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國翔作者簡介:彭國翔,男,西元1969年生,籍貫河北河間,出生於(yu) 江蘇省徐州市,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求是特聘教授。著有《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yu) 中晚明的陽明學》《儒家傳(chuan) 統:宗教與(yu) 人文主義(yi) 之間》《儒家傳(chuan) 統與(yu) 中國哲學:新世紀的回顧與(yu) 前瞻》《儒家傳(chuan) 統的詮釋與(yu) 思辨:從(cong) 先秦儒學、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學》《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yu) 鉤沉》《重建斯文:儒學與(yu) 當今世界》《智者的現世關(guan) 懷:牟宗三的政治與(yu) 社會(hui) 思想》等。 |
彭國翔 著《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yu) 中晚明的陽明學(增訂版)》出版
書(shu) 名:《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yu) 中晚明的陽明學(增訂版)》
作者:彭國翔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shu) 店
【內(nei) 容介紹】
作者以中晚明陽明學的核心人物王龍溪為(wei) 取樣,全麵、徹底地考察其哲學思想,進而擴展到中晚明陽明學的整體(ti) 脈絡,探討其思想內(nei) 涵與(yu) 發展線索,既進行專(zhuan) 精深細的個(ge) 案研究,又以問題為(wei) 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階段哲學思想史的發展,並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機結合,從(cong) 而使中晚明陽明學豐(feng) 富的思想內(nei) 容獲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書(shu) 資料翔實,尤為(wei) 突出的特點是思想討論的深入,理論分析能發前人所未發。在所處理的課題範圍內(nei) ,本書(shu) 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給人以深刻印象。
【作者介紹】
彭國翔,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哲學學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學與(yu) 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訪問學人與(yu) 研究員。曾獲“2016年度北半球國家與(yu) 文化克魯格講席”(Kluge Chair in 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2009年度貝塞爾研究獎”(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及全國優(you) 秀博士論文獎等。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和宗教的比較。除本書(shu) 外,還著有《身心修煉:儒家傳(chuan) 統的功夫論》《中國哲學方法論:如何治中國哲學》《智者的現世關(guan) 懷:牟宗三的政治與(yu) 社會(hui) 思想》《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yu) 鉤沉》《儒家傳(chuan) 統:宗教與(yu) 人文主義(yi) 之間》《重建斯文:儒學與(yu) 當今世界》《儒家傳(chuan) 統的詮釋與(yu) 思辨:從(cong) 先秦儒學、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學》《儒家傳(chuan) 統與(yu) 中國哲學:新世紀的回顧與(yu) 前瞻》以及中英文論文百餘(yu) 篇,學術翻譯、主編叢(cong) 書(shu) 多種。
【版本介紹】
本書(shu) 有台灣學生書(shu) 局2003年的繁體(ti) 字初版以及北京三聯書(shu) 店2005、2015年的簡體(ti) 字版。2023年上海三聯書(shu) 店的這一版是迄今為(wei) 止校訂最為(wei) 精良的一個(ge) 版本。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yu) 中晚明的陽明學》的初版為(wei) 台灣學生書(shu) 局2003年的繁體(ti) 字版。
第二版,也是簡體(ti) 字的初版,2005年由北京的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書(shu) 店作為(wei)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cong) 書(shu) ”第九輯的一種出版,由於(yu) 篇幅較長,當時的附錄隻收了“王龍溪先生年譜”,略去了“明刊《龍溪會(hui) 語》及王龍溪文集佚文——王龍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2015年,作為(wei)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cong) 書(shu) ”修訂版之一,本書(shu) 再次由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書(shu) 店出版,“明刊《龍溪會(hui) 語》及王龍溪文集佚文——王龍溪文集明刊本略考”作為(wei) “附錄二”收入其中,並新增陳來教授新寫(xie) 的序和本書(shu) 作者的一篇後記。
2023年上海三聯書(shu) 店出版的20周年增訂版經過了全麵校訂,較之以往諸版,其可能存在的錯誤減少到了最小的程度。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本書(shu) 可以說是迄今為(wei) 止校訂最為(wei) 精良的一個(ge) 版本。此版收錄了陳來先生先後為(wei) 本書(shu) 寫(xie) 的兩(liang) 篇序(2005版、2015版),作者彭國翔的兩(liang) 篇後記(2005版、2015版),以及彭國翔先生為(wei) 本次出版新作的自序。
【目錄】
增訂版序 陳來 /1
序 陳來 /1
自序 /1
第1章 導論 /1
一 意義(yi) 與(yu) 對象 /1
二 目標與(yu) 取徑 /5
三 線索與(yu) 脈絡 /11
第2章 王龍溪的良知觀 /20
一 思想淵源 /20
二 良知之“無”與(yu) “有”/28
三 良知與(yu) 知識 /40
四 見在良知 /59
五 作為(wei) 信仰對象的良知 /69
第3章 王龍溪的致良知工夫論 /81
一 陽明工夫論的重點與(yu) 問題 /81
二 先天正心之學 /87
三 一念工夫 /113
四 先天工夫的評價(jia) /134
第4章 王龍溪的四無論 /155
一 四無論的提出 /155
二 四無論的涵義(yi) /167
三 四無論的定位 /191
第5章 王龍溪與(yu) 佛道二教 /210
一 龍溪與(yu) 佛道二教的因緣 /211
二 龍溪的三教觀與(yu) 自我認同 /231
三 道教思想的判攝與(yu) 融通 /252
四 佛教思想的判攝與(yu) 融通 /278
第6章 中晚明陽明學的本體(ti) 與(yu) 工夫之辨 /298
一 良知異見 /299
二 究竟工夫 /321
三 知識之辨 /338
四 現成良知之辨 /354
五 無善無惡之辨 /371
六 格物工夫之辨 /395
第7章 中晚明的陽明學與(yu) 三教融合 /411
一 三教融合 /412
二 有無之境 /422
三 生死關(guan) 切 /436
四 正統與(yu) 異端 /453
五 儒學的民間化與(yu) 宗教化 /463
附錄一 王龍溪先生年譜 /483
附錄二 明刊《龍溪會(hui) 語》及王龍溪文集佚文 ——王龍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547
後記 /595
增訂版後記 /599
征引與(yu) 參考文獻 /606
索引 /621
【名家推薦】
陳 來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陽明學的核心人物王龍溪為(wei) 取樣,全麵、徹底地考察其哲學思想,進而擴展到中晚明陽明學的整體(ti) 脈絡,探討其思想內(nei) 涵與(yu) 發展線索,既進行專(zhuan) 精深細的個(ge) 案研究,又以問題為(wei) 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階段哲學思想史的發展,並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機結合,從(cong) 而使中晚明陽明學豐(feng) 富的思想內(nei) 容獲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書(shu) 資料詳實,尤為(wei) 突出的特點是思想討論的深入,理論分析能發前人所未發。在所處理的課題範圍內(nei) ,本書(shu) 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給人以深刻印象。
伍安祖(On-cho Ng)
該書(shu) 明智而審慎地將哲學與(yu) 思想史結合起來,其恢弘之處不僅(jin) 在於(yu) 篇幅之巨,更在於(yu) 敘述的豐(feng) 富與(yu) 詮釋的精確。雖然研究的中心是王畿的思想,但作者忠實地將其置於(yu) 時代的思想脈絡之中,如此本書(shu) 就不僅(jin) 是對王畿個(ge) 人思想的深入考察,更是對十六世紀整個(ge) 思想界的主題與(yu) 趨勢的全麵研究。本書(shu) 紋理與(yu) 質地豐(feng) 富厚重,分析和論述精致細膩,圓滿完成了本書(shu) 給自己設定的兩(liang) 項主要任務:一、為(wei) 王畿其人其學繪製了一幅詳盡畫像;二、闡明了王畿所涉的諸多思想資源及其所處的曆史環境。
艾文賀(Philip J. Ivanhoe)
本書(shu) 初版二十年後的再版,充分認可並祝賀了作者在陽明學及中晚明哲學思想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傑出貢獻。二十年前的初版,已經明確地闡明了良知學的思想內(nei) 涵及其在中晚明哲學思想發展中所起的關(guan) 鍵作用,幫助不隻一代的學者了解良知學的演變和意義(yi) 。如今的再版,將繼續為(wei) 未來的研究者真正進入陽明學的思想世界提供幫助,激發他們(men) 更為(wei) 深刻地欣賞陽明學及其廣泛且深遠的影響。
梅約翰(John Makeham)
初版迄今二十年,對於(yu) 理解王龍溪以及整個(ge) 中晚明陽明學的發展,《良知學的展開》仍然是一部必讀的著作。該書(shu) 不僅(jin) 細致周密而且包羅萬(wan) 象,對於(yu) 富有原創性以及睿識洞見的哲學思想史研究而言,更建立了一個(ge) 典範。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