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三】曲阜“三孔”應對公眾免費開放
欄目:孔廟(文廟)維權
發布時間:2011-09-30 08:00:00
 |
王達三
作者簡介:王達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東(dong) 高唐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獨立學者,現居北京。二〇〇四年與(yu) 陳明等人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曾任總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創辦並主持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網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並連署海內(nei) 外五十四位學者發布《以孔子誕辰為(wei) 教師節建議書(shu)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並連署十名青年博士生發布了《走出文化集體(ti) 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ti) 性——我們(men) 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並連署五十多個(ge) 儒家組織發布《須尊重曆史,宜敬畏聖人——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均引發強烈社會(hui) 反響。
|
近日,山東物價局通過價格聽證會再次上調曲阜“三孔”(即孔廟、孔府、孔林)門票價格,受到媒體關注與公眾質疑。雖然中國價格有“聽”必“漲”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但參加此次聽證會的27名代表中,竟然隻有3名反對漲價者和1名棄權者,還是創了中國價格聽證會高票通過的曆史新記錄——可以勝人之口,難以服人之心,這種過場不要也罷!
曲阜方麵給出了四條調高“三孔”門票價格的理由,即保護文物、建設景區、提升旅遊品質和體現文化價值。這些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實則都站不住腳。按照中國文物管理體製,“三孔”是曲阜市文物旅遊局直屬事業單位,若要進行文物保護修繕,所需資金當由曲阜市政府財政撥付,不足部分可向省級財政部門或國家文物局申請補助。至於建設景區和提升旅遊品質,拜托,請不要再在古色古香的“三孔”周圍和曲阜城內蓋洋樓和建娛樂場所了。況且,即使這三條理由勉強能接受,“三孔”門票的年收入已高達1.5億元人民幣,難道還不夠嗎?
通過調高門票價格來體現“三孔”文化價值,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誰說文化的價值必須用金錢來體現?孔子留給我們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又值金錢幾何?顯然,這種心態要麽是“拜金主義”,要麽是不識大體。仁愛天下、重義輕利,這才是孔子的真精神,才是“三孔”所體現的文化價值,《大學》所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是也。如今,以金錢來衡量文化價值,竟然出自“三孔”遺產守護者之口,可謂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亦可見中國社會深度庸俗化之一斑!
退一步講,或者說單純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上調“三孔”門票價格也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因為,它有可能造成參觀“三孔”甚至前往曲阜的遊客減少,從而導致交通、餐飲、住宿等產業的萎縮或停滯——不要以為中國人都“不差錢”,更不要以為全世界奔赴曲阜的人都是為了欣賞什麽優美景觀或者體驗什麽旅遊品質。須知,以色列的“哭牆”雖然殘垣斷壁、破敗不堪,但全球的猶太人對其情有獨鍾和輾轉前往憑吊,正是因為它寄托著猶太人的曆史情感和複國夢想。即是說,過度商業化的曲阜,隻會使那些前來朝拜孔子和體驗儒家精神的人們黯然神傷,進而深以為憾和一去不複返!
更重要的是,“三孔”門票價格絕不僅是個經濟問題或者利益問題,而是主要是一個文化問題或者價值觀問題。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是中國人心目中無所爭議的聖人。作為孔子故裏和“三孔”遺跡的曲阜,即是中國人的聖地或聖城,是億萬炎黃子孫共同擁有並深以為榮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文明神聖性和崇高感的源頭之所在。在世俗化、功利化、商業化甚至是庸俗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國人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塊文化上的淨土和精神上的聖地。
換而言之,即使其他文化遺產如故宮、長城、頤和園、十三陵等可以商業化,曲阜也不應對商業化趨之若鶩,不能見小利而忘大義,否則有違聖人孔子的教導,有損聖城曲阜的形象,有害儒家文化與中華文明的神聖性與崇高感。否則,中華民族即是一個沒有或丟棄神聖性和崇高感的民族。一個沒有或丟棄神聖性和崇高感的民族,又焉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又焉能實現國家崛起和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
因此,“三孔”不是一個門票價格高低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問題。須知,古今中外、於世於史,尚不曾有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其宗教信仰場所由文物部門或旅遊部門所把持,並向前來朝聖禮拜的人們收取門票。有之,則今日中國是也。正因如此,無論是儒教的孔廟,還是佛教的寺廟,抑或是道教的道觀,如今皆已成為謀利的場所而非信仰之聖地矣。“此廟是我開,沒錢莫進來。”在通往精神家園的路上,卻人為設置世俗化和商業化的關卡,誠可羞也,亦可悲也!
無論如何,孔廟作為儒家的傳統道場和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不僅應免費對公眾開放,而且文物旅遊等政府部門還應全部退出,將之交給儒學機構和儒家社團來管理和使用,借以恢複孔廟祭孔、拜師、論道、講學等傳統曆史文化功能,守護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重建中華文明的道統。這,才是曲阜“三孔”尤其是孔廟所應努力的大方向。
原載 2010-06-03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