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背後的家風故事 - 伟德平台体育

“程門立雪”背後的家風故事

欄目:家文化研究、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23-01-26 01:34:25
標簽: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背後的家風故事

供稿:三明市紀委監委

來源:《福建好家風》

 

 

 

楊時(1053—1135年),字中立,號龜山,福建將樂(le) 人。宋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曾任工部侍郎,拜龍圖閣直學士。師從(cong) 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wei) “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倡道東(dong) 南,被尊為(wei) “程氏正宗”“閩學鼻祖”。

 

楊時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他對家庭的教育,更體(ti) 現了特有的理學家風。

 

雪寒侍立傳(chuan) 佳話

 

楊時29歲時,同遊酢一道拜程顥為(wei) 師,元豐(feng) 八年(1085年),程顥去世,楊時與(yu) 遊酢為(wei) 了深入研究理學,又一同拜程顥之弟程頤為(wei) 師。

 

有一次,楊時遇到一個(ge) 不明白的問題,就和遊酢一起向程頤請教。時值隆冬,大雪飛揚,程頤正在瞑坐,兩(liang) 人不敢驚動,站在門外靜待。程頤既覺,見二人侍立,說:“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二人出門時,地上積雪已有一尺。這就是著名的“程門立雪”的故事,其中所體(ti) 現的楊時尊師重教、篤誠尚學的精神,迄今仍被楊氏後人作為(wei) 家風傳(chuan) 承下來,奉為(wei) 圭臬,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仇英《程門立雪圖》

 

儉(jian) 以養(yang) 德重立誌

 

楊時十分注重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誌向。一日楊時問長子楊迪:“我給你取名迪,字遵道,你知道是什麽(me) 意思嗎?”楊迪說:“迪,就是開導的意思;遵道,就是遵循孔孟之道嘛。”楊時聽了點點頭說:“不僅(jin) 如此,我也希望你傳(chuan) 承和弘揚二程理學,效法聖賢,幼而學,壯而行,做一個(ge) 於(yu) 國於(yu) 民有用的人。”楊迪聽從(cong) 父親(qin) 的教誨,飽讀詩書(shu) ,立誌成為(wei) 經世濟國之才,後來考中進士,官至奉議郎。

 

 

 

楊時與(yu) 楊迪畫像

 

楊時提倡“儉(jian) 以養(yang) 德”的家風。一次午飯,小兒(er) 子楊造看見飯桌上的青菜豆腐,就放下筷子不想吃。楊時問他:“古聖賢是如何對待吃住的?你能把那句話背出來嗎?”楊造囁嚅道:“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yu) 事而慎於(yu)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楊時說:“你能背出來,很不錯,可是你有沒有照著去做呢?你不是吃不飽飯,而是嫌沒肉吃,跟君子相比,是不是差了一大截?”

 

接著楊時又講了孔子聞《韶》樂(le) 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繼而對楊造說:“你才幾天沒吃肉,怎麽(me) 就耐不住了呢?”楊造聽了低著頭,大口大口地吃起飯來。

 

 

 

楊時手跡

 

楊時又把家裏人召集在一起,立了條家規:

 

三餐飯蔬,不論脆甘酸苦,隻要是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偏好。衣服鞋帽,不論布料粗細,隻要合身,就不許挑挑揀揀。所處房屋,盡管簡陋,隻要還能居住,就應安居樂(le) 業(ye) ,不要羨慕別人雕梁畫棟。故山田園,先祖遺留,應該守其世業(ye) ,不可增營地產(chan) ,侵犯他人利益。

 

楊時這一義(yi) 方之訓,日後為(wei) 兒(er) 孫所遵循,世世相傳(chuan) 。

 

啟發開道在說理

 

對孩子犯的錯誤,楊時基本采取引導說理的方法。一次,四子楊適在玩耍時不小心撞破了一個(ge) 水缸,嚇得趕緊躲開。

 

楊時詢問時無人承認,便對孩子們(men) 講了一個(ge) 故事:孔子的學士子張問孔子怎樣做事才能處處行得通。孔子說,說話忠誠老實,行為(wei) 堅定恭敬,即使在邊遠國家,做事也行得通。說話不忠實誠信,行為(wei) 不堅定恭敬,就是在本鄉(xiang) 本土,也行不通。隻有時時記住“忠信篤敬”這四字,才能讓自己到處行得通。於(yu) 是子張就將這幾個(ge) 字寫(xie) 在衣帶上。衣帶舊稱“紳”,這就是曆史上“書(shu) 諸紳”的故事。

 

 

 

楊時像

 

楊時講完故事後說:“現在你們(men) 照孔子的話想想,自己的言語忠信嗎?行為(wei) 篤敬嗎?”楊適聽後含淚向父親(qin) 承認了錯誤。楊時不但沒責怪反而高興(xing) 地說:“孩子,你打破的是水缸,撿到的是金子啊!”

 

楊時的五個(ge) 兒(er) 子,全都榮登科甲,孫子也多有高中進士者,曾有人讚揚他比《三字經》上講的竇燕山還更勝一籌。

 

 

 

蛟湖楊氏宗祠匾額

 

家風評述

 

楊時的“理學家風”啟示我們(men) 要崇德、尚學、修身、儉(jian) 約,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種啟示永遠不會(hui) 過時。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