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院讀書簡報 ————《禮記·明堂位》魯國文化正統性解讀

欄目:青春儒學
發布時間:2022-05-25 01:34:39
標簽:《禮記·明堂位》、魯國文化正統性

落筆書(shu) 院讀書(shu) 簡報

————《禮記·明堂位》魯國文化正統性解讀

來源:“海南落筆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四月十四日丁卯

          耶穌2022年5月14日

 

 

 

本周所讀內(nei) 容即《禮記·明堂位》一章,綜合來看即背景為(wei) 周公代成王執政,建周製,周公製禮作樂(le) ,營建周代,為(wei) 後世統治打下根基。其子被分封到魯國,魯國因此成為(wei) 周代的文化備份。魯製沿襲周製,在“明堂位”篇的記載當中,魯國國君的禮製與(yu) 周天子無異。

 

 

 

本周大家討論最多的點在於(yu) “昔殷紂亂(luan) 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關(guan) 於(yu) 商王“食人肉”之解讀。“食人肉”大家給出了不同情況的不同解讀,一致認為(wei) 這是超出人倫(lun) 之外的極端情況下的個(ge) 別之舉(ju) ,不能設定任何標準或理論為(wei) 之辯解。又提到二十四孝有眾(zhong) 多的糟粕是我們(men) 現代需要加以批判並改正的。我對與(yu) 這句之解讀,是給武王伐紂之理由。商紂王昏庸無道,武王以天之名來完結商代的統治來建立周代。更多的是從(cong) 名義(yi) 上來論證周取代商的正統地位。

 

 

 

本章的重點在於(yu) 明堂,董老師為(wei) 我們(men) 分享了故宮的建築風格。陳老師談到故宮是及曆代明堂建築之大成。在中國古代,許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在明堂來做,例如祭祀,朝見等等。還可以罷黜一些違法違紀的官員,明堂作為(wei) 一個(ge) 神聖的場合,使這種行為(wei) 更具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本章開頭是基於(yu) 周公建製,周公的功績在《尚書(shu) 大傳(chuan) 》中是這樣描寫(xie) 的“一年救亂(luan) ,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樂(le) ,七年致政成王。”鑒於(yu) 此,包玉辰同學提出了一個(ge) 新的觀點,即周公不僭越的原因在於(yu) 沒有必要,當統治趨於(yu) 穩定的時候,周公將自己的兒(er) 子分封到了魯國更多是為(wei) 了當周代走向衰亡之後,魯國做為(wei) 一個(ge) 正統之封國既有周製又有血統,可以理所當然的建立新政權稱天子。陳老師對此觀點進行了反駁,周公之所以沒有僭越,不是因為(wei) 別的原因,而是因為(wei) 周代要吸取商朝的教訓。周公確立一個(ge) 新的宗法製即王位從(cong) 兄終弟及到子承父業(ye) 。如果周公僭越,周公就破環了自己所創立的周製。

 

 

 

讀書(shu) 進程中祁品嘉同學還對“是故,魯,王禮也,天下傳(chuan) 之久矣。君臣,未嚐相弒也”提出疑問,並舉(ju) 出了“孔子殺少正卯”這樣的事情。陳老師對該觀點進行了解釋,指出該事件並不屬於(yu) “弑”的定位。“弑”是指下犯上,臣弑君。少正卯是因為(wei) 亂(luan) 言而被殺掉,並不屬於(yu) “弑”的範疇之內(nei) 。

 

本周所讀內(nei) 容及譯文

 

昔者周公朝諸侯於(yu) 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xiang) 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麵東(dong) 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dong) ,西麵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dong) 麵北上。諸子之國,門東(dong) ,北麵東(dong) 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麵東(dong) 上。九夷之國,東(dong) 門之外,西麵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麵東(dong) 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dong) 麵南上。五狄之國,北門之外,南麵東(dong) 上。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麵東(dong) 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

 

昔殷紂亂(luan) 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yu) 明堂,製禮作樂(le) ,頒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於(yu) 成王;成王以周公為(wei) 有勳勞於(yu) 天下,是以封周公於(yu) 曲阜,地方七百裏,革車千乘,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le) 。

 

是以魯君,孟春乘大路,載弧韣;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於(yu) 郊,配以後稷。天子之禮也。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yu) 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山罍;鬱尊用黃目;灌用玉瓚大圭;薦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幹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昧,東(dong) 夷之樂(le) 也;《任》,南蠻之樂(le) 也。納夷蠻之樂(le) 於(yu) 大廟,言廣魯於(yu) 天下也。

 

君卷冕立於(yu) 阼,夫人副褘立於(yu) 房中。君肉袒迎牲於(yu) 門;夫人薦豆籩。卿、大夫讚君,命婦讚夫人:各揚其職。百官廢職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是故,夏礿、秋嚐、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蠟,天子之祭也。

 

大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振木鐸於(yu) 朝,天子之政也。山節藻棁,複廟重簷,刮楹達鄉(xiang) ,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廟飾也。

 

鸞車,有虞氏之路也。鉤車,夏後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有虞氏之旗,夏後氏之綏,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夏後氏駱馬,黑鬣。殷人白馬,黑首。周人黃馬,蕃鬣。夏後氏,牲尚黑,殷白牡,周騂剛。

 

泰,有虞氏之尊也。山罍,夏後氏之尊也。著,殷尊也。犧象,周尊也。爵,夏後氏以琖,殷以斝,周以爵。灌尊,夏後氏以雞夷。殷以斝,周以黃目。其勺,夏後氏以龍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土鼓蕢桴葦龠,伊耆氏之樂(le) 也。拊搏玉磬揩擊,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樂(le) 器也。

 

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也。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後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頖宮,周學也。

 

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夏後氏之鼓,足。殷,楹鼓;周,縣鼓。垂之和鍾,叔之離磬,女媧之笙簧。夏後氏之龍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有虞氏之兩(liang) 敦,夏後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簋。俎,有虞氏以梡,夏後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夏後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有虞氏服韍,夏後氏山,殷火,周龍章。有虞氏祭首,夏後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夏後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有虞氏官五十,夏後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有虞氏之綏,夏後氏之綢練,殷之崇牙,周之璧翣。

 

凡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是故,魯,王禮也,天下傳(chuan) 之久矣。君臣,未嚐相弒也;禮樂(le) 刑法政俗,未嚐相變也,天下以為(wei) 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le) 焉。

 

譯文:過去周公在明堂接受諸侯朝見,其位置是:周公代表天子,背朝斧扆麵向南站立。三公立於(yu) 明堂南麵中間台階的前麵,麵向北,以東(dong) 邊為(wei) 上位;侯爵的位置,在阼階的東(dong) 麵,麵向西,以北邊為(wei) 上位;伯爵的位置,在西麵台階之西,麵向東(dong) ,以北邊為(wei) 上位;子爵的位置在應門的東(dong) 麵,麵向北,以東(dong) 邊為(wei) 上位;男爵的位置在應門之西,麵向北,以東(dong) 邊為(wei) 上位;夷族諸部的君長,立於(yu) 東(dong) 門之外,麵向西,以北邊為(wei) 上位;蠻族諸部的君長,立於(yu) 南門之外,麵向北,以東(dong) 邊為(wei) 上位;戎族諸部的君長,立於(yu) 西門之外,麵向東(dong) ,以南邊為(wei) 上位;狄族諸部的君長,立於(yu) 北門之外,麵向南,以東(dong) 邊為(wei) 上位;位於(yu) 王畿千裏之外的諸侯,立於(yu) 應門之外,麵向北,以東(dong) 邊為(wei) 上位。四方邊塞地區的君長,每當新君即位時,才朝見。以上是周公所訂明堂朝諸侯的列位。所以明堂,是用以顯示諸侯地位的尊卑的。

 

從(cong) 前,殷封王暴虐無道,攪得天下不寧,竟然把鬼國國君殺死以後製成肉幹,用來宴請其他諸侯。所以周公輔佐武王以討伐紂王。武王駕崩,嗣君成王年齡尚小,於(yu) 是由周公攝政,代行天子職務,以治理天下。攝政的第六年,天下諸侯都來明堂朝見,製定了各種禮儀(yi) 和樂(le) 章,頒布了統一天下度量衡的法律,天下人皆心悅誠服。攝政的第七年,就把政權歸還給成王。成王認為(wei) 周公為(wei) 天下建立了勳勞,所以封周公於(yu) 魯,建都曲阜,擁有國土七百裏見方,兵車千輛,還命令魯國國君世世代代用天子的禮樂(le) 祭祀周公。

 

因為(wei) 以上原因,魯國國君就可以在孟春之月乘大路,車上的旗有帶套的弧,旗上綴有十二旒,畫有日月的圖案,到郊外祭祀上天,並且敢以周的祖先後櫻來配享。這些都是天子的禮儀(yi) 。當季夏季六月的時候,還可以以諦禮祭周公於(yu) 太廟,祭祀用的是白色的公牛,盛酒的尊,有犧尊、象尊和山罍,盛鬱鬯酒的尊用黃彝,將鬱獸(shou) 澆地求神時用的勺子是以大圭為(wei) 柄的玉攢,獻食品時用的是用玉雕飾的豆篷,獻酒時用的是雕有花紋的玉盞,諸臣在額外獻酒時用的是玉散、玉角;盛放牲體(ti) 的姐用的是皖和威;堂上有樂(le) 工歌唱《清廟》之詩,堂下管樂(le) 隊奏著《象》曲,舞隊手執紅色的盾牌和玉斧,戴著冕來跳《大武》之舞;還有的頭戴皮棄,身穿素衣素積,解開正服前襟而跳《大夏》之舞。同時還有四方少數民族的歌舞:來自東(dong) 夷的叫((昧》,來自南蠻的叫《任》,來自西戎的叫《株離》,來自北狄的叫《禁》。以上的種種排場,就是要表明魯國的地位高於(yu) 天下其他諸侯。

 

魯國國君在祭祀周公時,國君身著衰冕之服立於(yu) 昨階,夫人頭帶首飾身著褘服站立在房中。魯君袒上衣到廟門口去迎接祭祀用的犧牲,夫人獻上放好祭品的豆籩等祭器。在祭祀過程中,卿大夫輔佐魯君,命婦輔佐夫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百官中如有廢棄自己職守者要嚴(yan) 厲處分。這樣使得天下的人都能服從(cong) 。所以,魯國夏夫的礿祭,秋天的嚐祭,冬天的烝祭,春天向土神祈求豐(feng) 收,秋天報答土神的恩典,接著舉(ju) 行對百神的蠟祭,這些本來都是隻有天子才有的祭典。

 

魯國的太廟,其形製猶如天子的明堂。魯君公宮的正門是庫門,相當於(yu) 天子的正門皋門。魯君公宮的二門雉門,相當於(yu) 天子的應門。魯君要在朝廷上宣布政教法令時也搖動木鐸,這是采用天子宣布政教的做法。在廟的鬥拱上雕刻山形圖案,在梁上的短柱雕刻水草圖案,雙層的屋頂,雙層的房簷,刮磨光滑的楹柱,敞亮的大窗,兩(liang) 楹之間設有主客飲畢用於(yu) 放回空酒杯的土台,土台在酒尊之南;還有一個(ge) 高的土台,用以安放玉圭,還有鏤花的屏風。所有這一切,都是天子太廟才有的裝飾。

 

鶯車,這是有虞氏祭天所乘之車;鉤車,這是夏代天子祭天所乘之車;大路,這是殷代天子祭天所乘的車;玉路,這是周代天子祭天所乘的車。有虞氏鶯車上插的是大旎,夏後氏鉤車上插的是大摩,一殷代大路上插的是大白,周代玉路上插的是大赤。夏後氏駕車是用白身黑囂的馬,殷代是用黑頭的白馬,周代用的是黃馬而白霞。夏後氏祭祀用黑色犧牲,殷代用白色公牛,周代用赤黃色公牛。

 

泰是有虞氏用的酒壺,山愚是夏後氏用的酒壺,的酒壺,犧尊、象尊是周代用的酒壺。敬酒所用的爵著是殷代用,夏後氏用玉線,殷人用翠,周代用爵。灌祭時所用的酒尊,夏後氏用雞彝,殷人用翠,周人用黃目。灌祭時酌鬱巴所用的勺,夏後氏用龍勺,殷人用疏勺,周人用蒲勺。壘個(ge) 小土台子就當鼓,把土傳(chuan) 成長條就當鼓褪,截一節葦子就當籬來吹,這是上古伊謄氏時代的樂(le) 器。而柑搏、玉磐、祝敲、大琴、大瑟、中琴、小瑟,這是虞、夏、商、周四代的樂(le) 器。

 

魯公伯禽的廟,相當於(yu) 天子的文王廟,百世不毀。武公敖的廟,相當於(yu) 天子的武王廟,也是百世不毀。米凜是有虞氏的學校,序是夏代的學校,警宗是殷代的學校,頰宮是周代的學校,這四代的學校,周天子都有,魯國也都有。

 

崇國的鼎、貫國的鼎、夏後氏的橫,封父國的龜甲,這本來是天子擁有的重器。越國的戟、大弓,這本是天子使用的兵器。夏後氏的足鼓,殷人的楹鼓,周人的懸鼓,魯國也都擁有。垂發明的和鍾,叔發明的編磐,女蝸發明的笙簧,魯國也都擁有。懸掛鍾磐的架子,夏代還隻是在架子的橫杆上繪龍,殷代又在橫杆上加上崇牙,周代又在橫杆的兩(liang) 端飾以璧嬰,這些東(dong) 西魯國也都有。

 

在虞氏祭祀時盛放黍櫻用兩(liang) 敦,夏代用四璉,殷代用六瑚,周代用八篡。盛放牲體(ti) 的姐,有虞氏用皖,夏後氏用威,殷人用俱,周人用房姐。盛放濕物祭品的豆,夏後氏是用木製的,上麵沒有任何裝飾,殷代則用玉加以裝飾,周代則更進一步地將玉豆雕飾一番。有虞氏祭服上的蔽膝什麽(me) 圖案也沒有,夏代加上了一種山的圖案,殷代又加上一種火的圖案,周代又加上一種龍的圖案、有虞氏食前之祭看重祭首,夏後氏看重祭心,殷人看重祭肝,周人看重祭肺。夏後氏祭祀時崇尚使用明水,殷人崇尚使用甜酒,周人崇尚使用清酒。有虞氏有官五十人,夏後氏有官一百人,殷代有官二百人,周代有官三百人。虞代在喪(sang) 葬時,旗杆上飾以犛牛尾;夏代以練纏繞旗杆,並且還有旒;殷代又在旗側(ce) 飾以齒形的刻繒;周代加用扇形的璧翣。

 

凡屬於(yu) 虞、夏、殷、周四個(ge) 朝代的服飾、器物、祭祀所需執事官員,魯國都可以取法應用。因為(wei) 這樣,魯國所用的是天子的禮儀(yi) ,這件事已家喻戶曉,流傳(chuan) 久遠了。魯國君臣之間沒有發生過互相仇殺的事,禮樂(le) 、刑法、政令、習(xi) 俗等從(cong) 未發生過變革,全國公認魯國是一個(ge) 政權穩定、治理有方的國家。因此,其他國家都到魯國來學習(xi) 采用禮樂(le) 。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