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榛】荀卿贊十二章——兼和中山大學楊海文教授

欄目:依仁遊藝
發布時間:2012-02-27 08:00:00
標簽:
林桂榛

作者簡介:林桂榛,贛南興(xing) 國籍客家人,曾就學於(yu) 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yu) 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問學中國經史與(yu) 漢前諸子,致思禮樂(le) (楽)刑(井刂)政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並自名其論爲「自由仁敩與(yu) 民邦政治」。

        
     
     
    性善出孟子,性樸自荀卿。
    材性無善惡,質異要分清。
    倫惡因犯文,倫善在理平。
    名定而實辨,玄想遊說輕。
    
     
    
    材質有美惡,習性非天成。
    材質謂高下,習性善惡形。
    孟說性本善,荀以不善稱。
    軻說離性惡,卿說積習行。
     
    
    善實對不善,不善非惡橫。
    不善駁性善,告荀匡正成。
    性善倡返性,玄襲黃老聲。
    因性在本心,光復似禪呈。
     
    
    因材而有性,材性莫玄評。
    習行基材性,積習即德行。
    血氣心知形,正平治理呈。
    合平為善也,不合乃惡稱。
     
    
    性惡本漢訛,不善改惡名。
    千古荀況子,世世性惡稱。
    習性指為性,旋成性善經。
    孟軻成亞聖,荀卿異端釘。
     
    
    我曾勘荀書,撰文赴蘭陵。
    一炬煙火祭,慰卿於地城。
    不善校惡字,夫子可曾聽?
    千古大儒荀,今世當正名!
     
    
    論性荀最高,思孟如懸鈴。
    董子駁孟論,亦賡荀卿鳴。
    抬孟宋二程,刺孟一望擎。
    以理說性善,荒誕更不經。
    
    (望,北宋江望民表,曾嚴駁孟子性善論)
    
     
    休謨與斯密,不如荀卿清。
    三下五除二,將性說分明。
    天道亦如此,荀卿嫉幽冥。
    天體布空行,陰陽合地迎。
     
    
    天人本相分,倫物要分清。
    玄無莫說有,說性莫亂淩。
    參驗為實證,辯言邏輯憑。
    高蹈仁義是,強說理辭逞。
    
     
    夫我蘭陵卿,秦來第一丁。
    東周百家學,至荀網羅清。
    學邁孔夫子,廓然大儒興。
    遺言餘教得,王道甚易行。
    
     
    教化與管製,禮樂█政營。
    禮樂並法度,養欲平分爭。
    起篇為勸學,修身不苟賡。
    富國強國篇,王製儒效增。
    
    (“█”即“”[井刂], 法[灋]也)
    
     
    法度在正宜,製為義法恒。
    尊重自然俗,倫理社群生。
    建國立其君,氓意生民騰。
    除賊廢暴政,華夏王道亨!
    
    (2012年2月26日下午撰,非格律詩,古風體)
     
    
    ●附楊海文教授原詩
    
    榛以影宋本《孟子》《荀子》書贈楊海文教授,楊教授收後次日上午(2012年2月26日)即以《喜得影宋本〈孟〉〈荀〉並酬林桂榛兄》為題贈詩一首。詩並序曰:
    
    
    喜得影宋本《孟》《荀》並酬林桂榛兄
    
    
    近日,與江蘇師範大學林桂榛兄往複論孟荀,知兄網羅荀韓文獻碩富,又蒙惠賜四部叢刊初編本《孟子十四卷》原本、古逸叢書本《影宋台州本荀子》複印本,心生喜悅,遂有感而發,兼以酬謝。趙岐,長陵(今陝西)人;楊倞,靈寶(今河南)人。康有為《萬木草堂口說·學術源流》雲:“中國稱孟、荀,即婆羅門稱馬鳴、龍樹也。”《萬木草堂口說·荀子》又雲:“孔子後有孟、荀,佛有馬鳴、龍樹,孔教後有漢武立十四博士,佛後有阿唷大天王立四萬八千塔。諸家盛衰,頗為暗合。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讬缽效貧兒。”故有馬鳴、龍樹之喻。桂榛兄字夷山,客家人,故有夷山客之說。2012年2月26日上午記於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陋室。
    
    
    趙岐注孟子,楊倞箋荀卿。
    靈寶植龍樹,長陵扣馬鳴。
    今有夷山客,遙郵二影宬。
    可堪漢唐月,儒門起新命。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