪(sang) 三年。”《周禮·調人》曰:“師長之讎眡兄弟。”《檀弓》曰:“孔子之喪(sang) ,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sang) 顏淵,若喪(sang) 子而無服,喪(sang) 子路亦然。請喪(sang) 夫子若喪(sang) 父而無服。’”師生原非血屬,處恩義(yi) 之間,則自忖心而論,於(yu) 受業(ye) 師有心喪(sang) 三年之義(yi) 者,於(yu) 弟子視之若子者,師合坐受再拜,義(yi) 比於(yu) 伯叔父也。若凡常授藝之師,立而扶之可也。
婦人行禮。婦人之拜,說有多家,有立拜者,有跪而頭不下者,有跪而連叩者,隨其所宜可也。男子再拜,則婦人四拜。
童子行禮。童子未冠者不拜,亦不受拜,以揖代之。唯孤子當室者,俟其能與(yu) 族人為(wei) 禮,拜之可也。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