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親自賜匾,宣成書院憑什麽?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3-02-05 19:50:08
標簽:宣成書院

南宋皇帝親(qin) 自賜匾,宣成書(shu) 院憑什麽(me) ?

來源:「方誌廣西」公眾(zhong) 號

時間:西元2023年1月11日


宣成書(shu) 院

 

南宋景定三年(1262),知府兼經略使朱祀孫為(wei) 紀念張栻、呂祖謙兩(liang) 大理學家,以張、呂諡號“宣”“成”為(wei) 名創設宣成書(shu) 院。張栻,漢州錦竹(今四川綿竹)人,字敬夫,號南軒,諡宣公,宋孝宗時為(wei) 廣西靜江知府,他熱心辦學,為(wei) 學主張“明理居敬”;呂祖謙,生於(yu) 臨(lin) 桂(今廣西桂林),字伯恭,號東(dong) 萊,諡成公,為(wei) 學力主“明理躬行,治經史以致用”,二人與(yu) 朱熹齊名,時人稱“東(dong) 南三賢”。

 

東(dong) 南三賢

 

宣成書(shu) 院初建於(yu) 桂林府治北,有張呂二先生祠、藏奎閣、明新堂、齋舍等建築,設祭器,學糧、經費具備,規製完備,宋理宗賜“宣成書(shu) 院”匾額,是南宋有名的書(shu) 院之一。

 

宣成書(shu) 院選招全省童生,優(you) 秀童生可以考秀才。清雍正十三年(1735),設正課生25名,由書(shu) 院供給食宿。乾隆四十七年(1782),增額外正課生8名,附課生20名。正課生和額外正課生發給膏火費。

 

學生肄業(ye) 期間,以經史及諸子百家之文為(wei) 學習(xi) 內(nei) 容。書(shu) 院專(zhuan) 設“時藝”為(wei) 主要課程,即授八股文、試帖詩、小楷等,以精通學術為(wei) 專(zhuan) 務,以應試科舉(ju) 考取功名為(wei) 宗旨。

 

書(shu) 院有較嚴(yan) 格的學規,不僅(jin) 對學生傳(chuan) 授知識,而且注重思想道德、修身養(yang) 性的教育。如學問要做到“學問思辨,以窮其理,篤行以體(ti) 事”;處事待人要“正其誼”“明其道”。

 

書(shu) 院設山長1名,總理院務,由巡撫聘請品行端莊、學識精深、德高望重的名儒擔任;另設監院1名。清代曆任山長共10人,翰林3人,進士5人,舉(ju) 人2人,其中臨(lin) 桂縣籍7人。著名山長,元有張信臣、劉恢,明有談一風,清有蔣作梅、周因培、蘇性、周幹臣等。

 

宣成書(shu) 院曆史上曾幾度廢興(xing) ,數次搬遷。元至元十四年(1277),書(shu) 院毀於(yu) 戰火。元貞二年(1296),廉訪副使藏夢解重建書(shu) 院。至正三年(1343),廉訪使也先普化將書(shu) 院修葺一新。

 


【明】陳璉纂修《桂林郡誌》(明景泰元年重刊本)標識宣成書(shu) 院舊址區位

 

明初,廢宣成書(shu) 院,改為(wei) 臨(lin) 桂縣學。明正統五年(1440),在縣學西複建宣成書(shu) 院。弘治十七年(1504),提學姚鏌將書(shu) 院移建於(yu) 府學與(yu) 縣學之間(今桂林市秀峰區解放西路28號的桂林中學西側(ce) )。正德年間(1506-1521),提學陳伯獻、按察使宗爾等不斷重新修建,使書(shu) 院的規模在明代最為(wei) 壯觀。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府學教授高熊征奏請巡撫郝浴把書(shu) 院遷至府治南譙樓右線伯花園舊址(今桂林市秀峰區府後裏南的榕湖小學),督學王如辰改為(wei) “華掌書(shu) 院”,延續理學傳(chuan) 統教育,並錄取了一位日後在政壇舉(ju) 足輕重的年輕學子,他就是跨雍正、乾隆兩(liang) 朝名臣,官至東(dong) 閣大學士的陳宏謀。雍正二年(1724),巡撫李紱遵循書(shu) 院的辦學宗旨和優(you) 秀曆史複名“宣成書(shu) 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裁撤宣成書(shu) 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知縣夏錫爵改宣成書(shu) 院為(wei) 臨(lin) 桂兩(liang) 等小學堂,宣成書(shu) 院640多年的曆史到此結束。


 

曾在宣成書(shu) 院研讀的陳宏謀(畫像)

 

之後宣成書(shu) 院幾經易名,分別為(wei) 桂林縣兩(liang) 等小學、桂林縣第一小學、八桂鎮中心校、桂林市國民第一中心小學校、桂林師範附小、榕湖路小學。1989年始改稱桂林市榕湖小學至今。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