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曉明作者簡介:胡曉明,男,西元一九五五年生,四川成都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文學博士。華東(dong) 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cong) 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著有《中國詩學之精神》《萬(wan) 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靈根與(yu) 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詩與(yu) 文化心靈》等。 |
當代國學思潮的複興(xing)
作者:胡曉明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原載《文史天地》2022年第7期
當代國學思潮出現了種種複興(xing) 的新現象,具體(ti) 有哪些呢?至少有以下幾方麵的表現:
第一,網絡和新媒體(ti) 上的漢字漢語。網絡以及各種新媒體(ti) 有大量關(guan) 於(yu) 漢字漢語的“新運用”,可以稱之為(wei) “老知識的新生產(chan) ”。比如說最近電視上的“漢語成語大比賽”“中國詩詞大賽”“方言小品大賽”,以及其他有關(guan) 的詩歌、對聯、朗讀、吟誦競賽等,這些都是憑借新的方式,對漢字和漢語進行了新的運用。這種形式在這個(ge) 新的時代突然變得非常流行了,這背後就是一種文化的思潮在興(xing) 起、在變化。
▲朱雀、白虎等(山海經》中的神獸(shou) 化身機器人
出現在人們(men) 的生活中,深受市民喜愛
第二,傳(chuan) 統文化改編為(wei) 電子遊戲。電子遊戲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娛樂(le) 方式之一,對中國文化的普及和傳(chuan) 播功莫大焉。最近有調查報告表明,被改編成電子遊戲的古代文化作品數不勝數,不少已經成為(wei) 經典的電腦遊戲,比如在四大名著外,還有《山海經》《東(dong) 周列國誌》等等,特別典型的是《王者榮耀》,就有大量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那些打動人的故事和情節,都是利用中國古典文學而加以新的發揮,所以傳(chuan) 播中國文化的力道很大,讓很多不懂中國文化或不喜歡中國文化的年輕人被傳(chuan) 統古典中國的那些經典所吸引,其表麵原因是“武俠(xia) 冒險”“英雄傳(chuan) 奇”類型成為(wei) 古風遊戲的基礎,而中國武俠(xia) 冒險在古代文學中本身就是一個(ge) 大類,並且同時和詩詞曲文脫離不了關(guan) 係,兩(liang) 者結合緊密,創造出新的意境。所以凡是以中國風、古風為(wei) 基本元素的電子遊戲,大多都會(hui) 和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生聯係。
第三,各種講史、講經活動。近年來,在電視網絡媒體(ti) 上出現民間講史、講經熱。在上海,一些在中學教書(shu) 的華東(dong) 師大畢業(ye) 生告訴我:“胡老師,你真的要去電視台講講,我們(men) 的孩子現在都不讀書(shu) 了,但是他們(men) 對電視上講的那些經典非常感興(xing) 趣。”許多電視台拚命邀請專(zhuan) 家去講,大部分不去,我也一樣,我覺得在學校裏跟同學們(men) 講講更好,電視台會(hui) 受到很多的局限。
第四,衣食住行玩的生活美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商業(ye) 活動(包括與(yu) 兒(er) 童有關(guan) 的活動)都充滿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元素,比方說那些流行電影、嘉年華活動等,出現了非常多的中國文化元素,這在當代中國越來越多地變成了一種時尚,比如從(cong) 宮鬥、史傳(chuan) 、俠(xia) 義(yi) 、藏寶、愛情、傳(chuan) 奇、仙鄉(xiang) 、秘境等,舉(ju) 不勝舉(ju) 。此外,衣食住行,都追求傳(chuan) 統文化元素,比方說茶道、酒文化等都非常多,還有關(guan) 於(yu) 武術、身體(ti) 、中藥、康養(yang) 等,在社會(hui) 上非常流行,這些追求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活動有商業(ye) 這隻手在背後推動。
第五,孔子作為(wei) 文化符號的複興(xing) 。文化自信和文化複興(xing) 是時代的要求,中華文化必須走出國門,所以“孔子學院”在海外很流行。複旦大學一個(ge) 教授曾在會(hui) 上問:“為(wei) 什麽(me) 在海外不叫魯迅學院,為(wei) 什麽(me) 叫孔子學院?”其原因很簡單,即孔子代表的中華文化具有“兼容並包、和而不同”的精神,所以講“魯迅學院”海外不認同,沒有“孔子學院”那樣的號召力、感染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年都要頒發一個(ge) 全球範圍的教育獎,獎給對教育做出貢獻的個(ge) 人或單位,這個(ge) 獎的名稱就叫“孔子教育獎”,道理非常簡單,孔子是全世界第一個(ge) “民辦”教師。
以上這些新的文化現象,背後有一個(ge) 國學思潮的複興(xing) 。國學教育變成當代教育的一個(ge) 新熱點和重要趨勢。從(cong) 小學甚至學前班就開始進行國學教育,全國相當多的高校成立“國學院”,民間對經典的講習(xi) 與(yu) 文化傳(chuan) 承的活動非常活躍,如《周易》《論語》《道德經》《心經》,以及禪修、太極、敦煌壁畫、唐詩之路、各種修行類、教養(yang) 類、康養(yang) 類、文旅類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這些活動推動了中華文化在海內(nei) 外的傳(chuan) 播。這方麵例子很多,以下舉(ju) 兩(liang) 個(ge) 例子:
第一個(ge) 例子,我在馬來西亞(ya) 有一次親(qin) 身經曆,我去馬六甲做一個(ge) 學術報告,順便參觀吉隆坡一個(ge) 標誌性的中華文化建築“陳氏宗祠”。陳氏宗祠對麵是“中華大會(hui) 堂”,是由馬來西亞(ya) 華人修建的,這是當地華人一起討論問題的地方,在“中華大會(hui) 堂”上麵有一塊牌子,上麵寫(xie) 著“振興(xing) 國家,發展教育,增進華小,各族受益”,華小指華人小學,用華語來教學的小學。全馬來西亞(ya) 有兩(liang) 百多所華人小學。為(wei) 什麽(me) 叫“各族受益”,道理很簡單,在馬來西亞(ya) 的華人小學,不僅(jin) 有華人子弟,而且有爪哇族、馬來族,他們(men) 都把孩子送到華小來讀書(shu) 。因為(wei) 華小的教育質量很高,華小的孩子非常愛學習(xi) ,華小孩子的升學率高。中國教育傳(chuan) 統非常好,所以“各族受益”。“中華大會(hui) 堂”還有一塊牌子,上麵標明“第2412天”,這塊牌子每天都要翻,這是一個(ge) 很悲壯的故事。吉隆坡有所非常優(you) 秀的華小,叫“白沙華小”,吉隆坡市政府要把它拆掉,它搬遷到一個(ge) 很遠的地方,實際上就是把它抹掉了。把它搬走,表麵上看起來是把它遷走,其實質是為(wei) 了房地產(chan) 利益,逼它們(men) 搬走,最終目的就是把它毀掉。華人居民堅決(jue) 不搬,變成了“最牛釘子戶”,至此守了2412天。幾個(ge) 月以前我得到最新消息,堅守已經成功了,政府同意不搬,守住了,大概堅持了三四千天。這也是一個(ge) 很悲壯的故事,為(wei) 此我專(zhuan) 門寫(xie) 了《世上學中文的人一定要去的一個(ge) 地方》一文,表彰馬來西亞(ya) 華人對中華文化的堅守,因為(wei) 全世界所有的漢語教學,永遠沒有像馬來西亞(ya) 華人那麽(me) 悲壯!華人勤勞,做事認真,文化程度高,但他們(men) 在社會(hui) 上所獲得的回報少,他們(men) 不能當警察,不能上大學,馬來西亞(ya) 大學十個(ge) 人中隻有一個(ge) 華人名額,所以華人教育特別是華小,全部由華人商會(hui) 來讚助,政府沒有一分錢投入,所以說是全世界最悲壯的漢語教學。到那邊去看了之後,才知道中文教育有如此的堅守,有如此一個(ge) 悲歌慷慨的故事,居然從(cong) 晚清到現在堅守了將近兩(liang) 百年。他們(men) 之所以能這樣堅守,並最終能夠成功,其實跟近十年來中華文化在海外地位的提升有關(guan) ,與(yu) 華夏文化在海外活力的增強有關(guan) 。
▲2018年9月27日,位於(yu) 首都雅加達的印尼阿拉紮大學舉(ju) 辦“孔子學院開放日",精彩活動吸引了該校及印尼大學、雅加達國立大學、達國大學新雅學院、倫(lun) 敦公共關(guan) 係學院、達爾瑪博修達大學等高校近300名師生參與(yu)
第二個(ge) 例子,我去年受邀到越南河內(nei) 參加“紀念杜甫誕辰一千三百周年學術討論會(hui) 和紀念會(hui) ”,越南的老百姓非常好,居然把杜甫也作為(wei) 他們(men) 文化祖先來紀念。越南以前沒有自己的文字,一兩(liang) 千年前的文字全是漢字,後來逐漸發展為(wei) 漢喃文,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後,就把漢喃文毀掉了,代之以拚音文字,現在越南使用的是由法國人創造的拚音文字。但這次會(hui) 議出了一本《杜甫詩選》,三種文字都有,一是漢字,二是漢喃文字,三是法國人幫他們(men) 造的拚音文字。因為(wei) 越南大多數人還是讀拚音文字,所以三種文字共同保留在這本《杜甫詩選》書(shu) 裏。討論會(hui) 有很多學者爭(zheng) 先恐後發言,不僅(jin) 僅(jin) 是學術討論,而且是一場經典分享會(hui) 、情感交流會(hui) 。發言的人有教師、有編輯、有詩人、有文學家等,各種層次的愛好杜甫的人濟濟一堂,紛紛發言。這次國際會(hui) 議是由越南國學院主辦的,也就是說,他們(men) 把杜甫詩歌看作是他們(men) 的“國學”。後來我才知道,越南史上第一個(ge) 詩人就是學杜甫的。杜甫在越南的地位很高,他不僅(jin) 是一位偉(wei) 大的中國唐代詩人,而且也是可以共同分享的東(dong) 亞(ya) 文化寶藏!坐在我身邊的兩(liang) 個(ge) 學生是在華東(dong) 師範大學中文係留學的越南學生,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所以曆史上在東(dong) 亞(ya) 形成了一個(ge) 漢字文化圈,隨著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華夏文化的影響力在東(dong) 亞(ya) 漢字文化圈的地位越來越好,越來越有活力。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宏偉(wei) 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關(guan) 鍵與(yu) 國人對國史的信心與(yu) 了解息息相關(guan) 。因為(wei) 並不是所有的國人都對民族曆史上曾經有過的偉(wei) 大與(yu) 光榮,有客觀的了解與(yu) 真實的信心。尤其是過去的一百年,在中國文化遭遇空前危機的時代,民族曆史有許多被扭曲、被遮蔽,許多人其實是對國史是沒有多少信心的。沒有信心的國人,不可能擔負起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使命。
英國漢學家馬丁·雅克在《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shu) 中說:“決(jue) 定中華特性的那些關(guan) 鍵因素不是來自上個(ge) 世紀的政權國家時期,而是來自幾千年的曆史,而這就決(jue) 定了中國特色的獨特性。”
英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哈裏·科斯對中國文化有高度評價(jia) ,他在《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一書(shu) 中說:“從(cong) 曆史上看,中國一直都是一片商業(ye) 和私營創業(ye) 的沃土。在遭遇了一個(ge) 半世紀的自我否定之後,中國在20世紀末建設中式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終於(yu) 開始回歸屬於(yu) 他自己的文化根基……中式市場經濟將以一種當前我們(men) 無法想象的方式闊步前進,而數千年的中國曆史沉澱將為(wei) 其提供牢固的基石。”
著名的意大利漢學家喬(qiao) 萬(wan) 尼·阿裏吉在《亞(ya) 當·斯密在北京:21世紀的譜係》一書(shu) 中說:“國家市場並非西方的發明,亞(ya) 當·斯密在《國富論》裏就指出:‘整個(ge) 十八世紀最大的國家市場不在歐洲而在中國,這個(ge) 國家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在擴建中,但其在十八世紀的成形源於(yu) 明朝和清朝早期的建國活動。’”這一點已經被曆史學家所證實,十八世紀最了不起的市場經濟不在歐洲而在中國。
綜上所述,複興(xing) 中華文化曾經有過的興(xing) 盛、繁榮與(yu) 偉(wei) 大,不是另起爐灶,而是重新激活、重新煥發生命力;不是複古,而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複興(xing) 生命力。中華民族一定是經過現代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才完成的複興(xing) 之路,當代國學思潮的興(xing) 起,就是加強文化自信,開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的良好開端。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