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莫裏森】樂觀的虛無主義者

欄目:他山之石
發布時間:2023-02-05 19:33:50
標簽:虛無主義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 

作者:伊萬(wan) ·莫裏森 著 吳萬(wan) 偉(wei)  譯

來源:譯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人生沒有任何意義(yi) ,但是它是個(ge) 巨大的機會(hui) ,讓你玩得開心,讓你自己去創造意義(yi) ---這是最新的後現代勵誌咒語。現在流行的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潮流是21世紀新主張,闡述存在和價(jia) 值都是毫無意義(yi) 的教義(yi) 。如果將人生意義(yi) 是什麽(me) 的問題輸入任何一個(ge) 搜索引擎,你很可能得到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作為(wei) 答案。這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的一種風潮。The YouTube視頻美國成人動畫科幻情景喜劇“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尋找人生意義(yi) ”就在向十多歲的年輕人宣揚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他們(men) 宣稱雖然人生沒有意義(yi) ,但我們(men) 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享受的東(dong) 西上”。The YouTube視頻“簡而言之”(Kurzgesagt德語,擁有將近1700萬(wan) 訂戶)向1500萬(wan) 觀眾(zhong) 宣揚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它告訴我們(men) “如果宇宙沒有目的,那麽(me) 我們(men) 需要告訴它目的是什麽(me) 。在宇宙這麽(me) 大的運動場上,我們(men) 是有真正的自由的,因此不妨以幸福作為(wei) 追求目標。”

 

雖然主流生活方式文章在談論“如何進入新虛無主義(yi) ”,它們(men) 顯然“非常讚同”,而且覺得“得出什麽(me) 都不真正重要的結論是給人安慰的。”諸如“虛無主義(yi) 指南:什麽(me) 都不重要,人類毫無意義(yi) ,記得及時行樂(le) ”以及“我如何使用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成功治療抑鬱症”的勵誌類視頻建議將其作為(wei) 良方,來治療讓Z世代吃盡苦頭的精神疾病。大明星搞笑段子手如瑞奇·熱維斯(Ricky Gervais)表達了如下基本觀點,“我們(men) 為(wei) 何來這裏?啊,我們(men) 就來了。。你能說出我們(men) 為(wei) 何來這裏的各色理由,那就是吃好、喝好、交朋友、玩得開心而已。”

 

這個(ge) 信仰(或者相反信仰)也進入到精神療法領域。一項針對成年人、青少年和已婚夫婦的美國心理療法服務宣稱,“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是這樣一種信仰,能夠帶來不可思議的賦能威力。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看待這個(ge) 沒有意義(yi) 和目的的世界,卻找到自己去創造意義(yi) 的機會(hui) 。你能自由地創造意義(yi) 並發現讓你幸福的東(dong) 西。”

 

這個(ge) 模式也被用作支持自我改善生意的博客作家的主張,如伊瓦伊洛·杜蒙斯基(Ivaylo Durmonsky)就寫(xie) 到: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是一種觀點的實現,即認定世界和宇宙整體(ti) 缺乏意義(yi) 能夠產(chan) 生解放作用。恰恰是因為(wei) 人生沒有天然的意義(yi) ,也不存在強迫你以某種形式行動的宇宙計劃,我們(men) 才成為(wei) 能夠為(wei) 自己創造人生道路的人。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在向世界各地蔓延,似乎成為(wei) 美國積極行動主義(yi) 文化與(yu)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哲學的私生子。這是一種給虛無主義(yi) 傳(chuan) 統的各個(ge) 方麵帶來可怕影響的虛無主義(yi) 。

 

真正的虛無主義(yi)

 

虛無主義(yi) 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佛教以來就一直存在。到了1860年代,它有了一種新含義(yi) ,因為(wei) 起來造反的俄羅斯恐怖主義(yi) 運動試圖推翻教會(hui) 、國家和君主。19世紀很多評論家關(guan) 心的是無神論的崛起。尼采宣稱“上帝死了,我們(men) 殺死了他”,他的著作考察了這個(ge) 後果:不僅(jin) 是無神論而且是喪(sang) 失了對任何事物的信仰。尼采描述的“重新評估所有價(jia) 值觀”---在20世紀50年代伴隨著垮掉的一代和存在主義(yi) 者而再度出現,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則伴隨著嬉皮士的涉及性和吸毒的亞(ya) 文化而再度出現。對他們(men) 來說,上帝已死和所有價(jia) 值觀都被毀滅是值得慶賀的好事。我們(men) 可以自由地想做什麽(me) 就做什麽(me) ,這已經成為(wei) 時代精神。好好爽一把,盡情去享樂(le) 吧。為(wei) 了自由而亂(luan) 搞,徹底砸爛整個(ge) 體(ti) 製。

 

但是,尼采的偉(wei) 大見解是,如果你摧毀所有現行價(jia) 值觀,你將最後也會(hui) 摧毀你的整個(ge) 生存所依賴的基礎。

 

上帝哪兒(er) 去了?讓我們(men) 告訴你們(men) 吧!是我們(men) 把他殺了!是你們(men) 和我殺的!咱們(men) 大夥(huo) 兒(er) 全是凶手!。。。我們(men) ,最殘忍的凶手,如何自慰呢?那個(ge) 至今擁有整個(ge) 世界的至聖至強者竟在我們(men) 的刀下流血!誰能揩掉我們(men) 身上的血跡?用什麽(me) 水可以清洗我們(men) 自身?我們(men) 必須發明什麽(me) 樣的贖罪慶典和神聖遊戲呢?這偉(wei) 大的業(ye) 績對於(yu) 我們(men) 是否過於(yu) 偉(wei) 大?我們(men) 自己是否必須變成上帝,以便顯出上帝的尊嚴(yan) 而拋頭露麵?從(cong) 未有過比這更偉(wei) 大的業(ye) 績,因此,我們(men) 的後代將生活在比至今一切曆史都要高尚的曆史中!”(此段借自:尼采《快樂(le) 的科學》第152節---譯注)

 

對於(yu) 尼采來說,虛無主義(yi) 是一種破壞性的哲學,是需要超越的大問題。正如他暗示的那樣,人類或許沒有能力承擔起重新創造新價(jia) 值觀和“神聖遊戲”的重任。我們(men) 大部分人,如果不是全部,都扮演不了上帝的角色。我們(men) 摧毀了從(cong) 前的價(jia) 值觀,卻沒有能力創造新價(jia) 值觀來取而代之。

 

那麽(me) ,今天為(wei) 何有這麽(me) 多人會(hui) 受到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的吸引呢?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是一種安慰

 

對於(yu) 那些沒有取得巨大成者就或者失敗者來說,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是一種安慰。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就是The YouTube視頻下麵成千上萬(wan) 的評論,那些皈依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的人感覺到這種觀點將把他們(men) 從(cong) 低廉的自尊和憂鬱中拯救出來。上文提及The YouTube視頻“簡而言之”(Kurzgesagt德語)有54000條評論,很多評論來自擁有類似心態的讀者。

 

其實,這是我從(cong) 抑鬱中恢複之後擁有的心態。我就像“唉,這是我的生活,我應該做我想做的任何事。”如果我沒有取得成功,或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或者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我並不在乎。試圖以我喜歡的方式消磨我的時間,有什麽(me) 不對嗎?

 

人生沒有任何意義(yi) ,這是能給人帶來多大的安慰啊。你無需感到壓力,隻是生活而已。我無需擔憂究竟該如何討好大人物或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恰好是我的思維方式,既讓我發狂,也讓我變得誠實。它幫助我對付我的尷尬或遺憾。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能夠減緩自我懷疑和失敗恐懼帶來的痛苦。“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讓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事,讓你擺脫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你就算什麽(me) 也不做照樣可以很開心。”一位觀眾(zhong) 對埃利亞(ya) 斯·斯科爾堡(Elias Skjoldborg)的TEDX演講視頻評論到,“如果你根本不設定目標,不打算嚐試達成目標,你就永遠不會(hui) 失望。人生並沒有任何意義(yi) 。”另外一個(ge) 自我幫助視頻是從(cong) 得意洋洋地吹笛子開始的,有位讀者評論說,“任何東(dong) 西都不重要,這就意味著:快樂(le) 最重要。”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鼓勵人們(men) 感受到自己的個(ge) 人失敗並不重要,因為(wei) 宇宙中的一切都毫無意義(yi) ,任何人生最終都要死亡;太陽終將摧毀地球,所有生命都將在宇宙中熱死毀滅。因此,如果你考試不及格,或者認識了20年的夥(huo) 伴欺騙了你,或者職業(ye) 生涯提前結束等,這都沒有什麽(me) 大不了,因為(wei) 若從(cong) 宇宙規模上來評價(jia) ,人類的成功或失敗並無多大意義(yi) 。該教義(yi) 宣稱,輕鬆些,宇宙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也沒有多大意義(yi) 。

 

但是,這看似安慰的話語最終可能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jia) 。

 

我們(men) 這一代人---X一代---懶漢一代---就是這種觀念的活生生的例證。

 

在Z一代受到傳(chuan) 染之前,虛無主義(yi) 早在1990年代的後現代藝術中就已經紮下根來。過去15年來,我本人就是自封的虛無主義(yi) 者。就像很多同伴一樣,我有一種施虐狂的快感,以摧毀他人的信仰體(ti) 係為(wei) 樂(le) ;在我們(men) 看來非常清楚的是,虛無主義(yi) 意味著反文化、將現有體(ti) 製、等級差異體(ti) 係、資本主義(yi) 、二分法思維、崇尚道德等統統打破。尼采的書(shu) 我們(men) 讀得還不夠多,所以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險。

 

虛無主義(yi) 給我們(men) 帶來很多心理傷(shang) 害。一旦意識到你作為(wei) 無緣無故的反叛者的快感漸漸消退,傷(shang) 亡就顯現出來了。我們(men) 的偶像包括搖滾歌手科特·唐納德·柯本(Kurt Cobain)、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David Foster Wallace)、演員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歌手查斯特·貝寧頓(Chester Bennington)和設計師亞(ya) 曆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所有這些虛無主義(yi) 藝術家都吸毒上癮並最後自殺身亡。虛無主義(yi) 帶來的心理絕望也是我的同伴們(men) 付出的代價(jia) 。

 

當一切都毫無意義(yi) ,任何東(dong) 西都不重要,連你自己的生命也包含在內(nei)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是一種矛盾修辭法,暴露出人們(men) 對虛無主義(yi) 帶來的影響的理解是多麽(me) 膚淺。

 

為(wei) 何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如此受歡迎?

 

為(wei) 何自封為(wei) 這種哲學的支持者這麽(me) 時髦呢?社會(hui) 學家齊格蒙特·鮑曼( )說,現有的消費資本主義(yi) 階段已經不再能為(wei) 個(ge) 體(ti) 提供繁榮和發展所需的工具了。

 

在貌似“追求個(ge) 性”的背後,一種新的奴隸製已經紮下根來,雖然人們(men) 或許真的在尋求應對人生問題的獨一無二的生物學途徑,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men) 的探索和發現都是事先已經確定下來的,是現成的東(dong) 西,人們(men) 都已經落入極其狹隘的模式中。

 

在鮑曼看來,消費資本主義(yi) 產(chan) 生了一種全球性一致性、平庸性和千篇一律的文化,其中傳(chuan) 統意義(yi) 、地方性特征和超驗性意義(yi) 統統被摧毀,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生產(chan) 、消費和交流的統一模式。這些過程將我們(men) 都變成通才和平庸之輩,就像我們(men) 購買(mai) 的批量生產(chan) 的商品。鮑曼將其描述為(wei) “大規模生產(chan) 大眾(zhong) 人的大眾(zhong) 社會(hui) ”。消費主義(yi) 催生無根性,它讓我們(men) 感到自己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是烏(wu) 有鄉(xiang) 公民,是沒有個(ge) 性或者還沒有找到人生意義(yi) 的人。

 

如果鮑曼是正確的,這可能是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牢牢抓住人心的理由之一。人們(men) 往往覺得自己很平庸,覺得自己是個(ge) 失敗者或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但是如果發現其他任何人也是失敗者,他們(men) 就可能感到一種安慰。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剛開始往往是怨憤和幸災樂(le) 禍。我可能對任何永恒的東(dong) 西都喚來一種無意義(yi) 感,這樣一來我個(ge) 人的無足輕重就不那麽(me) 令人痛苦了。

 

在此意義(yi) 上,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成了一種解毒劑,用來緩解我們(men) 很多人感受到的默默無聞和無足輕重的痛苦。不過,這種解毒劑極其危險。

 

墮落的階段 

 

虛無主義(yi) 者受到“為(wei) 什麽(me) ”問題的困擾。如果任何東(dong) 西都不重要,牢牢抓住一份工作,或者寫(xie) 完一本書(shu) ,或者試圖維持有意義(yi) 的關(guan) 係,究竟有何意義(yi) 呢?為(wei) 什麽(me) 要講禮貌?或者喝酒時為(wei) 何要克製呢?為(wei) 什麽(me) 要熟練地做任何事?為(wei) 什麽(me) 要社交?為(wei) 什麽(me) 要合乎道德規範?成為(wei) 真正的宇宙虛無主義(yi) 者就意味著承認,任何藝術作品、政治運動、科學發現和天才工作將來有一天都變得毫無意義(yi) 。為(wei) 何要辛苦做事?為(wei) 何要開始任何活動?為(wei) 什麽(me) 要在乎?

 

虛無主義(yi) 者常常成為(wei) 失業(ye) 者,因為(wei) 他們(men) 蔑視有意義(yi) 的工作,也瞧不起同事們(men) 擁有的價(jia) 值觀。他們(men) 不是很好相處的人,他們(men) 覺得很難忍受這樣一個(ge) 世界,無論是法律上還是在真理、美、知識、進步等各個(ge) 方麵,到處都是維持現有價(jia) 值觀的機構。因此,虛無主義(yi) 者往往成為(wei) 孤家寡人。

 

曾經有一段時間,奚落有信仰的人足以成為(wei) 工程本身和提升自我。你能蔑視所有智慧低劣者,他們(men) 不明白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毫無價(jia) 值。你能生活在這種虛無主義(yi) 智慧優(you) 越感中一段時間(如我做的那樣),但是,你可能尋求如何從(cong) 自己的絕望中逃脫。通常,這導致人們(men) 濫用藥物。在缺乏任何價(jia) 值觀體(ti) 係時,除了吸毒上癮,你連早上起床的理由都沒有。接下來的問題是,你如何打發毫無意義(yi) 的時間,你在這個(ge) 毫無意義(yi) 的宇宙需要度過的毫無意義(yi) 的生活。

 

你要生孩子嗎?不---為(wei) 什麽(me) 要把你毫無意義(yi) 的生活重擔傳(chuan) 遞給他人呢?你應該找一份工作或幫助他人嗎?不---為(wei) 什麽(me) 要擔負起他人毫無意義(yi) 的存在的重擔呢?沒有了價(jia) 值觀和目標,你就成為(wei) 沒有生活動機的人。除了自我之外再無任何意義(yi) 之錨,甚至連自我也沒有天生的價(jia) 值。

 

到現在為(wei) 止,你還處在向下滑的斜坡上。宇宙虛無主義(yi) 總是讓位於(yu) 道德虛無主義(yi) 。如果道德是脆弱的虛構,它被創造出來旨在掩蓋宇宙的冷漠無情,那麽(me) 我們(men) 為(wei) 何不去撒謊、欺騙和偷盜呢?無需擔心上帝的評判,虛無主義(yi) 者幹嘛還要牢牢抓住科學或者正義(yi) 等病態的神話不放手呢?

 

人們(men) 陷入這種道德虛無主義(yi) 的狀態可能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因為(wei) 他們(men) 隨後可能變成孤家寡人,或者被驅逐或者被迫害。虛無主義(yi) 者違犯法律來考驗其冷漠無情的邊界。用九寸釘樂(le) 隊(Nine Inch Nails美國工業(ye) 搖滾代表性樂(le) 隊---譯注)在其虛無主義(yi) X世代主題“傷(shang) 害”的話說,我今天傷(shang) 害自我,是想看看我是否仍然有感覺。我將焦點集中在疼痛上,這是唯一的真實。”

 

突破法律或者突破禁忌導致自我濫用和心理抑鬱。心理抑鬱和缺乏意義(yi) 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抑鬱是虛無主義(yi) 者特別難以克服的問題,因為(wei) 在他們(men) 伸手就能抓住的無意義(yi) 的旋渦之上沒有任何東(dong) 西是有意義(yi) 的。這導致他們(men) 對功能完全功能正常的人充滿仇恨,認定正常人的社會(hui) 結構和信念愚蠢透頂。就算虛無主義(yi) 者承受住仇恨的侵襲而幸存下來,虛無主義(yi) 者也不是沒有任何價(jia) 值觀,而是如吸血鬼一樣依靠他人的價(jia) 值觀。因此,很多虛無主義(yi) 者卷入對抗性政治運動,隻是一味簡單地破壞現有秩序,除了將破壞當作目的本身之外並沒有真正的計劃。通常這些運動都以追求平等、正義(yi) 等美好的事業(ye) 為(wei) 幌子行事。很多虛無主義(yi) 者都偽(wei) 裝成無政府主義(yi) 者,但真正的虛無主義(yi) 者知道,行善的價(jia) 值觀也是社會(hui) 構建的產(chan) 物,也是毫無意義(yi) 的。

 

道德虛無主義(yi) 接著讓位於(yu) 存在虛無主義(yi) ,虛無主義(yi) 者認識到甚至思考和感受和提出這些問題的自我也毫無意義(yi) 。既然個(ge) 人的存在毫無意義(yi) ,那為(wei) 何不死掉算了呢?

 

這將不可避免地最後墮入自殺式觀念中。陷入虛無主義(yi) 反抗的早期階段,還能避免走向毀滅的人隻剩下懶惰的虛無主義(yi) 者----業(ye) 餘(yu) 涉獵者、蘇菲主義(yi) 者和上癮者。虛無主義(yi) 奪走了很多陷入無意義(yi) 旋渦者的生命。

 

遭遇自殺和創造自己的價(jia) 值觀

 

一輩子都在虛無主義(yi) 中掙紮的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宣稱“隻有一個(ge) 真正嚴(yan) 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評判人生是否值得過等同於(yu) 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尼采很清楚有兩(liang) 種虛無主義(yi) :消解的(或者反應性的虛無主義(yi) ),其中價(jia) 值觀被摧毀,你承受自我否定的痛苦;積極的(積極的虛無主義(yi) ),這是一種新人---超人(the Übermensch)的出現,他們(men) 承受住了麵對自我毀滅的地獄。這個(ge) 超人“拿著錘子搞哲學”,遭遇了自己被淹沒的痛苦,像鳳凰涅槃般從(cong) 火焰中升起去創造自己的價(jia) 值觀。在尼采看來,你是無法達到積極虛無主義(yi) 的境界的,除非你經過極其痛苦的地獄通道,避開自殺的邊緣而決(jue) 定活下來。

 

今天,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試圖跳過所有不可避免的痛苦,假裝存在一條捷徑可以輕鬆進入大團圓的結局。他們(men) 相信自己能創造自己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觀,這其實是尼采超人的大眾(zhong) 文化版。但是,與(yu) 尼采的超人不同,這種流行的虛無主義(yi) 並沒有遭遇自殺之外的最黑暗問題。它並沒有提出問題,我為(wei) 何不能拒絕激情和同情?它沒有像尼采那樣提出疑問,我為(wei) 何不應該接受支配性價(jia) 值觀和權力意誌?尼采可能嘲笑將虛無主義(yi) 建立在樂(le) 觀主義(yi) 個(ge) 人幸福和快樂(le) 基礎上的觀念。他宣稱,“如果不能在自己身上發現力量和承受更大痛苦的意誌,誰能做出偉(wei) 大壯舉(ju) 呢?”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並沒有提出每個(ge) 道德虛無主義(yi) 者肯定遭遇的問題:當我自己的生命都毫無意義(yi) 時,我為(wei) 何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呢?為(wei) 什麽(me) 不能虐待、攻擊、強奸、謀殺他人呢?尼采也相信我們(men) 周圍的普通人不可能成為(wei) 超人,很容易重新落入繼承下來的猶太教基督教道德框架體(ti) 係。這樣的人就是懶惰的、無關(guan) 緊要的“最後之人”,他們(men) 熱衷獲得短期的回報,沉溺於(yu) 尋快作樂(le) 、友情、迷信之中。

 

快樂(le) 並不那麽(me) 快樂(le)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不是在問我為(wei) 何不自殺或殺人?而是問,我今天如何才能找到快樂(le) ?坐在沙發上打完這場電腦遊戲,再喝一杯啤酒,與(yu) 朋友一起上街溜達,或者到健身房或者去跳傘(san) ---幹嘛不?這樣一來,創造自己的價(jia) 值觀的概念就淪為(wei) 遵循稀鬆平常的消費主義(yi) 常規生活而已。你在虛無的邊緣跳舞來轉移注意力。請繼續---再吃一塊兒(er) 披薩餅。這個(ge) 宇宙毫無意義(yi)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你畢竟仍然感到某種敬畏。

 

這樣一來,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就快速墮落為(wei) 懶惰和自戀的享樂(le) 主義(yi) 。但是,即使作為(wei) 享樂(le) 主義(yi) 形式,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仍然平庸得很。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並沒有主張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追求幸福,他們(men) 不過是推薦你去找些樂(le) 子而已,好好享受一番再結束自己毫無意義(yi) 的人生活。他們(men) 假裝這就是創造自己的價(jia) 值所包含的意思。難怪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的視頻往往是高空蹦極和攀岩之類假日活動鏡頭。

 

20世紀40年代,存在主義(yi) 者覺得虛無主義(yi) 是反抗法西斯主義(yi) 和傳(chuan) 統的令人擔憂的和勇敢的造反,如今,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者嚐試創造自己的意義(yi) 的英勇行為(wei) 常常是參與(yu) 冒險性體(ti) 育活動,或者在網絡上發布記錄自己乏味生活的照片、日常的購物樂(le) 趣----依靠穿上黃襪子或者在網上找到動漫人物特征的任意性圖騰來創造自己的意義(yi) 。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的核心存在邏輯缺陷---既然宇宙沒有任何意義(yi) ,嚐試為(wei) 自己創造意義(yi) 就注定是徒勞無益的。正如維特根斯坦在《私人語言論》中證明的那樣,認為(wei) 人們(men) 能擁有自己的“私人意義(yi) ”的想法是哲學屁話或虛幻的唯我論。沒有私人語言或私人價(jia) 值觀這回事----這些東(dong) 西總是社會(hui) 性的。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如果自我是無意義(yi) 的社會(hui) 構建,這個(ge) 自我就無法創造任何新意義(yi) 。

 

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也沒有辦法應對這個(ge) 事實:人是“尋求模式的靈長類動物”,是“追求意義(yi) 的動物”。我們(men) 依靠天生的衝(chong) 動去尋求自身體(ti) 驗中的意義(yi) 模式,如果我們(men) 剝奪了自己追求意義(yi) 的機會(hui) ,將陷入無生活動機的境地,或者陷入心理病態中。

 

心理分析家維克多·弗蘭(lan) 克爾(Viktor Frankl)相信意義(yi) 追求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東(dong) 西,正是在這個(ge) 見解的基礎上,他開發出臨(lin) 床實踐意義(yi) 治療法(logotherapy)。美國團體(ti) 心理治療權威、當代精神醫學大師,存在主義(yi) 心理分析家歐文·亞(ya) 隆(Irvin D. Yalom)提供了實證性臨(lin) 床證據,顯示沒有目標、價(jia) 值觀和意義(yi) 的生活很可能產(chan) 生相當程度的心理抑鬱和焦慮。這個(ge) 說法一直得到心理分析家傑羅姆·S·布魯納(Jerome Bruner)和加西亞(ya) ·阿蘭(lan) 德特(J. García-Alandete)的支持,前者1990年出版著作《意義(yi) 行為(wei) 》,後者2015年的臨(lin) 床研究使用“人生測試目的”進行。他們(men) 發現意義(yi) 感和心理健康幸福之間存在相當顯著的相關(guan) 關(guan) 係,反過來,在無法從(cong) 生活中找到人生意義(yi) 的病人中自殺率高出很多。加西亞(ya) ·阿蘭(lan) 德特寫(xie) 到,“人生意義(yi) 減緩了自殺風險和絕望之間的聯係。”

 

在渴望避免做出判斷和攻擊先輩價(jia) 值觀的年輕人看來,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或許很有吸引力,但是,使用虛無主義(yi) 作為(wei) 年輕人擺脫所有承諾的免費卡需要付出的代價(jia) 也越來越高昂。當你踐行拒絕所有價(jia) 值觀幾年之後,你會(hui) 發現你過的生活是沒有目的或者目標的,因而沒有任何成就感,沒有任何傲人之處,沒有任何價(jia) 值,沒有任何親(qin) 情聯係,因而也就沒有任何人來分享你的獎勵或快樂(le) 。假裝你很幸福的做法很快就裝不下去了。你將證明基於(yu) 虛無主義(yi) 行動的前提帶著一種循環邏輯----你將真正把你的生活弄得毫無意義(yi) 。

 

20多歲的年輕人在依靠自己試圖找到生活意義(yi) 和目的之前,讓虛無主義(yi) 成為(wei) 應對一切問題的現成答案,這是極其危險的。結果,他們(men) 將無法獲得追求人生意義(yi) 豐(feng) 富性的體(ti) 驗,他們(men) 會(hui) 關(guan) 閉自己去欣賞眾(zhong) 多不同文化的大門,這些文化都是花費了千百萬(wan) 年去追求更高級意義(yi) 的探索曆程啊。

 

看到Z世代的很多人擁抱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作為(wei) 其信仰體(ti) 係,真是令人擔憂。Z世代的抑鬱水平之高已經打破了記錄,其中42%的人被診斷為(wei) 心理健康存在問題,57%的人現在使用藥物治療。樂(le) 觀的虛無主義(yi) 可能是原因之一。它不僅(jin) 僅(jin) 缺乏連貫性,而且有一種危險的社會(hui) 傳(chuan) 染性。要從(cong) 以前的虛無主義(yi) 者和幸存者那裏認識虛無主義(yi) ,人生的無意義(yi) 性根本不是什麽(me) 值得感到樂(le) 觀的東(dong) 西,對於(yu) 這個(ge) 因為(wei) 缺乏目標而疾病纏身的文化而言,那些詳細闡述這種信仰體(ti) 係的人可能帶來更大的傷(shang) 害。

 

作者簡介:

 

伊萬(wan) ·莫裏森(Ewan Morrison),小說家,隨筆作者和編劇作家。最新小說是《如何戰勝一切幸存下來》(Harper Perennial)2022年11月15日出版。

 

譯自:The Optimistic Nihilists by Ewan Morrison 13/12/2022

 

https://areomagazine.com/2022/12/13/the-optimistic-nihilists/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