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什麽(me) 會(hui) 愛上湛江書(shu) 院?
來源:“湛江發布”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初九日甲寅
耶穌2023年10月23日
書(shu) 院
是我國古代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
是由私人或官府所設的
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
我國書(shu) 院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的“精舍”“精廬”,但正式啟用“書(shu) 院”之名,兼具藏書(shu) 、講學、研學之功能的書(shu) 院萌芽於(yu) 唐代。
貴生書(shu) 院內(nei) 的湯顯祖像。
在湛江,據史料記載,宋紹聖四年(1097年)遂溪縣創建了雷州半島的第一家民辦書(shu) 院——文明書(shu) 院。南宋鹹淳九年(1273年)創建半民辦半官辦性質的萊泉書(shu) 院。此後,平湖書(shu) 院、懷坡書(shu) 院、崇文書(shu) 院、貴生書(shu) 院、起秀書(shu) 院等發展起來,成為(wei) 湛江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和城市精神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
歲月悠悠,書(shu) 香嫋嫋
千百年以來
湛江各地書(shu) 院曆宋元明清而不衰
補官學之不足,興(xing) 私學之鼎盛
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無數文人名士在此停駐
馥鬱的書(shu) 香
涵養(yang) 著湛江的城市氣質
市民在湛江市雷陽書(shu) 院。姚瑤 攝
接下來
就讓我們(men) 走進湛江各地書(shu) 院
感受厚重典雅
穿越古今的綿長文脈
貴生書(shu) 院
湯顯祖所建
貴生書(shu) 院,位於(yu) 湛江市徐聞縣徐城街道北門村,為(wei) 晚明著名文學家湯顯祖和徐聞知縣熊敏共同捐款修建而成。書(shu) 院始建於(yu) 明萬(wan) 曆年間,清道光元年(1821年)複修,20世紀80年代重修。
貴生書(shu) 院。郭龍碧 攝
貴生書(shu) 院坐北朝南,為(wei) 四合院式庭院建築,古樸幽深。院內(nei) 古樹遮天蔽日,前庭有一口古井,古井旁邊豎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題刻著“夢泉”二字,字體(ti) 飛鋒勁樸,神韻非凡。左右學齋分列12間課室。大廳後堂置有湯顯祖座雕,湯翁手捧書(shu) 卷端坐椅上,目光深邃、表情凝重。坐像的照壁上寫(xie) 有他的詩句:“天地孰為(wei) 貴,乾坤隻此生”。院前有明代石道,與(yu) 貴生書(shu) 院一起被列為(wei) 廣東(dong) 省文物保護單位。
夢泉。
明萬(wan) 曆年間,湯顯祖因上書(shu) 彈劾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之輩,抨擊朝政,被明神宗朱翊鈞貶謫徐聞縣任典史、添注。湯顯祖在徐聞期間興(xing) 學教化,頗受當地學子尊敬。湯顯祖深感徐聞學子向學之熱情,遂與(yu) 熊知令商議“義(yi) 仍以謀於(yu) 邑令熊君擇地之爽闓者構堂一區,書(shu) 其匾曰貴生書(shu) 院。義(yi) 仍自為(wei) 說,訓諸弟子,無幾以書(shu) 來告成事”。創建貴生書(shu) 院,親(qin) 自講學,教誨弟子,傳(chuan) 授貴生文化。
書(shu) 院內(nei) 部。
貴生書(shu) 院的建造,啟發徐聞文風蔚起。在徐聞相繼辦起夢槎書(shu) 院、廣業(ye) 社學、複初社學、明善社學、徐陽學社、海安所學社、英利學社以及各大村莊都有私塾學堂,英才輩出,科舉(ju) 聯擢。
雷陽書(shu) 院
嶺南師範學院始於(yu) 此
雷陽書(shu) 院曆史悠久,其淵源可追溯至宋代的雷州府學,曆經宋、元、明三代發展,逐漸形成一定的教育規模。1636年,雷陽書(shu) 院正式成立,標誌著雷州半島的教育進入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
嶺南師範學院內(nei) 的雷陽書(shu) 院牌坊。
書(shu) 院建立後,陳昌齊、陳喬(qiao) 森等人曾在此任教,為(wei) 廣東(dong) 地區培養(yang) 大量人才。在這裏就讀過的童益太、徐文錚、倪文錚、徐茗樵等相繼中了舉(ju) 人。望江清末的四大翰林餘(yu) 誠格、陳樹屏、檀鬥生、徐進及辛亥革命烈士韓伯棠都曾就學或講學於(yu) 雷陽書(shu) 院。1904年後,書(shu) 院改製,建立了近代的教育機構,最終發展為(wei) 今天的嶺南師範學院。
南國熱帶花園裏的湛江市雷陽書(shu) 院。楊證民 攝
如今在南國熱帶花園中心的千竹園,坐落著上承古雷陽書(shu) 院文脈傾(qing) 力打造的、廣東(dong) 十件民生實事的十個(ge) “嶺南書(shu) 院”之一的湛江市雷陽書(shu) 院,院內(nei) 窗明幾淨、水榭遊廊、竹影掩映,處處透露出寧靜雅致。書(shu) 院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對外開放,內(nei) 有藏書(shu) 2萬(wan) 多冊(ce) ,配置了文學、藝術、天文地理、綜合性圖書(shu) 等豐(feng) 富的書(shu) 籍,使市民盡可徜徉書(shu) 海。
湛江市雷陽書(shu) 院。楊證民 攝
文明書(shu) 院
為(wei) 紀念蘇東(dong) 坡所建
文明書(shu) 院位於(yu) 遂溪樂(le) 民鎮樂(le) 民城內(nei) ,始建於(yu) 宋元符年間,是當地人為(wei) 了紀念北宋文學家蘇東(dong) 坡所建。如今建築麵積100多平方米,為(wei) 進二層樓房建築,房內(nei) 鐫嵌有蘇文忠公石刻像1塊。書(shu) 院前古樹參天,樹旁有一小門樓,橫額上寫(xie) 有文明書(shu) 院四個(ge) 大字。
門樓橫額上寫(xie) 有文明書(shu) 院四個(ge) 大字。
據《雷州府誌》載:“宋元符三年,蘇公軾南遷,後由儋徙廉,道經遂溪興(xing) 廉村,宿淨行院留四十日。”蘇東(dong) 坡在興(xing) 廉村常到學塾給學生上課,還留下了如《自雷適廉宿於(yu) 興(xing) 廉村淨行院》《雨夜宿淨行院》等詩篇。其離開後,此地的教書(shu) 先生陳夢英發動儒生、鄉(xiang) 坤集資,在興(xing) 廉村建起一座書(shu) 院,取名文明書(shu) 院。
書(shu) 院為(wei) 紀念蘇東(dong) 坡所建。
書(shu) 院曆經宋、元、明、清、民國等幾個(ge) 曆史時期,曾經多次毀而又複。如今的文明書(shu) 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也成了村民們(men) 活動的中心。
茂山書(shu) 院
陳蘭(lan) 彬書(shu) 額匾
茂山書(shu) 院位於(yu) 吳川市博鋪街道東(dong) 江管區。晉代樓船將軍(jun) 王睿於(yu) 晉武帝太康初年創建,後宋元明清曆代多次修葺、重修。清同治年間,中國首任駐美公使、外交家陳蘭(lan) 彬書(shu) “茂山書(shu) 院”額匾,曆為(wei) 名士隱居、著述、教學育人之所。
茂山書(shu) 院。麥思容 攝
據《茂山誌》記載,明清兩(liang) 朝出自茂山的秀才、廩貢、舉(ju) 人、進士達230人,其輝煌可見一斑。新中國成立後,茂山書(shu) 院一直作學校使用。
茂山書(shu) 院為(wei) 土木紅磚建築,總麵積約970平方米,建築古樸典雅。書(shu) 院地處蓮花池,四麵環江,門口向西南,門前有一口魚塘,風景優(you) 美。1990年茂山書(shu) 院被列為(wei) 吳川縣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公布為(wei) 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吳川學宮
林召棠曾在此求學
吳川學宮位於(yu) 吳川市吳陽鎮,是吳川八景之一—— 一覽憑高。據《吳川縣誌》記載,學宮始建於(yu) 元朝至正九年,由主簿唐必達、教諭吳仲元修建,此後進行過多次重修,是古代文人的讀書(shu) 地,粵西唯一狀元林召棠、我國首任駐美大使陳蘭(lan) 彬等均曾在此求學。
吳川學宮。
據記載,完整的吳川學宮,是一座宮殿式建築,總建築麵積1000多平方米,宮內(nei) 包含大成殿、崇聖詞、明倫(lun) 堂、尊經閣、訓道署、名宦祠、鄉(xiang) 賢祠和欞星門等。學宮建築頗具特色,紅牆綠瓦,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角,其內(nei) 無牆,靠8條圓石柱支撐整個(ge) 屋頂,畫棟雕甍。但是現在隻剩下大成殿,在吳陽中學校內(nei) 。2003年被列為(wei) 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濬元書(shu) 院
寇準曾於(yu) 此暫住
濬元書(shu) 院位於(yu) 雷州西湖宋園內(nei) 。據《海康縣誌》記載:宋鹹淳七年(1271年),知縣陳大震始建,原名萊泉書(shu) 院。明嘉靖(1522年)修建時,據蘇東(dong) 坡“西湖平 狀元生”語,改名平湖書(shu) 院。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更名為(wei) 濬元書(shu) 院。光緒三十年(1904年),近代教育興(xing) 起後,改稱官立高等小學堂。
濬元書(shu) 院。
濬元書(shu) 院數百年間由社會(hui) 名流執教,教材以詩、書(shu) 、禮、樂(le) 、易、春秋“六經”為(wei) 必修之課,對汲取、融納、傳(chuan) 播中原文化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為(wei) 培育雷州學子作出貢獻。
院內(nei) 草木蔥蘢。
北宋名相寇準曾暫住天寧寺西館(今西湖公園宋園內(nei) )。今宋園內(nei) 有一座寇準雕像。雕像前有一棵鬆樹,長得挺拔利索,直聳雲(yun) 霄;雕像後有一口“萊泉井”,圍以石階鐵欄,泉水幽幽無底。
海康學宮
曾三易其址
位於(yu) 雷城第一小學的校園中央,2003年被列為(wei) 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海康學宮創建於(yu) 元至順三年(1332年),縣教諭淩光謙興(xing) 建。始建時,原址在雷城迎恩訪,後三易其址。
海康學宮。陳文 攝
大成殿內(nei) 豎一座孔子雕像。據史料記載,學宮由欞星門、泮池和泮橋、戟門、東(dong) 廡、西廡、大成殿、明倫(lun) 堂、崇聖祠等主要部分構成。宮前左右各豎一碑座,鐫有“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字樣,以示對孔子的尊崇。
多年來,海康學宮幾經修複。上世紀90年代,雷州市人民政府斥資修複大成殿。該殿工藝精湛,形製獨特,歇山頂重簷結構,具有明清建築特色,占地麵積300多平方米。上層屋脊有雙龍戲珠彩塑、下層屋脊則有“雙鳳朝陽”彩塑。走廊古色古香,雕刻惟妙惟肖。
徐聞孔廟
七百餘(yu) 年間朗朗書(shu) 聲不絕
徐聞孔廟位於(yu) 徐聞縣第一中學校園內(nei) ,俗稱徐聞學宮或文廟。據《徐聞縣誌》記載:徐聞孔廟創建於(yu) 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成化三年(1467年)遷至海安所城,弘治十四年(1501年)遷回現址。曆代均有修葺,1983年,徐聞縣政府正式公布徐聞孔廟為(wei)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聞孔廟。
徐聞孔廟原占地麵積1萬(wan) 平方米以上,沿中軸線依次為(wei) 欞星門、啟聖祠、戟門、泮池、敬一箴亭、謝圃亭、大成殿、魁星閣、尊經閣、文武閣、燕居亭、明倫(lun) 堂、鄉(xiang) 賢祠、名宦祠、文明坊等。現僅(jin) 存大成殿和泮池。
泮池。
徐聞孔廟屬於(yu) 縣學級別,清光緒三十年將縣學改革為(wei) 縣高等小學堂,全麵實行新式教育,後又沿襲為(wei) 徐聞縣第一中學。直至今日,徐聞孔廟七百餘(yu) 年間朗朗書(shu) 聲不絕。
大陸之南,濱海之畔
縷縷墨香被海風裹挾著
彌漫在雷州半島的大街小巷中
流淌在湛江人的血脈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