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生統】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2-06-30 16:54:18
標簽:雲散月明誰點綴

雲(yun) 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作者:甘生統(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六月初一日癸醜(chou)

          耶穌2022年6月29日

 

【光明論壇·溫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到海南去時,就對海南的同誌說,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you) 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mai) 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嗬護。九百多年前,蘇東(dong) 坡被貶海南儋州時,就寫(xie) 下不少描繪海南風景的詩句,如‘雲(yun) 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飛泉瀉萬(wan) 仞,舞鶴雙低昂’、‘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等等。”

 

講話中引用的“雲(yun) 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句,為(wei) 蘇東(dong) 坡海外詩《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頷聯。蘇東(dong) 坡一生命途多舛,但他樂(le) 觀曠達,常以超然心態麵對人生種種遭際。在海南儋州,在經曆短暫的消沉後他很快便融入當地生活,鑿泉挖井、勸民農(nong) 耕、傳(chuan) 授秘方、救死扶傷(shang) 、載酒傳(chuan) 道、設帳授徒,“德教所盛,優(you) 遊濡染,駸駸有聲名。”在做了三年的“儋耳民”後,元符三年隨著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東(dong) 坡迎來了北歸機會(hui) ,這首詩所表現的就是他北還途中夜渡瓊州海峽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詩如下:“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yun) 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yu) 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le) 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zi) 遊奇絕冠平生。”

 

此詩為(wei) 七言律詩,是蘇東(dong) 坡諸多寫(xie) 景抒懷詩中的一首。蘇東(dong) 坡的抒懷詩“出新意於(yu) 法度之中,寄妙理於(yu) 豪放之外”,善於(yu) 在寫(xie) 景敘事中,將自己的人生體(ti) 驗融入其中,其中既有宦海沉浮、生命無常的苦樂(le) 況味,又有明了物情、洞徹大道的深刻哲理。此詩首聯描寫(xie) 渡海時的天象以及雨霽雲(yun) 收風平浪靜的天氣。首句中的“參”“鬥”,為(wei) 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名,此句既寫(xie) 詩人船上所見,也包含著三更過後迎來黎明的欣慰;“苦雨”句在寫(xie) 景的同時暗寓深意,既表現出了久雨遇晴的喜悅,也隱含著對人生陰霾即將過去的期盼。

 

頷聯就“晴”字作進一步生發,寫(xie) 風雨過後的夜景,仰觀俯察,形象生動。頸聯借用孔子和黃帝的典故抒發議論。“魯叟”,指孔子,化用了陶淵明《飲酒》詩中的“汲汲魯中叟”句;“桴”,竹木小筏子,據《論語·公冶長》,孔子失意時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yu) 海。”意謂如果自己的主張不能推行,就乘坐木筏漂流海上。此處借這一典故,表現了正在“渡海”的情景,又表達了自己與(yu) 孔子相似的意願。“軒轅”,指黃帝,據《莊子·天運》篇,黃帝曾在洞庭之野演奏《鹹池》之樂(le) ,此處用以形容海浪聲,並隱含自己所領悟到的齊得失、等榮辱的道理。尾聯進一步表達自己麵對人生風雨的樂(le) 觀態度。“九死”,語出屈原《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句;“南荒”,指當時尚未開化的海南。他將自己被貶儋州視為(wei) 一次“奇絕”的遊曆,通過比擬,形象描繪了當時所處的環境,同時寄托了堅持操守的人生態度和豁達樂(le) 觀的生命襟懷。全詩由眼前景寫(xie) 起,融情入景,轉而引經據典,寄意遙深,行於(yu) 所當行,止於(yu) 所當止,將澄澈清明的天容海色和幽深曠遠的景觀融為(wei) 一體(ti) ,輔之以獨到深刻的人生感悟和通達平和的超然心態,宛如一曲天人合一的生命交響,散發著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夜渡後的第二年,蘇東(dong) 坡病逝於(yu) 常州。斯人已逝,但斯人斯作經過九百多年的流傳(chuan) 以後,已然凝化為(wei) 中華文化樂(le) 章中影響最為(wei) 深遠、意蘊最為(wei) 豐(feng) 富、表現最為(wei) 生動的音符之一。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也在時代的變遷中被不斷激活,不斷生成新的意義(yi) 。“雲(yun) 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就是如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國家生態戰略的不斷推進,生態文明體(ti) 係的不斷完善,這句詩所表現的雲(yun) 散月明、海天一色的澄明景象,已成為(wei) 對優(you) 美生態的美好描述,此聯以及蘇東(dong) 坡其他詩句如“飛泉瀉萬(wan) 仞,舞鶴雙低昂”“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等所描繪的優(you) 美畫麵,已成為(wei) 人們(men) 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基本符號和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重要元素,正以其獨特而持久的藝術魅力感染和激勵著人們(men) 不斷為(wei) 之奮鬥。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