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鄧洪波作者簡介:鄧洪波,男,西元一九六一年生,湖南嶽陽人。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中國書(shu) 院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書(shu) 院史》《嶽麓書(shu) 院史略》《中國書(shu) 院辭典》《中國書(shu) 院製度》等。 |
原標題:嶽麓書(shu) 院的前世今生
作者:鄧洪波
來源:“嶽麓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十七日甲子
耶穌2023年5月6日
4月11日晚,“嶽麓書(shu) 院講壇·書(shu) 院教師主講專(zhuan) 場”第十講開講,由曆史係鄧洪波教授主講,主題為(wei) “嶽麓書(shu) 院的前世今生”。嶽麓書(shu) 院副教授、曆史係主任謝一峰老師主持講座。
在開講之前,鄧老師分享了一段他的講座視頻,扼要介紹了嶽麓書(shu) 院一直以來為(wei) 世人關(guan) 注的原因及其文化密碼。在一段輕鬆觀影後,鄧老師步入正題,從(cong) 宋初嶽麓書(shu) 院的創立開始談起,講課邏輯清晰、幽默風趣,贏得聽眾(zhong) 的陣陣掌聲。
第一部分為(wei) 嶽麓書(shu) 院的前世。根據鄧老師的講述,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時任潭州知州朱洞在唐代的基礎上因襲增拓,創建嶽麓書(shu) 院,之後一直得統治者的青睞,宋真宗更是召見山長周式,賜“嶽麓書(shu) 院”匾。雖然在三興(xing) 官學運動後,其為(wei) 郡學所統,但卻成為(wei) 湖湘學派的陣營,並成為(wei) “四大書(shu) 院”之一。在宋代的發展,對嶽麓書(shu) 院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朱張會(hui) 講,乾道三年(1167),朱熹聞張栻得胡宏之學,專(zhuan) 程自福建崇安去長沙訪問主教嶽麓、城南書(shu) 院的張栻,就《中庸》之義(yi) 的“未發”“已發”及察識持養(yang) 之序等問題進行講論,據稱“三日夜而不能合”,經過詰難辯論,朱熹對張栻的“性為(wei) 未發,心為(wei) 已發”,“先察識後持養(yang) ”等觀點表示讚同,稱:“荷敬夫(張栻)愛予甚篤,相與(yu) 講明其所未聞,日有問學之益。”促進了湖湘學與(yu) 閩學的相互交流,對兩(liang) 派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當時也是盛事。今天仍可以從(cong) 許多地名知其影響,如朱張渡、蔭(飲)馬塘等,至此,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名揚天下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地位得以確立,“傳(chuan) 道濟民”的千年思想傳(chuan) 統開始形成。嶽麓書(shu) 院在明代成為(wei) 王學傳(chuan) 播的陣地,在清雍正時成為(wei) 省會(hui) 書(shu) 院之一,到清代後期更是進入了中國學術、文化舞台的中心。
第二部分為(wei) 嶽麓書(shu) 院的今生。1903年,嶽麓書(shu) 院改為(wei) 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wei) 湖南大學,此後,嶽麓書(shu) 院成為(wei) 湖南大學的一部分繼續發展。今天的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湖南大學下屬二級學院,有哲學和中國史兩(liang) 個(ge) 一級學科,專(zhuan) 任教師80多人,本、碩、博學生400多人,並設有嶽麓書(shu) 院國學研究與(yu) 傳(chuan) 播中心、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嶽麓書(shu) 院國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依托自身曆史文化底蘊,借助湖南大學高等教育資源,常年舉(ju) 辦(承辦)國際、國內(nei) 高水平學術會(hui) 議及各類學術工作坊。同時,承續千年的講學傳(chuan) 統,與(yu) 主流媒體(ti) 合作,麵向公眾(zhong) 設立“千年講壇”和“嶽麓書(shu) 院講壇”,近年來,與(yu) 鳳凰新媒體(ti) 建立戰略合作關(guan) 係,共建“鳳凰網國學頻道”,聯合主辦“致敬國學: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是國內(nei) 外享有聲譽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與(yu) 傳(chuan) 播基地。在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社會(hui) 服務與(yu) 文化傳(chuan) 播等方麵,秉承傳(chuan) 統,開拓創新,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斷譜寫(xie) 新的篇章、做出新的貢獻。
講座最後,對聽眾(zhong) 提出的諸多問題,鄧老師一一進行了解答。
【主講簡介】
鄧洪波,湖南嶽陽人,曆史學博士,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zhuan) 家稱號。研究以書(shu) 院文化為(wei) 主,兼及曆史文獻,主要心血凝於(yu) 《中國書(shu) 院史》《中國書(shu) 院製度研究》《湖南書(shu) 院史稿》《嶽麓書(shu) 院史》《中國書(shu) 院辭典》《中國書(shu) 院史資料》(全三冊(ce) )、《中國書(shu) 院學規集成》(全三卷)、《中國書(shu) 院文獻叢(cong) 刊》(全二百冊(ce) )、《中國書(shu) 院文化叢(cong) 書(shu) 》(全五冊(ce) )、《中國書(shu) 院文化建設叢(cong) 書(shu) 》(全五冊(ce) )、《東(dong) 亞(ya) 曆史年表》《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全二冊(ce) )、《欽定四庫全書(shu) 總目》(整理本,全二冊(ce) )等著作。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