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艾德爾基】道家世界采訪記(2):萬百安

欄目:他山之石
發布時間:2023-02-05 19:12:03
標簽:萬百安

道家世界采訪記(2):萬(wan) 百安

作者:奧斯卡·艾德爾基 著 吳萬(wan) 偉(wei) 譯

來源:譯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編者按:

 

大家好!本文是采訪道家世界的老師、學者、譯者的係列之第二篇。每次采訪都包括籠統問題和深度問題,最後會(hui) 涉及到被采訪者的著作信息。不久前,我在參觀哈佛大學時有幸聆聽了瓦薩爾大學(美國)哲學係主任和武漢大學哲學係講座教授(中國)萬(wan) 百安(Bryan Van Norden)的講座。作為(wei) 富布萊特獎學金、美國人文基金會(hui) 、梅隆獎學金獲得者,萬(wan) 教授撰寫(xie) 、編著和翻譯了10本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著作。在采訪中,萬(wan) 教授分享了他對哲學的理解、東(dong) 西哲學傳(chuan) 統的認識,並回答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若幹技術性問題。

 

 

作者像 萬(wan) 百安教授

 

問:中國哲學吸引你的第一件東(dong) 西是什麽(me) ?它如何引導你學習(xi) 它一直到現在的高水平?

 

答:我屬於(yu) 尼克鬆和基辛格訪問中國和中美關(guan) 係重新正常化之後出生的那一代人。當時,人們(men) 對中國有濃厚的興(xing) 趣,也有很多激動人心的事件。接著,1976年,毛主席去世,鄧小平帶領中國朝著更加開放和溫和的方向前進。這激發了美國人對中國更多的興(xing) 奮和激動。坦率地說,第三個(ge) 因素是1973年上演的李小龍的電影《龍爭(zheng) 虎鬥》。青少年時期的我認為(wei) 武術非常酷。

 

問:你認為(wei) 學習(xi) 中國哲學在哪些方麵侵入了你的生活?

 

答:我學習(xi) 中國哲學給我個(ge) 人生活帶來最大影響之一是其強調個(ge) 人道德修身,而且這種影響持續讓我對學習(xi) 和講授中國哲學興(xing) 奮不已。當然,西方哲學傳(chuan) 統中也有這方麵的興(xing) 趣,比如皮埃爾·阿多(Pierre Hadot)在《作為(wei) 生活方式的哲學》中指出,從(cong) 最早時期開始西方就有充滿活力的道德修身傳(chuan) 統,但在隨後的時間裏,它被大部分放棄了。

 

問:有人相信諸如“哲學”和“宗教”等術語的西方文化傳(chuan) 統色彩是如此明顯以至於(yu) 它們(men) 並不能準確反映非西方文化。你相信存在一種普遍性的人類活動,可以被準確地稱為(wei) “哲學”嗎?

 

答:如果你想問其他文化中是否存在哲學,一個(ge) 答案是“哲學”這個(ge) 術語在西方傳(chuan) 統中被應用得如此廣泛,我們(men) 很難相信沒有其他人在從(cong) 事哲學研究。比如,萊布尼茨和牛頓都認為(wei) 自己是自然哲學家,但是現在我們(men) 把牛頓看作物理學家,把萊布尼茨當作哲學家,但是他們(men) 並不認為(wei) 中間有任何分別。

 

我們(men) 或許也可以說,當我們(men) 觀察把什麽(me) 當作哲學時,我們(men) 發現其他文化中的人在做類似之事,提出類似問題,但有意思的是,他們(men) 對同樣的問題卻得出了不同的答案。這樣說可能更令人滿意。比如東(dong) 西方哲學都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men) 應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美德和罪惡是什麽(me) ?如何培育美德,如何克服罪惡?人性是什麽(me) ?人類作為(wei) 其中一份子如何讓自己適應更廣泛的世界?語言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麽(me) 局限性?而且,人們(men) 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議題的討論使用類似辯論的形式,提出的問題框架是一樣的。

 

問:你如何用一兩(liang) 句話“定義(yi) ”哲學?

 

答:在拙著《撥亂(luan) 反正:多元文化哲學宣言》中,我說哲學是有關(guan) 某些問題的對話,我們(men) 都覺得它們(men) 很重要,但在解決(jue) 這些問題的方法方麵存在分歧。我也說,這些問題的討論不僅(jin) 出現在西方傳(chuan) 統中,而且在東(dong) 亞(ya) 傳(chuan) 統、南亞(ya) 傳(chuan) 統、非洲哲學和美洲土著哲學中都有所討論。西方長期以來表現出對中國哲學缺乏興(xing) 趣,這一點令人覺得困惑不解。

 

問:你認為(wei)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麽(me) ?你認為(wei) 情況在發生變化嗎?

 

答:最初,歐洲人是從(cong) 耶穌會(hui) 傳(chuan) 教士的記述中的發現中國哲學的。耶穌會(hui) 傳(chuan) 教士和歐洲哲學家的最初反應是,中國思想家顯然具有哲學色彩,而且非常值得我們(men) 深入研究。孔子的言論被翻譯成歐洲語言的第一個(ge) 譯本《論語》是1687年的耶穌會(hui) 傳(chuan) 教士完成的,題目是《孔子:中國哲學家》。(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到了18世紀末,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出現了偽(wei) 科學的種族主義(yi) 。康德當然沒有發明偽(wei) 科學種族主義(yi) ,但正是他將其帶到西方,並認為(wei) 隻有白人能從(cong) 事哲學研究。因為(wei) 康德的影響,其後來的追隨者重寫(xie) 哲學史,並將非洲和亞(ya) 洲從(cong) 其哲學經典中剔除出去,反而講述了一種可追溯到古代希臘的獨特哲學史,多多少少成功地將西方哲學引向康德的超驗性唯心主義(yi) 方向。如果你想獲得這種說法的證據,可參閱彼得·帕克(Peter KJ Park)的偉(wei) 大著作《非洲、亞(ya) 洲和哲學史》。該書(shu) 考察了康德之前和之後的哲學教科書(shu) ,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種種細節。我在199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開始當教授的生涯時,人們(men) 對存在中國哲學這樣東(dong) 西的觀念仍然存在非常普遍的抗拒,幾乎沒有人有興(xing) 趣將中國哲學納入課程體(ti) 係中。但是,在過去若幹年,我看到了一些變化。現在,很多哲學係本科生和研究生對學習(xi) 中國思想感興(xing) 趣。很多副教授甚至一幫正教授也開始對擴展課程體(ti) 係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因此,對於(yu) 哲學領域最終可能出現變化,我還是非常樂(le) 觀的。

 

  

 

《孔子:中國哲學家》(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1687年)的頁麵。

 

問:你認為(wei) 東(dong) 西方思想的廣發差異是什麽(me) 呢?

 

答:比如,我聽說過西方思想更加關(guan) 心本質問題,而中國思想更加關(guan) 心變化過程的路線圖。我常常警告學生,在東(dong) 亞(ya) 和英美歐洲思想之間做出過分簡單的和廣泛的區分時要特別小心。兩(liang) 者都是擁有漫長、複雜、多麵體(ti) 的傳(chuan) 統。任何籠統說法都可能是虛假的,如果認定它能適用於(yu) 該傳(chuan) 統的每個(ge) 人。我們(men) 常常在東(dong) 西方之間做出簡單的區分,這種區分非常危險地強化了早已存在的某些俗套觀念。不過,我認為(wei) 你提出的區分是很有幫助的簡單化。你在西方發現的最常見觀念是我們(men) 生活在一個(ge) 由獨特個(ge) 體(ti) 組成的世界。接著,令人困惑的問題就是,如何解釋這些獨特的個(ge) 體(ti) 相互聯係在一起。在中國傳(chuan) 統和其他東(dong) 亞(ya) 傳(chuan) 統中,最常見的假設是我們(men) 生活在萬(wan) 物相互關(guan) 聯的世界。接著,令人困惑的問題是如何理解這些相互關(guan) 聯的事物的差異是什麽(me) 。

 

這是過分簡單化的做法。西方存在很多形式的一元論---比如最初的巴門尼德(Parmenides),後來是斯賓諾莎和黑格爾。但是,占支配地位的觀點是亞(ya) 裏士多德的觀點,他認為(wei) 從(cong) 終極來說存在的東(dong) 西是首要物質---如桌子、椅子、狗、貓、你、我等等。同樣,你在中國傳(chuan) 統中發現如韓非子(大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非常明確地認識到人們(men) 的興(xing) 趣常常相互對立。他相信需要一種人為(wei) 創造出來的東(dong) 西促成人們(men) 有興(xing) 趣在一起工作。不過,占支配地位的儒家、道家和佛教觀點往往有某種程度的一元論色彩。

 

當人們(men) 聽見一元論術語時,他們(men) 常常認為(wei) 類似於(yu) 印度哲學家商羯羅(Shankara公元700年-750年)所說的那種一元論,他說過,一切是一(絕對同一性),任何差異都是一種幻象。這世界是幻象。黑格爾滑稽地模仿這句名言,這種一元論就像“所有的母牛在黑夜中都是黑的。”但是,還有更溫和形式的一元論,如想象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另一個(ge) 太陽係,被來自另外世界的外星人發現。 如果他們(men) 看到這個(ge) 人,並在納悶這個(ge) 動物如何依靠自己開始太空飛行,並自己建造太空飛船,這些外星人可能完全誤解人類是什麽(me) 。沒有哪個(ge) 人是自己單槍匹馬地進行太空飛行,那是我們(men) 作為(wei) 共同體(ti) 成員一起完成的任務,我們(men) 隻是擁有一些工程,因為(wei) 我們(men) 是集體(ti) 成員。這是軟一元論,如果我們(men) 想明白我們(men) 真的是什麽(me) 的話,用這種方式思考人類非常重要。

 

問:如果你向不熟悉的西方人簡要總結道家,你會(hui) 怎麽(me) 說呢?

 

答:道家傳(chuan) 統是多麵體(ti) 的東(dong) 西,很難總結的,不過,我要說早期道家的背後的重要哲學觀念之一就是對試圖成為(wei) 好人的修身工程的懷疑。特別是,它反對儒家通過積極培養(yang) 美德而成為(wei) 好人的修身觀念,認為(wei) 它要麽(me) 是自暴自棄的,要麽(me) 是建立在世界如何運行的虛假基礎之上。

 

問:道家演變的傳(chuan) 統分叉認為(wei) 早期是哲學後期是宗教,這個(ge) 觀點現在遭到很多學者的反對。你認為(wei) 這是正確的嗎?諸如《老子》和《莊子》等文本最好被理解為(wei) 宗教還是哲學?

 

答:當我第一次開始學習(xi) 中國哲學時,區分哲學道家和宗教道家的觀念是很重要也很有用的標準觀念。但是,人們(men) 越來越多地認識到這兩(liang) 者之間存在一種連續體(ti) 。中國傳(chuan) 統中的人在做我們(men) 稱為(wei) “宗教”道家和“哲學”道家研究的時候並不認為(wei) 他們(men) 在做不同的事。因此,學者們(men) 開始拋棄這種區分。不過,我覺得徹底拋棄這個(ge) 區分,我們(men) 將錯過一些東(dong) 西。比如在某種方式上被認定為(wei) 道家的大眾(zhong) 實踐與(yu) 學界進行的文學和文本傳(chuan) 統研究,即我們(men) 可能歸類為(wei) 哲學研究之間的確存在一些差異。作為(wei) 哲學家,我更加感興(xing) 趣的可能是郭象對《莊子》的注解或者王弼對《道德經》和《易經》的注解。在這傳(chuan) 統後期,你可能遇見自封為(wei) 道家的人試圖開發出長生不老仙丹(immortality elixirs),從(cong) 哲學視角看,我們(men) 對他們(men) 在做的事並無多大興(xing) 趣。因此,對我們(men) 來說,標示這種區分是有用的,即使我們(men) 承認這樣的區分並非在傳(chuan) 統本身內(nei) 部。

 

問:你的很多研究集中在儒家傳(chuan) 統上,你似乎特別喜歡孟子。你能否解釋為(wei) 什麽(me) ?

 

答:我常常開玩笑說,當人們(men) 學習(xi) 中國哲學時,在某個(ge) 階段,他們(men) 同時學習(xi) 孟子和莊子,那時他們(men) 要麽(me) 認識到他們(men) 要麽(me) 是孟子信徒要麽(me) 是莊子信徒。接著,他們(men) 在那個(ge) 傳(chuan) 統中塑造自己的定位,並從(cong) 那個(ge) 階段開始進一步發展。這就像在西方傳(chuan) 統中,他們(men) 說你要麽(me) 是柏拉圖主義(yi) 者,要麽(me) 是亞(ya) 裏士多德主義(yi) 者。這是過分簡單化的說法,不過,這或許是有用的簡單化區分。我認為(wei) 通常被歸類為(wei) 道家的莊子提供了一種諷刺性地觀察人類機構和實踐的方式,他看出人類認為(wei) 他們(men) 在做之事與(yu) 從(cong) 宇宙角度看他們(men) 實際上在做之事之間差異的幽默。從(cong) 宇宙視角看,人類的行為(wei) 並不像人類認為(wei) 的那麽(me) 重要,並不那麽(me) 成功。《莊子》裏有個(ge) 很有名的故事,養(yang) 猴人以果子飼養(yang) 猴子,施以詐術騙猴。在口糧不足的情況下,用橡子去給獼猴解饞充饑是個(ge) 好辦法。於(yu) 是狙公對獼猴說:“今後你們(men) 每天飯後,另外再吃一些橡子。你們(men) 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這樣夠不夠?”獼猴隻弄懂了狙公前麵說的一個(ge) “三”。一個(ge) 個(ge) 立起身子,對著狙公叫喊發怒。它們(men) 嫌狙公給的橡子太少。狙公見獼猴不肯馴服,就換了一種方式說道:“既然你們(men) 嫌我給的橡子太少,那就改成每天早上給四粒,晚上給三粒,這樣總夠了吧?”獼猴把狙公前麵說的一個(ge) “四”當成全天多得了橡子,所以馬上安靜下來,眨著眼睛撓著腮幫,露出高興(xing) 的神態。(請參閱:狙公養(yang) 狙,曰:“與(yu) 若茅栗也,朝三暮四。”眾(zhong) 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zhong) 狙皆悅。名實未虧(kui) 而喜怒為(wei) 用,亦因是也。”出自《莊子·齊物論》)

 

但是,現實是它們(men) 無論如何都是每天獲得七個(ge) 橡子,並無任何差別。除了是個(ge) 好故事,我認為(wei) 它還說明了莊子的觀念,即人類嚴(yan) 肅對待的很多事其實很愚蠢。這就回到莊子對人類道德實踐和機構均甚感懷疑的主題,我認為(wei) 這是道家早期思想的典型特征之一。與(yu) 之相反,孟子是看到世上痛苦的人,看到政府的腐敗和老百姓受到的壓迫。他非常關(guan) 心這些問題,因此他竭力要讓這個(ge) 世界變成更美好的地方。他的努力在很多地方失敗了,但留下很多言論、對話和行動記錄,為(wei) 後代人帶來靈感去努力改善這個(ge) 世界,讓人變成更好的人。因此,從(cong) 根本上說,這歸結為(wei) 你是想嘲笑這個(ge) 世界還是你想為(wei) 這個(ge) 世界哭泣,並試圖讓它變成更美好之地。我已經站在承認痛苦這一邊,試圖幫助人類同胞,但我完全理解莊子的魅力,在我們(men) 裝模作樣試圖完成任何重大事情時,僅(jin) 僅(jin) 想嘲笑我們(men) 人類是多麽(me) 愚蠢。

 

問:我喜歡聽你如何理解孟子的名言和隱晦主張“我善養(yang) 吾浩然之氣”。

 

答:孟子說這“難言也”,很難對他人解釋清楚他自己是怎麽(me) 理解的。有時候,壓迫的力量似乎在占上風,可能成為(wei) 壓倒性東(dong) 西。很多傳(chuan) 統中的思想家說過,你需要某些東(dong) 西以便堅持下去是一種信仰,你擁有和維持你存在的某種東(dong) 西的聯係紐帶,從(cong) 長遠看,它將確認這個(ge) 曆史朝著善的方向發展。因此,我認為(wei) ,孟子說的他“善養(yang) 吾浩然之氣”,意思是在逆境麵前讓他堅持下去的是一種信仰,他與(yu) 某種比他本人更大的力量的接觸,這個(ge) 力量從(cong) 長遠看將確保善良贏得勝利。這讓我想起來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喜歡引用從(cong) 前牧師的話。這位牧師說“道德宇宙的弧線很長,但它會(hui) 向正義(yi) 彎曲。”對這種紐帶的信仰是讓人呼籲保存道德耐力和承諾的寶庫,是那些擁有更狹隘、世俗立場者可能缺乏的東(dong) 西。(請參閱:公孫醜(chou) 說:“清問什麽(me) 叫浩然之氣呢?”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liang) 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yang) 它而不加以傷(shang) 害,就會(hui) 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yu) 仁義(yi) 道德相配,否則就會(hui) 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yi) 道德蓄養(yang) 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yi) 行為(wei) 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wei) 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hui) 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yi) ,因為(wei) 他:把義(yi) 看成心外的東(dong) 西。我們(men) 一定要不斷地培養(yang) 義(yi) ,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願地去幫助它生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ang) 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wei) 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ang) 而元害,則塞於(yu) 天地之間。其為(wei) 氣也,配義(yi) 與(yu) 道;無是,餒也。是集義(yi) 所生者,非義(yi) 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yu) 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嚐知義(yi) ,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公孫醜(chou) 章句上) )

 

問:你認為(wei) 這個(ge) 命題也暗示孟子在實施某種形式的沉思默想或者基於(yu) 身體(ti) 的培養(yang) 嗎?

 

答:我認為(wei) 我剛剛提到的視角是與(yu) 它吻合的。依靠沉思默想進行修身訓練參與(yu) 到超越作為(wei) 個(ge) 體(ti) 自身力量的活動中。有些學者如羅浩(Harold Roth加拿大多倫(lun) 多大學東(dong) 亞(ya) 研究專(zhuan) 業(ye) 博士(1981),現為(wei) 美國布朗大學宗教學及東(dong) 亞(ya) 研究專(zhuan) 業(ye) 教授,專(zhuan) 長為(wei) 中國古代宗教思想、道家與(yu) 道教、東(dong) 亞(ya) 宗教史。---譯注)等漢學家認為(wei) 沉思默想實踐和旨在培養(yang) 浩然之氣的活動在眾(zhong) 多早期文本中都有所體(ti) 現。他稱為(wei) 培養(yang) 浩然之氣的東(dong) 西我們(men) 可能稱為(wei) 坐姿冥想,或者我們(men) 現在可能稱為(wei) 太極的東(dong) 西。這並不是說這是他將它們(men) 概念化了,而是說他可能做一些事,如果我們(men) 看見了,現在可能給它們(men) 貼上這樣的標簽。

 

問:最後,請與(yu) 我們(men) 的讀者分享一下你的著作或學術講座活動或他們(men) 可能感興(xing) 趣的學術資源之類。我感肯定他們(men) 可能喜歡聽聽你過去出版的向讀者介紹中國思想的著作。

 

答:我願意讓讀者去瀏覽我的個(ge) 人網站:bryanvannorden.com,那裏有眾(zhong) 多從(cong) 前論文和報刊文章的鏈接。在那個(ge) 網站上,你還能發現眾(zhong) 多參考文獻,涉及到翻譯作品和闡釋性讀本涉及到不那麽(me) 普遍講授的哲學傳(chuan) 統尤其是東(dong) 亞(ya) 、南亞(ya) 、非洲和美洲土著哲學的資源。這個(ge) 網站也有我在YouTube 頻道視頻鏈接,涉及的內(nei) 容廣泛,有中國哲學也有關(guan) 於(yu) 習(xi) 近平的係列講座。很多人發現這是個(ge) 很有用的資源。

 

說到我的著作,我首先推薦《撥亂(luan) 反正:多元文化哲學宣言》。它談到哲學是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哲學重要,我們(men) 如何學習(xi) 中國哲學,以及如何讓中國哲學與(yu) 西方哲學對話。如果你隻想了解一下中國哲學早期階段的發展,拙著《中國古代哲學簡介》也是不錯的入門書(shu) 。這本書(shu) 的簡裝本、Kindle本和聽力版本網上都有。我希望各位讀者喜歡這個(ge) 女媧電子期刊(the Nüwa Newsletter)版。

 

道炁長存。

 

譯自:Interviews from the Daoist World: Bryan Van Norden by Oscar Idelji

 

https://thenuwa.substack.com/p/interviews-from-the-daoist-world-638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