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宇烈樓宇烈,男,西曆一九三四年生,浙江嵊州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東(dong) 方哲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主要著作有:《宗教研究方法講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中國的品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中華書(shu) 局,2016年)等。校釋有:《王弼集校釋》(中華書(shu) 局,1980年)、《老子道德經》(中華書(shu) 局,2008年)、《周易注校釋》(中華書(shu) 局,2012年)。 |
《財富之道儒家說》:帶你走進儒學 找到財富寶藏
作者:樓宇烈(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壬寅臘月廿六日乙亥
耶穌2023年1月17日
學習(xi) 究竟是為(wei) 了什麽(me) ?孔子講“古之學者為(wei) 己,今之學者為(wei) 人”。荀子對這句話做了補充與(yu) 闡釋:“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wei) 禽犢。”就是說君子之學是為(wei) 了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學以為(wei) 禽犢,是為(wei) 了交易。
學習(xi) 不是增長財富的“禽犢”,而增長財富卻離不開學習(xi) 。
隨著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和世界各國交流與(yu) 對話的日益頻繁,怎麽(me) 做才能在積累一定財富的同時避免成為(wei) 物欲的奴隸?如果財富與(yu) 道德分離,不講取之以義(yi) ,就會(hui) 迷失方向,墜入欲望的深淵。
關(guan) 於(yu) 財富增長,有沒有一種哲學能夠給人以方向的指引?
從(cong) 周公製禮作樂(le) 到孔子正定禮樂(le) ,再到孟子對王道政治、荀子對隆禮重法的強調,乃至漢唐儒家對佛、道文化的吸收以及對現實政治的關(guan) 涉,儒家文化隨著曆史和實踐而發生變化,其引導大眾(zhong) 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nei) 涵卻始終未變。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社會(hui) 物質財富迅速增長的當今時代,如何從(cong) 儒家文化中“擇其善者而明用之”?近年來,國家倡導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想從(cong) 儒家經典中汲取智慧,就需要結合當今社會(hui) 的實際情況與(yu) 大眾(zhong) 的傳(chuan) 統文化素養(yang) 對經典進行新的詮釋。
近年來,許多學者運用西方現象學、解釋學的範式對儒家哲學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多種形式的儒學概念。賀麟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談及“建設新儒家”和“儒家思想的新開展”時,曾特別指出:“我們(men) 既不必求儒化的科學,也無須科學化儒家思想。”賀麟先生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要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研究儒家思想,而是反對當時有些人簡單比附儒學與(yu) 自然科學的做法。在當今時代,應該如何去研究和詮釋儒學?與(yu) 當代新儒家注重開出“新外王”的取向不同,我認為(wei) 開出儒學的“新內(nei) 聖”之學似乎更為(wei) 社會(hui) 所需要,並且具有廣闊而深遠的發展前景。這裏所謂的“內(nei) 聖”之學,主要是儒學中那些有關(guan) 指導人生修養(yang) 、提高精神生活、發揚道德價(jia) 值、協調群己權界、整合天(自然)人關(guan) 係等學說。我們(men) 如果能密切結合時代的問題和精神,把儒家這些學說中所蘊含的現代意義(yi) 充分闡發出來,則必將大有益於(yu) 當今社會(hui) 的精神文明建設。而古老的儒學,也將由此萌生出新的意義(yi) 和新的生命。
社會(hui) 經濟的決(jue) 定力量大大超過道德的教化力量,但我們(men) 不能因此就放棄道德教化的努力。物質文明越發達,精神文明就越重要,自我修養(yang) 也就越不可缺少。
如何學好儒家的財富哲學?
理學大家朱熹在他的《白鹿洞書(shu) 院揭示》中說道:“考察以往聖賢之所以教人,無非是讓人們(men) 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進行自我修身,然後推己及人。並不隻是教人們(men) 廣聞博記,寫(xie) 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釣譽,追求利祿。”程子有雲(yun) :“今人不會(hui) 讀書(shu) ,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隻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讀書(shu) 之後,能將理論運用於(yu) 實踐中,才是真正的“學”,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說要“為(wei) 己學”而不是“為(wei) 人學”。隻有“學而時習(xi) 之”,方能讓自己的人生發生質的轉變。就是《中庸》講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儒家經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載體(ti) ,重讀經典,還要強調在學習(xi) 中的體(ti) 悟。無論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為(wei) 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還是以董仲舒、《白虎通義(yi) 》為(wei) 代表的兩(liang) 漢政治製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學,或是以程、朱、陸、王等為(wei) 代表的宋、明、清時期的性理之學的儒學,其中都有對於(yu) 義(yi) 利觀與(yu) 財富思想的論述。
《財富之道儒家說》一書(shu) 以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財富”為(wei) 切入點,以儒家思想為(wei) 載體(ti) ,引導讀者走進儒學,並以儒家的核心思想指引人生方向。這本書(shu) 有以下幾方麵的特點:
第一,不失專(zhuan) 業(ye) 性。本書(shu) 既從(cong) 宏觀上對儒家的財富思想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解讀,讓大眾(zhong) 對儒學的核心思想、發展階段、主要代表人物以及財富觀方麵的主要思想有了整體(ti) 的了解。同時,又對儒家經典及其代表人物單獨分章節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儒家的典型著作“四書(shu) ”、《周易》《荀子》《孔子家語》,典型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王陽明以及孔子的幾位代表弟子顏回、子貢、曾子等都容納在內(nei) ,同時各章之間又有邏輯性與(yu) 關(guan) 聯性,有助於(yu) 讀者對儒家思想有深入而全麵的了解。本書(shu) 由行業(ye) 內(nei) 的一些知名學者進行解讀,在他們(men) 深入淺出的解讀下,讀者能夠更透徹地理解儒家財富思想的內(nei) 涵。郭齊勇的《儒學財富縱橫觀——走進“日用而不知”的財富世界》從(cong) 宏觀層麵以儒家財富觀的核心、儒學發展史、儒學學什麽(me) 、儒家與(yu) 其他學派財富思想的同與(yu) 異等方麵的內(nei) 容引領讀者對儒家的財富思想進行全麵的了解;吳光的《致富路上不僅(jin) 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文”量》從(cong) “體(ti) ”和“用”兩(liang) 方麵對儒家財富思想的應用進行了解讀;王傑的《“最為(wei) 老師”教你化解“性”之“惡”——透過荀子的財富分配方案看財富之道》則以荀子的“性惡論”入手,從(cong) 個(ge) 人的學習(xi) 修身到以禮調節“義(yi) ”與(yu) “利”的衝(chong) 突,再到富國裕民,對荀子的義(yi) 利思想及財富分配方案進行了細致的闡述。為(wei) 了讓讀者了解儒學的特質,一些學者還結合道家、法家、墨家等學派的思想,從(cong) 中西方財富思想對比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cong) 百姓日用到國家治理,從(cong) 上下俱富到大同社會(hui) ,書(shu) 中的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也揭示了儒學的人文關(guan) 懷及哲學的深度和意義(yi) 。
第二,具有通俗性。隻有通俗而接地氣的作品才能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本書(shu) 采用了對話的形式,《文化大觀》通過一個(ge) 個(ge) 通俗而又不失內(nei) 涵的問題,與(yu) 學者一起以平實的語言將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諸多問題一一解答,讓每一位見聞者有機會(hui) 依照經典所說,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xi) 、運用聖賢智慧。
第三,應用性與(yu) 實踐性。這本書(shu) 不僅(jin) 對儒家的財富思想進行闡述,還把體(ti) 和用結合起來,把大眾(zhong) 在生活、工作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拋出來,探討往聖先賢是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的。這對廣大讀者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yi) 。書(shu) 中不僅(jin) 有對儒家經典和古代儒家代表人物的解讀,還有當代的企業(ye) 家將儒學以及傳(chuan) 統文化運用到企業(ye) 管理和企業(ye) 發展中的經驗,引導大眾(zhong) 將知與(yu) 行合為(wei) 一體(ti) 。
第四,具有創新性。這本書(shu) 是文化與(yu) 經濟的跨界融合。將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兩(liang) 個(ge) 行業(ye) 的問題放在一本書(shu) 中進行碰撞,又以大眾(zhong) 能讀懂的形式呈現出來,是比較少見的。這讓我們(men) 的視野放得更寬,在感知宇宙大道運行規律的同時,能夠以自然之道指引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shu) 的編寫(xie) ,不是某個(ge) 人的獨家觀點,而是由多方的力量匯聚而成,其中既有聖賢的教誨,也有當代學者獨到的解讀,亦有從(cong) 古至今的商人和企業(ye) 家的代表在商業(ye) 中踐行儒家文化的案例。這本書(shu) 是多方力量推動下的力作,既有學界的支撐,也有媒體(ti) 力量、金融力量的推動。
在孔子之前,儒者就是教授六藝的人。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儒者也就相當於(yu) 現在的老師。到了孔子的時代,“儒”這個(ge) 稱呼實際上已經泛化了,它已經成為(wei) 當時凡是具有知識的人的通稱,也就是我們(men) 現在講的知識分子。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人如何做人。
當今時代,閱讀儒學、研究儒學的人很多,踐行儒學的人卻很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不斷發展,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隨著物質財富與(yu) 精神財富的需求逐漸增強,我們(men) 更應該積極地挖掘和開發儒學這座精神的寶藏,讓古老的聖賢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對儒學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一個(ge) 清晰的認知,希望更多的社會(hui) 力量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切入點,引導大眾(zhong) 找到人生信仰的支撐點。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