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東】中國大陸祭孔大典曆史回顧

欄目:禮儀祀典
發布時間:2012-02-01 08:00:00
標簽:
柳河東

作者簡介:柳河東(dong) ,男,字鐵鏡,西曆一九七〇年出生於(yu) 山西運城。長期致力於(yu) 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研究、實踐與(yu) 弘揚工作。現任中國當代儒學網管理委員會(hui) 理事長、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hui) 社團法人兼常務副會(hui) 長、北京儒學精舍主人、中國儒商研究院院長、儒海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常務理事、世界儒釋道聯誼會(hui) 秘書(shu) 長、中華儒學會(hui) 執行會(hui) 長、世界儒家社團聯合會(hui) 發起人等。學術和實踐方向為(wei) :“當代儒學理論體(ti) 係構建”、“國家文化安全、軟實力建設與(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為(wei) 國家文化部“第一、二、三、四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專(zhuan) 家代表,兼任諸多企業(ye) 、社團、機關(guan) 、院校的顧問、理事、研究員、教授等。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卒於公元前479年(周敦王四十年),享年73歲。由於其做出了興辦私學、傳承古學、開創儒學三大曆史性貢獻,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曆史文化巨人。特別是其開創的儒家學說,不僅成為中國曆代王朝的思想支柱,而且對廣大平民百姓的思想與生活也產生了極深影響。因此,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直至成為至高無上的聖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成為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跡。中國最早的孔廟是由孔子的故宅改造而成的。孔子去世後,魯哀公親致悼詞,並命立廟祭祀,孔子故居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地紛紛建孔廟,至直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製廟宇。元、明、清三個朝代皇帝為孔子舉行國家祭奠主要場所在北京孔廟。十七世紀以來,中國周邊國家越南、朝鮮、日本、琉球(今屬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興建了許多禮製孔廟。18世紀以來,隨著孔子思想的對外傳播和華人的外移,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許多孔廟。全盛時期,世界上共有孔廟3000多座,其中禮製孔廟2000餘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禮製廟宇。 
    
    祭祀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呈獻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並且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最初祭孔每年隻有秋季一次,後增為春秋二次。後來,人們又在陰曆八月二十七日(相傳為孔子誕辰)舉行大祭。這一天的祭孔儀式隆重,連在私塾念書和在學堂裏學習的學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參加祭孔的人員,最初隻限於孔氏直係子孫。後來,祭孔被當作國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進行。國祭多由皇帝專門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親至闕裏孔廟致祭。 
    
    根據《禮記<文王世子>》的記載,早在周朝時,學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釋奠於先師,來表示尊師重道之意。不過當時所謂的先師,並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個人或某些人,凡是過去對教育有貢獻,目前已經過世的教師,都是師生祭祀的對象。 
    
    由於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事業上的成就很高、影響深遠,所以釋奠的對象後來逐漸以孔子為主。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稱為“先師”以後,釋奠便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名稱了。  
    
    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哀公下令在曲阜闕裏孔子的舊宅立廟,將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車、琴、書冊等保存起來,並且按歲時祭祀。這是諸侯祭孔的開始。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漢高祖經過魯國,以太牢祭祀孔子。這是帝王祭孔的開始。 
    
    漢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孫孔霸為帝師,封闕內侯,號褒成君,賜食邑八百戶,以稅收按時祭祀孔子。這是封孔子子孫為侯,以奉祀孔子的開始。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漢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到曲阜闕裏祭祀孔子。這是帝王派遣特使祭孔的開始。 
    
    在此以前,所有祭孔典禮都在曲阜孔廟舉行,直到公元59年(漢明帝永平二年),於太學及郡縣學祭祀周公、孔子。從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學校中祭孔,祭孔成為全國性的重要活動。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漢明帝赴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這是祭孔有配享的開始。祭祀孔子的禮儀稱正獻禮,祭祀配享者的禮儀稱分獻禮。 
    
    自公元1年(漢平帝元始元年),孔子被封為褒成宣尼公、公元739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孔子被封為文宣王,祀孔升為中祀後,祭孔活動逐代升格,宋代扶搖直上,明代達帝王規格,清代更是登峰造極。祭孔儀式也隨之愈來愈完備而隆重,作為“國之大典”,曲阜祭孔由皇家操辦,各地孔(文)廟祭孔均由地方行政長官主持,規模宏大,耗資必巨。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親祭孔子,並作《經鄒魯祭孔子而歎之》詩。以“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感歎”孔子的際遇,並示崇敬與深切緬懷。 
    
    宋代起,不僅祭祀孔子及十哲,而且以曆代大儒從祀。 
    
    南宋建炎二年孔子四十八代裔孫隨宋高宗南遷,以浙江衢州為南宋孔廟之地舉行國祭。 
    
    元代加封孔子尊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增設四聖神位:複聖顏回,宗聖曾參,亞聖孟軻,述聖子思;孔子之後襲封衍聖公,天下郡學書院皆修孔廟以時祀之。 
    
    明代雖改稱孔子為至聖先師,但崇祀有加,祭孔又祭四配、十哲,從祀先賢先儒近百人。
    
    清代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雍正中又追封孔子上五代王爵;同治中,祭孔上升為大祀,禮樂儀注擬於君王;闕裏有顏、曾、孟、子思四廟。清朝每年都要舉行兩次大型祭祀孔子的儀式,即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的上丁祭祀,簡稱“丁祀”。每逢祭日,午夜過後參祭人員便齊集孔廟門前,淩晨3時許,祭祀儀式開始,先是鍾鼓齊鳴,經奏樂、迎神等一套儀式後,直至破曉方告“禮成”。隨後祭祀用過的三牲(豬、牛、羊)分成若幹塊分送主祭和陪祭,分享祭孔貢品,算是一種榮譽。按照規則,皇帝親臨祭孔,則拜於大成殿中;遣親王恭代,則拜於大成殿簷下的月台;遣大臣代祭,則拜於大成殿階下。祭孔活動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後。 
    
    民國初年,袁世凱複辟曾妄圖借祭孔表明稱帝合法化。其後的祭孔活動,已經失去了帝王特權的象征意義。
    
    民國期間最後一次祭孔是在1948年。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恢複公開祭孔。曲阜祭孔大典由大成殿前八佾舞(大成樂舞)表演和各界人士行祭拜禮組成。 
    
    2002年和2003年曲阜祭孔大典擴展為孔廟開廟儀式、祭孔巡遊和大成殿祭孔活動的組合。 
    
    2004年,祭孔活動由原來的民間祭孔活動轉為官方主導的大型公祭。在孔廟舉行盛大的開廟儀式,幾百人組成的祭孔儀仗隊進行祭孔巡遊。 
    
    2005年為全球聯合大祭孔。以曲阜主會場的祭典規模、規格和檔次大幅度的提升,創曆年祭孔活動之最。CCTV斥資2000萬元租用兩套衛星現場直播4個小時。以同時連線五國、六城、兩地的祭孔活動。大型公祭後的傳統祭祀改往年清(代)式祭孔模式為明(代)式祭孔模式,嚴格照搬原汁原味的祭祀程序。世界各地參加祭孔大典的有:大陸:北京孔廟、浙江衢州孔廟、南京夫子廟、天津文廟、福州文廟、泉州文廟、廣東德慶文廟、四川德陽文廟等;港台地區:香港孔教學院、台北孔廟;國外孔廟:韓國首爾成均館孔廟、日本足利孔廟、德國科隆孔廟、美國舊金山市齊魯會館等。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次參與主辦。 
    
    今年是孔子誕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年,繼2004年大陸祭孔由民間轉為官方公祭、2005年全球聯合祭孔之後,今年海峽兩岸將首次攜手聯合祭孔。8月16日,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儒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中華孔子基金會、國家旅遊局、山東省人民政府等組成的孔子文化節組委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今年祭孔以曲阜孔廟、台北孔廟為主,與福建泉州、浙江衢州、吉林長春、台灣台南等地孔廟聯動,中央電視台將派攝製組到曲阜等國內7座文廟,向海內外直播盛況。除了祭孔大典、文藝演出等傳統項目的同時,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頒獎盛典也將舉行,這是首次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國際教育獎項。今年還首次設立唯一民間祭祀人,五糧液集團代表受聘此任,五糧液酒同時被指定為祭孔大典唯一祭祀酒。由於中國中央電視台對祭孔大典進行現場直播,因受場地所限,二00六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限定參加人員共二千五百五十七人。 
    
    新的曆史時期,隆重、莊嚴、盛大、與時俱進的祭孔大典,不僅將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群體集體緬懷先聖、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提高民族素質、加強民族凝聚、增強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激勵後昆奮進、促進世界和諧、推動人類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同時也將在中國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祭孔大典也會因上述巨大的現實價值和長遠意義而更加盛大、隆重,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東方聖人——孔子及其倡導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亦將因之弘揚光大,造福中國千秋萬代,澤被世界人類。
    
     
    
         (2006年刊發於儒學聯合論壇、國際儒學聯合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