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不要將《滿江紅》拍成“滿大人”嘛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於(yu) “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正月初八日丁亥
耶穌2023年1月29日
昨天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刺秦”係列之二《滿江紅》(之一是《英雄》,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說法),知道了它講的是一個(ge) 什麽(me) 故事,至於(yu) 具體(ti) 情節,這裏不好劇透,總的來說,這部電影並沒有網友吹的那麽(me) 好,也沒有一部分知識分子批的那麽(me) 差。但是看完電影之後,我還是忍不住要吐槽幾句,倒不是出於(yu) 吹毛求疵,而是希望電影工作者能夠精益求精吧。
由於(yu) 我的興(xing) 趣在研究宋史,而《滿江紅》恰恰是一部明確以南宋初年為(wei) 時代背景的電影,秦檜在劇中還是一個(ge) 推動情節發展的關(guan) 鍵人物(不似張藝謀另一部亦以宋代為(wei) 背景的電影《長城》,人物與(yu) 故事完全架空),所以我看這部電影,除了看故事情節,更注意影片中一些與(yu) 曆史有關(guan) 的細節。
我對影視、小說、戲劇等文藝作品,一直認為(wei) ,即使它們(men) 明確以某段曆史為(wei) 時代背景,也應該允許虛構人物、編排情節,不必拘泥於(yu) 史實,這是文藝創作之必需。但是,在那些體(ti) 現時代背景的細節處理上,還是要大體(ti) 符合曆史。打個(ge) 比方,你總不能在一部號稱是唐代背景的電影中出現穿大清服飾的人物吧。
我要吐槽《滿江紅》的地方,與(yu) 此設喻類似。我不針對電影的故事是不是講得合理,人物是不是臉譜化,演員的表演是不是在線。我隻想說,電影既然明確以宋代為(wei) 曆史背景,那麽(me) 電影的布景就要像是宋代建築的風格,影片中出現的官職至少看起來要像宋代的職官,人物的對白也盡量要避免出現後世才使用的稱謂。
《滿江紅》故事發生的空間,是在一座北方大院之內(nei) 。但這座大院明顯是清代風格的建築,毫無宋代建築的風韻。你在這個(ge) 大院內(nei) 演繹《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故事,那還說得過去,用來講宋代故事,就會(hui) 讓我這樣的觀眾(zhong) 難免要產(chan) 生時空錯亂(luan) 的感覺了。你在橫店搭個(ge) 景也比非要使用這座大院更合適嘛。
《滿江紅》劇中出現的軍(jun) 職/官職名稱,如“親(qin) 兵營統領”“副統領”“宰相府總管”之類,雖然觀眾(zhong) 一看能明白是什麽(me) 意思,但給我的感覺也是怪怪的,因為(wei) 這不像是宋代的職位,既然以宋代為(wei) 曆史背景,為(wei) 什麽(me) 不更加考究一點,給人物的職務安個(ge) 更有宋代風格的名稱呢,比如你用“提轄”、“虞候”之類也好啊。感覺主創人物在這方麵偷懶了,至少是不那麽(me) 考究細節。
《滿江紅》有一處相當低級的破綻,更是不考究、不認真的表現:劇中舞姬唱了一曲宋詞:“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宋人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下半闕。問題是,蔣捷為(wei) 南宋末詞人,你讓生活在南宋初的舞姬唱南宋末的詞,這不是叫劉禪自己說“扶不起的阿鬥”嗎?
繁簡雜用且有錯字的《滿江紅》海報
最令我接受不了的是,劇中人物每見到一位軍(jun) 官或官員,都畢恭畢敬地稱呼對方為(wei) “大人”,什麽(me) “何大人”“武大人”,滿銀幕都是“大人”,“滿江紅”都快成“滿大人”了。我們(men) 要明白一個(ge) 知識點——許多影劇創作者都不明白這一點——在宋代,下級遇見上級、平民遇見官員,不可能像劇中那樣當麵稱對方為(wei) “大人”。
這個(ge) 問題,清代學者趙翼有過非常詳細的考據:自先秦直至兩(liang) 宋,“大人之稱,隻以稱父母、伯叔,從(cong) 未有以之稱尊官者”。趙翼還特別提到“大人”一詞在宋代的用法:“《梁溪漫誌》及莊綽《雞肋編》亦謂:‘世惟子稱父為(wei) 大人,若施之於(yu) 他,則眾(zhong) 駭笑之矣。’可見宋時猶以大人稱父母,而不加之達官貴人也。”宋朝人若是每見到一名官員就點頭哈腰敬稱對方為(wei) “大人”,那是會(hui) 被人取笑的,因為(wei) “大人”隻用來稱呼父親(qin) 。人嘛,總不能逢人就叫“爸爸”吧。
見官稱“大人”之風,是從(cong) 元朝開始的,明清相沿,到了趙翼生活的年代,“大人”之稱已經泛濫,京官、巡按、督撫都被稱“大人”。如果拍明清背景的影視作品,劇中人見字稱“大人”,那是沒問題的。但宋代沒有這樣的稱呼習(xi) 慣。
另外要說明的是,宋代及宋代之前,其實也有書(shu) 麵上以“大人”指稱官員的例子,如《後漢書(shu) ·岑彭傳(chuan) 》:“韓歆,南陽大人。注:謂大家豪右也。”但這裏的“大人”隻是第三人稱,跟當麵稱“大人”的第二人稱並非同一回事,用趙翼的話來說,“唐以前稱貴官為(wei) 大人者,乃從(cong) 旁指目之詞,而非覿麵相呼也。覿麵稱大人,則始於(yu) 元、明耳。”
那麽(me) 宋朝人見官怎麽(me) 稱呼呢?趙翼考證說:“考唐宋以來,仕宦相呼敵以下或稱字,尊長稱丈,公卿貴官則稱其官位。”意思是說,對方若為(wei) 平輩或以下,則稱其字;對方為(wei) 尊長,則稱“丈”;對方為(wei) 公卿貴官,則稱其官位。
這並不是什麽(me) 高深的文史知識,影視創作者如果稍微用心一點,都不應該在一部以宋代為(wei) 曆史背景的作品中,出現無數次的“大人”稱謂。
我為(wei) 什麽(me) 特別在乎這個(ge) 問題?因為(wei) 這些年我有一個(ge) 感覺,就是覺得,現在許多人,包括知識分子,幾乎都是以明清史為(wei) 鏡像來想象宋代曆史。我認為(wei) 應該糾正這一點,重新好好發現更真實的宋朝。
最後還是要感謝《滿江紅》電影,因為(wei) 它帶動了大眾(zhong) 對嶽飛、《滿江紅》詞及相關(guan) 曆史的熱烈關(guan) 注與(yu) 討論。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