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強】中國書院的現代化表達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3-10-27 20:43:10
標簽:

中國書(shu) 院的現代化表達

作者:宋紀強

來源:《團結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七月十一日丙辰

          耶穌2023年8月26日

 

中國書(shu) 院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可謂曆史悠久,然而,古老並不意味著過時,追尋傳(chuan) 統並不意味著複古。相反,一味仿古,追求所謂“古色古香”“中式裝飾”,穿古裝、學古樂(le) 、唱古詩,實則並不一定是傳(chuan) 承。書(shu) 院在今天需要有貼合時代的表達,也就是現代化表述,隻有這樣才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進入現代人的精神世界,進而更好發揮它的作用。

 

還需不需要書(shu) 院,這是書(shu) 院在當下的定位問題,有國家的學校教育,也有補充技能的職業(ye) 教育,書(shu) 院應該起什麽(me) 樣的作用呢?筆者認為(wei) ,書(shu) 院類似成人的繼續教育學院,隻不過它不是學曆教育,而是基於(yu) 自我學習(xi) 、自我成長的需要,可以讓人因書(shu) 院而得到心靈的安頓。

 

 

 

現代書(shu) 院的內(nei) 容與(yu) 形式

 

說起書(shu) 院的內(nei) 容和形式,往往要找書(shu) 院的傳(chuan) 統,這當然沒錯,但必須與(yu) 時俱進。內(nei) 容和形式其實就是“禮”的部分,周公製禮作樂(le) ,但到了紛亂(luan) 的春秋時期,也已經不再適合當時的社會(hui) 環境,於(yu) 是孔子說“周禮疲弊”,然後才有了“刪禮樂(le) ,著春秋”。“禮”要隨著時代發展而有所損益。比如原來的大家庭,作為(wei) 兒(er) 女,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問安,但如今則很難做到。所以,現代書(shu) 院的內(nei) 容也不必強求與(yu) 古代書(shu) 院一致,這樣我們(men) 可以跳出框框,以全新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發揮書(shu) 院或者說是儒家安頓人心的作用。

 

從(cong) 形式上,現代書(shu) 院應該是一個(ge) “美”的存在,應該具有現代的裝修風格。在內(nei) 容上,現代書(shu) 院應該是一個(ge) “善”的存在,是溫馨的、和諧的,而不是教條的、刻板的。為(wei) 了保證現代書(shu) 院“美而善”的存在,要從(cong) 製度上保證,書(shu) 院不是公益慈善團體(ti) ,它應該具備自我造血、生生不息的功能。

 

 

 

從(cong) 山野走向城市的現代書(shu) 院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打破了原來以鄉(xiang) 村為(wei) 主、以大家庭為(wei) 主的生活結構,但我們(men) 安頓身心的文化依據是不是也變化了呢?從(cong) 春節期間大規模的人員流動,回到農(nong) 村老家和父母團圓,很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以鄉(xiang) 村為(wei) 核心的文化信仰中,他們(men) 並沒有把城市當做依歸,簡單地說,就是人在城市裏沒有歸屬感。在城市裏有個(ge) 小家,而在鄉(xiang) 村中有個(ge) 老家。生活在城市,精神皈依處卻往往是在鄉(xiang) 村。

 

其實,我們(men) 的精神也應該在居住地得到安頓、有所依靠,能實現這種狀態的很好的載體(ti) 就是城市中的書(shu) 院。從(cong) 山野走向城市,安頓每一個(ge) 在城市裏生活的人,這便是現代書(shu) 院的使命。

 

 

 

開放包容 熨帖人心

 

筆者認為(wei) ,抓住現實問題,疏解現實疑惑,是辦現代書(shu) 院的正途。

 

具體(ti) 而言,要以中國文化為(wei) 根基,兼容並包多元文化,也就是說,既要學習(xi) 中國的學問,也要開眼看世界,廣泛吸納藝術、宗教、科學、哲學等多個(ge) 門類的內(nei) 容,進而轉化為(wei) 普及性的教育。諸如,除了中國的琴棋書(shu) 畫,也可以有西方的古典音樂(le) 、文學藝術。

 

所以,辦現代書(shu) 院要有開放胸襟、包容心態,不能故步自封、固執守舊,隻有這樣,老百姓才會(hui) 覺得書(shu) 院與(yu) 他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進而談得上文化依靠。(本文轉自《團結報》)

 

 

 

作者簡介:

 

宋紀強,字正愚,本源社區書(shu) 院講師,“天下書(shu) 院”項目執事。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