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緒平作者簡介:陳緒平,男,字子茂,號爾雅台,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北陽新人。長期從(cong) 業(ye) 於(yu) 互聯網科技界,曾任阿裏巴巴資深架構師,現任某上市公司高管。 |
接力正統儒家,重整山河待後生
作者:爾雅台
來源:作者投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二月廿五日己卯
耶穌2022年3月27日
正統儒家的複興(xing) ,蔣慶是第一棒。過去三十年,“以中國解釋中國”是儒家複興(xing) 運動裏,最耀眼的流星。蔣先生之學,可粗分為(wei) 二部分:其一是傳(chuan) 承公羊學脈,其二是承康有為(wei) 的應時改製之學。前者守先待後,功莫大焉。後者爭(zheng) 議頗大,接受人的不多。
其症結其實是從(cong) 康有為(wei) 哪裏就埋下的。康有為(wei) 以孔子改製之義(yi) ,去構想了不少應時的製度變革,卻忽視六經一體(ti) 。製度損益之義(yi) 本來在三禮,秦漢以後逐步演變出《十通》。在這個(ge) 傳(chuan) 統裏,春秋主斷,三禮主製,相得益彰。而康有為(wei) 脫離了這個(ge) 傳(chuan) 統,所以當時就有評價(jia) 其“貌孔心夷”。蔣慶先生則搞三院製、虛君共和之類,顯然也不甚接地氣。但其學對於(yu) 思考公羊義(yi) 理,作沙盤推演,意義(yi) 較大,值得傳(chuan) 承。
所以,現在需要接力第二棒。第二棒是什麽(me) 呢?應該是兼宗漢宋,接通正統儒家學脈。春秋學在漢宋以來的學脈變化是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個(ge) 問題非常重要,如果不搞清這個(ge) 問題,蔣慶之學很快就會(hui) 式微,接不下去。董仲舒還有白虎通都提到了三綱,但何休顯然沒有重視,然而到宋儒那裏則是念念不離三綱?何以故?這才是值得重視的大問題。
有二個(ge) 核心的問題,一是斷正史,一是斷損益。司馬遷從(cong) 董生,也是公羊大家,其作史記開啟了經史會(hui) 通的新進路。其後左氏興(xing) 公羊微,其實皆受史遷“以義(yi) 斷史”的影響。畢竟微言難言,麵對後世曆史愈加複雜的演進,以義(yi) 斷史顯然更為(wei) 有力。故胡氏春秋,與(yu) 公羊微言,路數有顯著的不同。司馬光作通鑒則二種路數兼而綜之。但終歸是以義(yi) 斷為(wei) 主,讀王船山的通鑒論可見其精神氣魄。今人凡以二十四史為(wei) 專(zhuan) 製背書(shu) 的皆是學脈不正,比如餘(yu) 東(dong) 海及弟子。
其二是斷損益。其實從(cong) 荀子論性惡開始,就大致意識到三代禮製很難再複。漢承秦製,二千年來多有損益沿革,宋儒雖說是架漏牽補,但也沒有說能照搬三代。三代之製不可為(wei) ,學三代之道而已矣。三代之道的核心,就是三綱正而萬(wan) 目舉(ju) 。而三綱的核心在宗法,漢儒複古改製,是重新奠定了上層的宗法,朱子作家禮,是厚實了下層的宗法。故王國維作殷周製度論,陳寅恪謂三綱六紀是中華文化之魂,皆守住了正統儒家之學脈。
然西學東(dong) 漸,吾人在古今中西之間一度迷失。張之洞曰保國保種保教也無可奈何花落去。靜安先生憤而跳湖,鶴壽先生寄情柳如是。但曆史很詭吊,吾人依舊承秦製而立國,而崛起。隻是三綱依舊未能正。
現代性商業(ye) 獨大,是其得亦是其失。現代化的很多問題,如養(yang) 老問題、人口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生老病死,這些全球性的症候,都說明恢複宗法的重要性。以宗法為(wei) 主導重構、重建民生治理,是時代的使命。門內(nei) 之治在宗法,門外之治在民法典。這種中國特色的現代性,其實也必將是中華文化對全球治理的貢獻。
民主是現代性的產(chan) 物。從(cong) 一個(ge) 大曆史尺度上看,民主的要旨是擺脫教權(西方),或宗法(中國)。吾人過去二千年,治權構建確實是宗法性的,但今天大勢,宗法下沉民間,上層政治以政黨(dang) 政治為(wei) 特征,以蔣慶先生三重合法性實現更化與(yu) 提升,亦是一種可宜的進路。
總之,以宗法的精神為(wei) 主導去會(hui) 通現代性,重建三綱,重構現代治理體(ti) 係,是正統儒家的使命。所以,秉承正統儒家學脈,解決(jue) “無人”的問題,這是急務,當下的急務。這是第二棒,是未來十年二十年接力的重心。
第三棒是複古改製,三五十年後當有董仲舒再世。蔣慶先生所謂的上行路線,自會(hui) 水到渠成,落地開花。第四棒是再下一個(ge) 五十年乃至百年後,民間的儒學全球化,必有朱子再世,作全球文化宗主。儒學儒家,始終是時代的儒學,時代的儒家。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