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人生體驗之哀樂相生——重讀唐君毅先生《人生之體驗續編》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2-04-18 13:29:44
標簽:唐君毅
胡曉明

作者簡介:胡曉明,男,西元一九五五年生,四川成都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文學博士。華東(dong) 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cong) 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著有《中國詩學之精神》《萬(wan) 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靈根與(yu) 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詩與(yu) 文化心靈》等。

人生體(ti) 驗之哀樂(le) 相生——重讀唐君毅先生《人生之體(ti) 驗續編》

作者:胡曉明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唐君毅先生是現代著名哲學家,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全集有三十卷,洋洋一千萬(wan) 字。牟宗三先生稱他無疑是“文化意識宇宙中的巨人”。唐先生四川人,跟我是老鄉(xiang) ,多多少少還有一點因緣。因為(wei) 我祖父曾任成都蜀華中學的校長,而唐先生曾經在蜀華中學任教,也跟我的啟蒙老師賴高翔先生是同事。唐先生對賴先生有很高的評價(jia) ,說賴先生“其人,正是中國文化的化身”,這句話也收入了《唐君毅全集》。所以我在差不多近四十年前,就已經接觸到唐先生的書(shu) 了。一九八四年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我從(cong) 安徽到北京訪學,那時,國圖由於(yu) 整修,所藏民國書(shu) 和港台書(shu) ,暫時遷到了北京柏寧寺。那年冬天,外麵寒風刺骨,柏寧寺的廂房有一個(ge) 大鐵爐子,室內(nei) 溫暖如春。我在那裏讀了一個(ge) 多月的書(shu) ,真是極為(wei) 難得的人生之體(ti) 驗。

 

今天我推薦的正是《人生之體(ti) 驗續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五年出版。為(wei) 什麽(me) 這本書(shu) 叫《續編》?因為(wei) ,唐先生的《人生之體(ti) 驗》這本書(shu) 出版之後,他覺得不夠滿意,因為(wei) 《人生之體(ti) 驗》更多的是代聖賢立言,打通西方道德理想主義(yi) ,用我們(men) 今天的話來說,更多的是人生的正能量。而《續篇》,則更多講是人生的負麵,人生的艱難,甚至是人生的暗黑。用他的話來說:人生的向上,其實時時處處都跟向下墜落相伴相隨,所以要對這個(ge) 狀態,要有一種真正的警覺,以沉重的心情去擔負,然後才能夠透過去成就人生的向上。

 

所以,我們(men) 今天在大疫當前極其嚴(yan) 酷的時刻,讀這本書(shu) ,如何認識人生的負麵,如何從(cong) 中翻轉上來,就更有啟示意義(yi) 了。我的體(ti) 會(hui) 有以下五點。

 

第一,我們(men) 在疫情長期膠著的封控期間,可能會(hui) 更多地沉溺在自我心理的焦慮當中而不能自拔。唐先生曾經專(zhuan) 門寫(xie) 過一篇文章《說人生在世之意義(yi) 》。他說:“人生在世之’在’之一字,與(yu) 一椅子,一花木、一動物之存在於(yu) 世間之‘在’,大不相同。一椅子在世間,他不知道他之外的桌子及其他任何東(dong) 西在世間。除了他自身在他自身,此外的世界之存在,對於(yu) 他等於(yu) 不在,如在黑暗中。”而人的存在不一樣,他不是一個(ge) 光禿禿的在。“我之真我中,涵攝著你與(yu) 他,你與(yu) 他之真我中,又涵攝有我,於(yu) 是我存在於(yu) 你與(yu) 他,你與(yu) 他也存在於(yu) 我,所以兒(er) 子存在於(yu) 父母中,父母存在於(yu) 兒(er) 子中。夫存在於(yu) 妻中,妻亦存在於(yu) 夫中,每一個(ge) 人存在於(yu) 一切與(yu) 他發生關(guan) 係的人之中,一切與(yu) 他發生關(guan) 係的人存在於(yu) 此人中。”“人必須在家庭中生活,在朋友中生活,在社會(hui) 國家中生活,在國際世界中生活。每一種我與(yu) 其他的個(ge) 人、社會(hui) 及自然界事物的關(guan) 係,皆成為(wei) 一根生命的絲(si) ,合以織成生命的繭,當我們(men) 把一根一根的絲(si) 抽下時,生命的繭便空無所有了。”唐先生這個(ge) 說法,當然是中國儒家的一個(ge) 基本思想:我們(men) 跟我們(men) 周邊的時、事、地、人,同甘苦共命運,我們(men) 與(yu) 周邊的同學、親(qin) 人,鄰居,與(yu) 我們(men) 生活的城市,息息相關(guan) ,心心相連,每一個(ge) 人都是共命人,這就是人生在世的意義(yi) 所在,特別是在當下的時刻,尤其凸顯而出。

 

所以當我們(men) 焦慮躁動不安時,不妨多想想那些風裏來雨裏去、一天隻睡三個(ge) 小時、吃飯有上頓無下頓的誌願者們(men) 、大白們(men) 。有人認為(wei) ,這一場疫情,似乎有一種文化回歸,生活靜下來、慢下來、轉回來,大家回歸到最純樸的家庭,師生,朋友。血緣、學緣、地緣、甚至區緣、樓緣等,成為(wei) 互相間交流互助的“在“。平時完全不相幹的左鄰右舍,互相幫助。就我們(men) 樓來說,有一個(ge) 鄰居缺鉀不適,群裏人知道送橙子的送橙子,送香蕉的送香蕉。有一個(ge) 老人問在哪裏團雞蛋,就馬上有人將雞蛋送至他家門口。有一個(ge) 生病的想配藥,眾(zhong) 人紛紛提供各種方案。小區的大群平時無聲無息,這時天天有人發聲,團長為(wei) 大家包攬了所有的物資困難問題。

 

第二,唐先生有一個(ge) 觀點,他說“人生路滑”。“人生路滑”的意思就是很容易往下墜落。千萬(wan) 不要自以為(wei) 人是一個(ge) 理性的動物,將理性絕對化。讀書(shu) 人,更要有一種自我生命的憂患意識,要有一種時時刻刻的自我修行。才能夠不至於(yu) 往下滑落。


第三。人生確實是有很多的陷阱和漩渦,甚至有暗黑,但是,這些東(dong) 西本身就是大化流行的一個(ge) 部分。天理流行的另外一個(ge) 部分,就是從(cong) 漩渦並不永遠是漩渦,又會(hui) 出來,從(cong) 陷阱當中也會(hui) 爬上去。所以一定要懂得天道流行的進去和出來。生命的真實體(ti) 驗,正是要對這些陷阱漩渦和黑暗、艱難,加以利用,相反相成。

 

第四,人的意識,人的心理,免不了分裂。不要以為(wei) 分裂很不好很可怕。分裂其實是正常的,一個(ge) 沒有經過分裂、衝(chong) 突與(yu) 矛盾的人生,一個(ge) 隻有一根筋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存在主義(yi) 特別強調這一點,但是存在主義(yi) 有一個(ge) 缺點就是最終,就是以暴露危機而逞其快意,光禿禿的存在,不能像中國的儒家那樣轉妄成真,去魔成道。馬克斯韋伯專(zhuan) 門講到現代人有一個(ge) 必然的命,就是剛把這個(ge) 神扶起來了,另一個(ge) 神又倒掉了。這個(ge) 菩薩剛供起來了,另外一個(ge) 菩薩又倒掉了。所以現代人是在各種各樣的菩薩或神當中來回奔跑,韋伯說,這就是現代人的處境,我們(men) 要去承受,而承受力有多大,就能夠看出人的生命的真正力量。

 

最後一點,以上種種,唐君毅先生總結出人生體(ti) 驗的一個(ge) 要義(yi) ,叫做“哀樂(le) 相生”。前麵所講到那些艱難痛苦黑暗甚至陷阱漩渦,那當然是“哀“,而我們(men) 對那些東(dong) 西加以利用、相反相生,正是“樂(le) ”。“哀”是人生路滑,但是我們(men) 從(cong) 人生的泥濘路滑當中,能夠去掙紮跋涉而出,就是“樂(le) ”。像蘇東(dong) 坡跟他的弟弟寫(xie) 的詩:“往日崎嶇曾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這是從(cong) 人生的苦中翻轉而成的一種愉悅。我記得唐先生跟另外一個(ge) 朋友討論時,還有一個(ge) 很有趣的比喻:人生追尋意義(yi) 與(yu) 快樂(le) 的道路,有點像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有人說,孫悟空不是有本事一個(ge) 筋鬥十萬(wan) 八千裏嗎?幹嘛非要一路九九八十一劫難的去經受那麽(me) 多的苦痛磨折?而孫悟空自己也要受那麽(me) 多的緊箍咒?然而,《西遊記》的好看恰恰也就在於(yu) 這一路的打怪除妖、通關(guan) 渡劫。如果說,人生的道路就像孫悟空一個(ge) 筋鬥就能取到了真經,那之後人生多麽(me) 無趣嗬。這裏有無限的悲,也有無限的喜。“須知人生如說是悲劇,則悲劇之淚中,自有愉悅。人生如說是喜劇,則最高的喜劇,笑中帶淚。”這就是唐君毅先生這本書(shu) 給我們(men) 當下的一個(ge) 啟示。

 

二〇二二年四月十七日於(yu) 封控區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