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李氏宗祠第八期家風培訓活動報道
來源:主辦方供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廿三日乙巳
耶穌2022年8月20日
2022年8月10日至12日,時值本族入川四百年之際,為(wei) 期三天的敘永李氏宗祠第八期家風培訓活動,在敘永縣摩尼鎮簸籮村二社李家莊上寨李氏宗祠中圓滿結束。本期家風培訓活動由敘永縣摩尼鎮簸籮村村民委員會(hui) 主辦,敘永李氏宗祠承辦。因為(wei) 疫情防控需要,本期家風培訓嚴(yan) 格控製參與(yu) 人數規模,嚴(yan) 格執行防疫措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總書(shu) 記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耕讀家風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家庭建設、道德建設、社會(hui) 建設中皆具有重要的現實價(jia) 值,值得深入挖掘與(yu) 大力弘揚。2022年6月8日,習(xi) 總書(shu) 記在四川考察期間強調:“家風家教,是一個(ge) 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產(chan) 。要推動全社會(hui)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wei) 對國家、對社會(hui) 有用之才。”
廣袤的鄉(xiang) 村是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wei) 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明國家,必須重視對鄉(xiang) 村文化的建設,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鄉(xiang) 村文化建設需求也在日益凸顯。鄉(xiang) 村作為(wei) 老百姓祖祖輩輩“根”與(yu) “魂”的所在,對傳(chuan) 揚中華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鄉(xiang) 村文化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精神支柱,引導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正確航向,是構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標的根本,因此我們(men) 必須重視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進程。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地方一定不能忘本,不能忘“史”——“欲亡其國,先亡其史”。本著對曆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我們(men) 必須保護地方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chan) ,尤其要加強保護文化的物質載體(ti) ,不能不管不顧,更不能人為(wei) 去破壞。
我們(men) 要重構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體(ti) 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執古禦今。對於(yu) 傳(chuan) 統的仁義(yi) 禮智信、溫良恭儉(jian) 讓、孝悌忠廉恥、寬敏惠勇恕等普適性文化元素要勇於(yu) 發揚光大,拓寬傳(chuan) 播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渠道,要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入民心,化作基層治理的重要支撐。
敘永李氏宗祠作為(wei) 西南地區民間儒家文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實踐基地,深知傳(chuan) 承保護文化和延續民族精神血脈是一項重大、複雜、艱巨的事情。一直以參與(yu) 複興(xi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一宏偉(wei) 事業(ye) 為(wei) 己任,積極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中的傳(chuan) 播和普及,秉承文化自信、民族信仰的思想,不務虛名,不做虛事,務實重本,十多年來,在黨(dang) 的正確領導之下,堅持在族中及各地開展家風培訓和傳(chuan) 統文化活動。
本次家風培訓活動得到了政府及社會(hui) 各界的大力支持與(yu) 關(guan) 注,對敘永李氏宗祠連續幾年堅持舉(ju) 辦的家風培訓活動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讚揚!
本次活動期間,還舉(ju) 辦了敘永李氏宗祠首次成人禮、大學生座談會(hui) 、入川四百年祭祖大典活動(詳見後期報道)。
本次活動亦得到了家族中大部分族人及親(qin) 朋好友、社會(hui) 賢達的大力讚助與(yu) 無私奉獻!特別是李家莊上下兩(liang) 寨的族人,一次又一次的為(wei) 祠堂活動提供了完美的後勤服務,他們(men) 不分白天黑夜,勞神費力,前後幾天,事無巨細,全心全意的做好每一樣工作,使得每次活動都能夠順利進行,圓滿結束。
以下為(wei) 報道:
第八期家風培訓教研會(hui) 議
任命李芳媛(媛媛)為(wei) 教研組長,李芳湄(宛靜)為(wei) 教研副組長
學員報到組負責人李騰影(曉林)、李騰銳(敏柔)、李家竹(沛婷)
學員報到
第 壹 部 分開營儀(yi) 式
開營儀(yi) 式由李芳湄(宛靜)主持
摩尼鎮簸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勳明先生致辭
家族副族長李騰剛致辭
家族副族長李子銪致辭
領導嘉賓為(wei) 老師及助教頒發聘書(shu)
族務秘書(shu) 長李子雄致辭並宣布開營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嘉賓有:摩尼鎮簸籮村支部書(shu) 記王勳明,敘永縣公安局派駐簸籮村幹部劉洪、伍芳,敘永人保財險總經理溫波,族務秘書(shu) 長李子雄,族務監禮李騰複,家族副族長李子庭、李子銪、李騰剛,族務副秘書(shu) 長李騰芳、李騰飛,家族優(you) 秀女婿代表郭蜀微、張定海,第八期家風培訓教研組長李芳媛、副組長李芳湄。
領導嘉賓同老師助教團隊合影
本期助教及攝影後勤團隊:李芳媛(媛媛)、李家竹(沛婷)、李騰蘭(lan) (蕙秋)、李芳卓(飛越)、李芳暢(欣怡)、楊思琪(芳瑤)、李璠騰(詩璵)、李澄騰(迎瑩)、黃麗(li) 娟(騰雅)、李昶騰、李彥騰(文哲)、李芳舟(濟川)、李芳臨(lin) (君正)、李芳譽(金燕)、李鯤騰(南鵬)、李芳洵(知霖)、李芳斾(勝男)、李芳羽(夢吉)、李芳應(兆麟)、李輔騰(相東(dong) )、李騰影(曉林)、李航騰(宇舟)、李騰雯(丹霖)、李騰風(文軒)、李騰銳(敏柔)、李騰瑜(克瑕)。
第 貳 部 分 獻牲告祠
擇吉時獻豬
禮敬毛血
告祠
第 叁 部 分 課程安排
禮儀(yi) 規範
家儀(yi) 備覽
拜禮要領
道德與(yu) 法製
族務秘書(shu) 長李子雄
家風與(yu) 家教
族務監禮李騰複
字輩與(yu) 家訓家規
德音與(yu) 雅樂(le)
傳(chuan) 統武術基礎(期待有更專(zhuan) 業(ye) 老師幫助我們(men) )
家族第十二代大族長李子彬訓話
成 人 禮 儀(yi) 式
(詳細報道敬請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
大 學 生 座 談 會(hui)
(詳細報道敬請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
祭 祖 大 典
(詳細報道敬請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
第 肆 部 分 閉營儀(yi) 式及成果展示
閉營儀(yi) 式由李芳湄(宛靜)主持
摩尼鎮簸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勳明出席閉營儀(yi) 式並講話
第十二代大族長李子彬講話
家族副族長李子銪講話
家族副秘書(shu) 長李騰芳講話
優(you) 秀學員代表李修騰講話
成果展示
證書(shu) 頒發
優(you) 秀助教李鯤騰(南鵬)、李彥騰(文哲)、李澄騰(迎瑩)、李芳應(兆麟)、李芳暢(欣怡)。
優(you) 秀後勤:李芳果。
優(you) 秀學員:李修騰、李芳碧、李家福、李家鵬。
領導嘉賓同獲獎者合影留念
族務秘書(shu) 長講話並宣布閉營
後勤服務及感人瞬間
後勤服務團隊:王洪先(騰)、李騰久(上寨)、李騰碧(上寨)、李子偉(wei) (上寨)、劉忠英(子)、劉學琴(子)、李子領(上寨)、李子萬(wan) (上寨)、李子科(上寨)、顏春華(子)、王芬(子)、李子鳳(上寨)、康豔(子)、李子會(hui) (上寨)、李騰雲(yun) (上寨)、蘇傳(chuan) 素(子)、王學英(子)、李子才(上寨)、郭小芬(子)、李子武(下寨)、李子洋(下寨)、李騰有(下寨)、徐申滿(騰)、李騰明(下寨)、彭正鳳(子)、胡雲(yun) 琴(桂)、周大珍(騰)、李芳果(半邊山)、李騰虎(下寨)、李子永(侯洞)、李子航(摩尼街上)、李騰宣(侯洞)。
感謝所有為(wei) 家族活動辛勤付出的功臣們(men) ,每一次活動都是您們(men) 最最辛苦!名單如有遺漏,敬請諒解並予以指正。
李子霞大爹親(qin) 自到祠堂送來讚助款
李玉桂姑婆的兒(er) 媳王利表嬸親(qin) 自到祠堂送來讚助款
李吉桂四公攜家人親(qin) 自到祠堂送來讚助款
到祠讚助的還有中寨李子學等許多家人,以及在家族微信群讚助資金及物資的家人們(men) !本次活動收支明細退後將在公眾(zhong) 號向全族公布!
商討活動夥(huo) 食安排
八十多歲的陳桂芝(桂)三婆聽聞祠堂舉(ju) 辦活動,一早就下地摘了一背簍南瓜豆角送來祠堂,並將家裏三間臥室打掃幹淨,邀請遠道而來的家人去家中休息。
還有許多家人,如夏仕蓉(子)伯娘、王洪先(騰)嫂子等等,都為(wei) 祠堂送來各種物資物料。
最後要特別表揚和感謝李鯤騰、李彥騰、李騰影、李航騰、李騰雯、李騰銳、李騰風、李昶騰、李修騰、李輔騰、李芳應、李芳舟等等優(you) 秀子弟,從(cong) 家風培訓前一個(ge) 月,他們(men) 就開始清掃祠堂衛生、打掃神龕祭器、整理教室、整理宿舍,漿洗鋪蓋毯子桌布,曬棉絮,清洗衛生間,清理儲(chu) 藏室,整理檔案室等,他們(men) 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是我們(men) 家族子弟的好榜樣,是合格的接班人!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