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攝政與攝位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3-10-02 20:53:37
標簽:
吳笑非

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號太常、經禮堂,男,辛酉年(西曆1981年)生,山東(dong) 濟南人。業(ye) 鄭學,尊周書(shu) 院(網站)、道裏書(shu) 院(網站)管理員。出版有《漢學讀本》(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7年4月)《禮學拾級》(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攝政與(yu) 攝位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七月廿六日辛未

          耶穌2023年9月10日

 

 

 

《箴膏肓》:“何休曰:‘古製,諸侯幼弱,天子命賢大夫輔相為(wei) 政,無攝代之義(yi) 。昔周公居攝,死不記崩。今隠公生稱侯,死稱薨,何因得為(wei) 攝者?且公羊以為(wei) 諸侯無攝。’箴曰:‘周公歸政,就臣位乃死,何得記崩?隠公見死於(yu) 君位,不稱薨雲(yun) 何?且《公羊》宋穆公雲(yun) :吾立乎此,攝也。以此言之,何得非左氏?’”

 

《發墨守》:“隠為(wei) 攝位,周公為(wei) 攝政,雖俱相幼君,攝政與(yu) 攝位異也。”

 

案:稱攝與(yu) 否,乃《春秋》紛紜,此處不表。而鄭康成既有攝政、攝位之辨,則不得不詳。鄭君《禮記注》主攝位,故《明堂位》注曰:“周公攝王位,以明堂之禮儀(yi) 朝諸侯也。不於(yu) 宗廟,辟王也。”“天子,周公也。”《文王世子》注曰:“代成王履阼階,攝王位,治天下也。”《尚書(shu) 注》主攝政,故《大誥》“王若曰”:“王,謂攝也。周公居攝,命大事則權代王也。”《康誥》“乃洪大誥治”注:“洪,代也。言周公代成王誥。”《論語·微子》:“周有八士”,注:“周公相成王致太平時,四乳而生八子,皆有賢行,和氣之所致也。”案:所以齟齬者,或鄭君注《禮記》在黨(dang) 錮中,注《書(shu) 》《論語》在後。又或《禮記》本文主攝位,而《尚書(shu) 》《中候》及伏生《大傳(chuan) 》,皆主攝政,則經書(shu) 師說固有不同也。

 

二說之別,但在名分。主攝位者,知天子之權,亦不吝周公任之。主攝政者,雖通其權,不欲假名之及聖人也,故言之也隱,視周公如相,以塚(zhong) 宰攝王,又如後世代天子草詔者也。

 

主攝位者,必稱天子(王)之位,如《荀子·儒效》:“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屍子》:“周公踐東(dong) 宮,祀明堂,假為(wei) 天子。”《韓非子·難二》:“周公旦假為(wei) 天子七年。”《禮·明堂位》:“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文王世子》:“周公相,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yu) 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案:此雖不稱天子,而謂成王為(wei) 世子,則周公在王位可知。《韓詩外傳(chuan) 》:“周公踐天子之位七年”“履天子之位,聽天下之政”“假天子之尊位七年”。《淮南子·齊俗》:“攝天子之位”,《氾論》:“履天子之籍。”

 

主攝政者,稱踐祚明堂之事,而避天子之名,如《史記·周本紀》:“周公乃攝行政,當國”,《魯世家》:“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案:代成王類《文王世子》,而又曰攝行政,則意在攝政,不在居位故也。《書(shu) 序》:“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孔子家語·觀周篇》:“周公相成王,抱之負斧扆,南麵以朝諸侯。”案:此亦重在相,亦未嘗代成王也。《尚書(shu) 孔傳(chuan) 》解《大誥》“王若曰”:“周公稱成王命”,《康誥》:“周公稱成王命”,“使康叔為(wei) 之,言王使我命其弟封。”

 

漢初尚書(shu) 家蓋主攝政,故伏生《大傳(chuan) 》曰:“周公疾,曰:‘吾死,必葬於(yu) 成周,示天下臣於(yu) 成王也。’周公死,天乃雷雨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抜,國恐。王與(yu) 大夫開金縢之書(shu) ,執書(shu) 以泣曰:‘周公勤勞王家,予幼人弗及知。’乃不葬於(yu) 成周,而葬之於(yu) 畢,示天下不敢臣。”“帝命周公踐阼,朱草暢生。”“周公輔幼主,不矜功則冥莢生。”案:此見周公以輔佐為(wei) 美,而猶謹身後之名也。又曰:“卜洛邑,營成周,改正朔,立宗廟,序祭祀,易犧牲,製禮樂(le) ,一統天下,合和四海而致諸侯,皆莫不衣紳端冕,以奉祭祀者,太廟之中,繽乎其猶模繡也。天下諸侯之悉來進受命於(yu) 周公,而退見文武之屍者,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然後周公與(yu) 升歌而弦文武。諸侯在廟中者,伋然淵其誌,和其聲,愀然若復見文武之身,然後曰:嗟子乎,此蓋吾先君文武之風也夫。”案:《明堂位》辟王也,故不在太廟而在明堂也。此在太廟而諸侯助祭,則以周公為(wei) 塚(zhong) 宰,攝王於(yu) 廟也。又《中候》曰:“周公旦即攝七年,鸞鳳見,蓂莢生,青龍銜甲,元龜背書(shu) 。周公歸政於(yu) 成王,太平製禮,鸞鳳見,有玄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時文寫(xie) 之。周公攝政七年,製禮作樂(le) 。成王觀於(yu) 洛,沈璧禮畢,王退,有玄龜青純蒼光,背甲刻書(shu) ,上躋於(yu) 壇,赤文成字。周公寫(xie) 之。”《中候摘洛戒》:“若稽古周公旦,欽惟皇天,順踐祚即攝七年,鸞鳳見,蓂莢生,青龍銜甲,玄龍背書(shu) 以上。周公踐祚理政,與(yu) 天合誌,萬(wan) 序鹹得,休氣充塞,藩侯陪位,羣公皆就立如舜。周公差應(差應,邪錯在後,聖人受神位,故近之)。至於(yu) 日昃,榮光汨河(日覆也),青雲(yun) 浮至,青雲(yun) 仰,玄甲臨(lin) 壇上,濟止圖滯(青龍臨(lin) 仰之,使玄甲所以裹圖)。周公視,三公視(聖人,故先精明視)。其文言周世之事,五百之戒,與(yu) 秦漢事。”案:《大傳(chuan) 》《中候》所寓周公受命,皆為(wei) 成王也。

 

《逸周書(shu) ·明堂》:“成王嗣,幼弱未能踐天子之位。周公攝政君天下,弭亂(luan) 。六年而天下大治,乃會(hui) 方國諸侯於(yu) 宗周,大朝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負斧扆,南麵立。”案:此雖曰天子之位,而重在成王未能,故攝之也。又《度邑》引武王曰:“乃今我兄弟相後”,《武儆》曰:“命詔周公旦立後嗣,屬小子誦”,案:此武王所託,欲效殷禮也,而周公故意在製禮,能無盤旋乎?

 

皮鹿門曰:“《論衡·書(shu) 虛篇》:‘説《尚書(shu) 》者曰:“周公居攝,帶天子之綬,戴天子之冠,負扆南麵而朝諸侯。”’王充所引,即三家《尚書(shu) 》説。然則史公雲(yun) 周公奉成王命,興(xing) 師東(dong) 伐,作《大誥》,亦史臣推原周公本意而言。周公當時既權代王,不必言奉成王命也。周公攝王,見於(yu) 《逸周書(shu) ·明堂解》、《禮·明堂位》、《荀子》,兩(liang) 漢今、古文家皆無異義(yi) 。後人乃謂周公無攝王事,用王肅、僞孔謬説,以王爲成王,皆陋妄不足置辨。”

 

案:《論衡》之說《尚書(shu) 》者,或時有之,而以為(wei) 漢初三家,則鑿也。以《大傳(chuan) 》《中候》所主,康成注《尚書(shu) 》所從(cong) ,何邵公“輔相為(wei) 政”之說,則周公攝政,由來尚矣,王子雍、孔傳(chuan) ,以從(cong) 其流耳。至於(yu) 今古之別,夏侯、歐陽之說,則不得而知也。

 

又王穆清無咎謂,攝位之別,改元一也,以君道終,無臣道,二也。故隱公四年公羊傳(chuan) “謂隱公曰:百姓安子,諸侯說子,盍終為(wei) 君矣?隱公曰:否。吾使脩塗裘,吾將老焉。”注:“塗裘者,邑名也。將老焉者,將辟桓,居之以自終也。故南麵之君,勢不可復為(wei) 臣,故雲(yun) 爾。”案無咎曰:魯隱公作為(wei) 攝位之君,即使他沒有被桓公篡弒,提前反國給桓公,也不會(hui) 北麵為(wei) 臣了。改元者,虞書(shu) 正月上日,鄭注:“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建朔。堯正建醜(chou) ,舜正建子。此時未改堯正,故雲(yun) 正月上日。即政[位],乃改堯正,故雲(yun) 正月元日。”坤卦六五,黃裳元吉。鄭注:“如舜試天子,周公攝政。”案:故無咎以為(wei) 周公攝政,為(wei) 坤卦之尊,人臣之高致也,亦如舜試天子而堯仍在時也。案:《大傳(chuan) 》輯本載北齊魏収曰:“周公居攝,乃雲(yun) 一年救亂(luan) ,似不稱元。”案:此古有此說。《大傳(chuan) 》亦曰:“文王受命,一年斷虞芮之訟”,案:然則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亦然乎?《易緯》雲(yun) :“文王受命,改正朔,布王號於(yu) 天下。”案:此史料僅(jin) 存,輕重莫同然,不可深求也。然則文王之改不改,不變周公之未嘗改元,而欲葬周以全其臣道也。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