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北道 高敞郡 高敞邑
5月11日,韓國首爾成均館隆重舉(ju) 行了祭祀孔子的“釋奠大祭”。韓國年年祭孔,每年都會(hui) 在首都成均館文廟大成殿和全國200餘(yu) 所鄉(xiang) 校同時舉(ju) 行盛大的“釋奠大祭”。
在韓國的儒學教育主要由鄉(xiang) 校和書(shu) 院來承擔。鄉(xiang) 校是公家辦的,相當於(yu) 我們(men) 現在的公立學校,書(shu) 院是私人辦的,相當於(yu) 民辦學校。在韓國每個(ge) 城市或鄉(xiang) 村,大多都有這樣古老的院落,這就是遍布全國的鄉(xiang) 校。鄉(xiang) 校是韓國曆代傳(chuan) 承儒教、祭祀孔子與(yu) 聖賢的地方,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曆史。鄉(xiang) 校在韓國有231多所,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傳(chuan) 乘儒家文化的作用。每年寒暑假,鄉(xiang) 校都會(hui) 為(wei) 中小學生開課,教他們(men) 忠、孝、仁、愛等道德規範和各種行為(wei) 準則,也在這裏學習(xi) 書(shu) 寫(xie) 漢字。
韓國的鄉(xiang) 校都供奉著孔子。自漢唐時期中國儒學傳(chuan) 入朝鮮半島以來,儒學一直被韓國尊為(wei) 國學。孔子在韓國家喻戶曉,其「忠、孝、禮、信」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韓國年年祭孔,每年春秋兩(liang) 季都要在首都漢城成均館文廟大成殿和全國231所鄉(xiang) 校同時舉(ju) 行盛大的祭祀大典。
韓國自1960年起就在各級學校中正式施行倫(lun) 理教育。學習(xi) 的內(nei) 容都是儒家禮儀(yi) 和孔子的思想。韓國人對儒家文 推崇儒家文化的韓國鄉(xiang) 校和書(shu) 院化的推崇和踐行,成為(wei) 了他們(men) 社會(hui) 生活的一部分。這使我們(men) 感覺到這個(ge) 創造了“漢江奇跡”的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建設他們(men) 的精神家園和文化世界。韓國人很明白,世界各國將來的競爭(zheng) ,決(jue) 定成敗的是文化的競爭(zheng) 。
附錄:
在韓國采訪,遍布全國的231所鄉(xiang) 校令記者難忘。
鄉(xiang) 校是韓國曆代傳(chuan) 承儒教、祭祀孔子與(yu) 諸聖賢的地方教育機構,至今已有878年的曆史。如今,鄉(xiang) 校在韓國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用漢字寫(xie) 成
今年暑假,記者在羅州看到,二十幾位小學生正在當地鄉(xiang) 校的“忠孝教室”裏學習(xi) 。一位年過花甲的儒士帶領學生們(men) 讀《四字小學》:“父生我身,母鞠我身。腹以懷我,乳以哺我。以衣溫我,以食飽我。恩高如天,德厚似地。為(wei) 人子者,曷不為(wei) 孝。”老師念一句,學生重複一句,教室裏回蕩著朗朗讀書(shu) 聲。
《四字小學》是韓國鄉(xiang) 校的教材之一,由韓國儒教最高學府成均館編輯出版發行。書(shu) 的正麵是孔子教書(shu) 時的畫像,背麵是學生們(men) 聚精會(hui) 神聽課的情景,並寫(xie) 有“忠、孝、禮”三個(ge) 漢字。書(shu) 中的文字是漢字,每句下麵都有韓語的譯文,並配有插圖。學生在學習(xi) 期間,不僅(jin) 要會(hui) 讀寫(xie) ,領會(hui) 文中的含義(yi) ,而且要拿出實際行動,養(yang) 成良好習(xi) 慣。例如,“父母使我,勿逆勿怠”,“行必正直,言則信實”,“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損人利己,終是自害”等。
在韓國,每年寒暑假鄉(xiang) 校都會(hui) 為(wei) 中小學生開課,教他們(men) 忠、孝、仁、愛等道德規範和各種行為(wei) 準則。這些學生大多來自附近的村鎮,不少韓國人也在孩子放暑假時,將他們(men) 送回老家的鄉(xiang) 校學習(xi) 。
■新生入學,師生分享豬頭肉
韓國鄉(xiang) 校也叫孔廟。自漢唐時期中國儒學傳(chuan) 入朝鮮半島以來,儒學一直被韓國尊為(wei) 國學,影響極深。今年9月底,記者曾拜訪過仁川鄉(xiang) 校。這所鄉(xiang) 校早在朝鮮李氏王朝就已設立,主建築大成殿裏供奉著孔子等20位中國聖賢和韓國先賢,大成殿後麵是供奉韓國曆代先賢的東(dong) 廡和西廡,還有講授學業(ye) 的明倫(lun) 堂和儒生們(men) 的宿舍東(dong) 、西兩(liang) 齋。
仁川鄉(xiang) 校的校長告訴記者,韓國的鄉(xiang) 校曆史悠久,公元991年就創立了中央最高學府國子監。公元1127年,高麗(li) 仁宗王下令在各郡縣創辦鄉(xiang) 校,成為(wei) 當時培養(yang) 儒教人才的基層教育機構,也是儒生們(men) 談古論今的場所。
鄉(xiang) 校中,校長都由儒生推舉(ju) ,教師則由鄉(xiang) 中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每次新生入校時,鄉(xiang) 校都會(hui) 舉(ju) 行供奉“犧牲”(冷豬頭)儀(yi) 式。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隻能在一些小說中看到師生共享豬頭肉的場景,可在這裏卻代代沿襲。如今,鄉(xiang) 校主要舉(ju) 辦漢文和禮儀(yi) 教育等活動,也舉(ju) 辦婚禮,並成為(wei) 吸引外國遊客的景點。
■隻供奉牌位,不供奉塑像
孔子在韓國家喻戶曉,其“忠、孝、禮”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韓國年年祭孔,每年陰曆二月和八月都要在首都首爾(漢城)成均館文廟大成殿和全國231所鄉(xiang) 校同時舉(ju) 行盛大的“釋奠大祭”。
2004年3月,記者到韓國江原道的麟蹄郡鄉(xiang) 校時,正趕上當地的“釋奠大祭”。麟蹄郡位於(yu) 韓國雪嶽山脈的崇山峻嶺中,祭奠當天,鄉(xiang) 校擠滿了儒生和普通百姓。隆隆的鼓聲中,主祭官、分獻官等身著古代服飾,跪在供奉著孔子、孟子等先聖牌位的大成殿前,先後舉(ju) 行“奠幣禮”、“初獻禮”、“亞(ya) 獻禮”。他們(men) 進入大成殿時,都向殿內(nei) 的孔子牌位下跪磕頭;登台階時,也必須左足邁上一步後,右足跟上並攏,左足再向上跨,以此表示對孔子的恭敬。
大成殿內(nei) 供奉著孔子、四配、十二哲以及朝鮮二十四賢的牌位,但奇怪的是卻沒有一尊塑像。儒士解釋說:“因為(wei) 匠人們(men) 塑孔像,一人一個(ge) 樣,對聖人很不尊敬,還是用牌位代替為(wei) 好。”據記載,韓國大約在1600年前就開始舉(ju) 行紀念孔子的儀(yi) 式,並一直延續至今。
麟蹄郡郡首金丈俊告訴記者:“孔子在韓國被尊為(wei) ‘大成至聖文宣王’,尊敬孔子是傳(chuan) 統。我們(men) 郡政府把鄉(xiang) 校的祭孔活動視為(wei) 國民生活的重要部分,因為(wei) 孔子的‘為(wei) 國盡忠,敬信節用,愛民如子,人倫(lun) 之中,忠孝為(wei) 本’的思想已融入韓國人的血液中,成為(wei) 國家發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與(yu) 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韓國成均館館長崔昌圭對記者說,“孔子不僅(jin) 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韓國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思想的熏陶。儒教的愛國守法、孝敬父母、注重禮儀(yi) 、關(guan) 心他人等傳(chuan) 統至今仍在韓國人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韓國自1960年起就在各級學校中正式施行倫(lun) 理教育。小學、初中、高中的倫(lun) 理教育科目分別為(wei) “生活之正道”、“道德”、“國民倫(lun) 理”,按照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孩子們(men) 進行倫(lun) 理道德教育。家庭內(nei) 的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被視為(wei) 相敬相愛的社會(hui) 的起點。小學生要誠實、節製、愛國、忠誠;到了初中,則要重視合作和民族意識;進入高中階段,尊重人的生命價(jia) 值與(yu) “誠、敬、孝、忠”的傳(chuan) 統則成為(wei) 教育的中心。各地政府將鄉(xiang) 校教育視為(wei) 中小學教育的補充,並作為(wei) 重要文化遺產(chan) 對其進行保護。
記者的韓國朋友盧仁圭是一家公司的社長。他經常誇自己的孩子懂事,因為(wei) 每逢寒暑假,他都把孩子送到老家的鄉(xiang) 校學習(xi) 。他說:“現在的孩子科學知識學了不少,但就是缺乏一些做人的道理。鄉(xiang) 校忠、孝、禮、義(yi) 的傳(chuan) 統教育真是不可缺少。看到孩子們(men) 走正道,我心裏別提多高興(xing) 了。真得感謝鄉(xiang) 校,我每年去都磕頭跪拜。”▲
《環球時報》(2005年12月23日第十七版)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