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香港抗疫的艱難時分與脫困之道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2-03-13 23:36:54
標簽:香港抗疫
田飛龍

作者簡介:田飛龍,男,西元一九八三年生,江蘇漣水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理事。著有《中國憲製轉型的政治憲法原理》《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合著)《香港政改觀察》《抗命歧途:香港修例與(yu) 兩(liang) 製激變》,譯有《聯邦製導論》《人的權利》《理性時代》(合譯)《分裂的法院》《憲法為(wei) 何重要》《盧梭立憲學文選》(編譯)等法政作品。

香港抗疫的艱難時分與(yu) 脫困之道

作者:田飛龍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香港《明報》2022年3月10日

 

香港抗疫進入“最艱難時刻”:日增確診數破萬(wan) 且高位徘徊,醫院承載力超限,市民生活與(yu) 安全遭受嚴(yan) 重威脅,政府抗疫的整體(ti) 動員與(yu) 細節執行均存在欠缺,社會(hui) 恐慌情緒引發越來越高的民怨、在港資本的營商信心浮動以及港人“北渡”帶來的疫情倒灌效應。香港抗疫,不僅(jin) 事關(guan) 香港每一個(ge) 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涉及到整個(ge) 國家抗疫體(ti) 係的完整性與(yu) 可持續性,以及香港在“一國兩(liang) 製”框架下連通世界、融入發展的戰略大局。

 

在此意義(yi) 上,抗疫是香港當前壓倒一切的管治任務和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香港抗疫因此被提升到國家級任務的層次,習(xi) 近平主席給出了“最高指示”,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壓實主體(ti) 責任,要求中央涉港部門及內(nei) 地相關(guan) 方麵全力支持,有關(guan) 人力、物力資源迅速到位。有著國家支持的強大後盾,香港抗疫的路線和目標應當是清晰確定的,即走出一條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動態清零”之路,實現與(yu) 內(nei) 地可持續的通關(guan) ,並與(yu) 國家共進退逐步實現與(yu) 外部世界的互聯互通。如此,則香港可盡收抗疫保護之利與(yu) 通關(guan) 之便,成為(wei) 中國與(yu) 世界的更好橋梁。

 

 

 

(來源:網易)

 

路線之爭(zheng) :與(yu) 誰共存

 

作為(wei) 官方抗疫目標,“動態清零”早已確立。這是在“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以及融合發展的戰略條件下,香港必然要做的選擇。抗疫路線選擇是大政治,不是社會(hui) 情況或民意暫時傾(qing) 向的簡單比較,也不是程序正義(yi) 的官僚製免責邏輯,更不是強調困難和特殊性的回避主義(yi) ,而是根本價(jia) 值的決(jue) 斷與(yu) 行動。在抗疫路線上與(yu) 國家保持原則一致,並根據香港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建立一整套與(yu) 之相適應的“動態清零”管控體(ti) 係和執行機製,這是香港抗疫的正道,是經濟民生的正確,也是國家政治的正確,更是“愛國者治港”的強有力證明。

 

但香港的實際情況總是複雜的,抗疫路線之爭(zheng) 涉及文化與(yu) 利益的多重鬥爭(zheng) :

 

其一,抗疫路線之爭(zheng) 的大背景是中國“動態清零”與(yu) 西方“病毒共存”的模式之爭(zheng) ,前者生命至上,以政府主導和社會(hui) 自律為(wei) 基礎,實現了全體(ti) 人的安全共存,而後者麵臨(lin) “小政府”的能力缺陷和自由社會(hui) 的對抗習(xi) 慣而無法實現清零,隻能被動選擇“與(yu) 病毒共存”,香港介乎二者之間,左右搖擺,漏洞與(yu) 風險疊加;

 

其二,香港管治體(ti) 係從(cong) 基本價(jia) 值觀及行動意願上偏向於(yu) 西方模式,且以與(yu) 西方優(you) 先通關(guan) 為(wei) 內(nei) 在追求,造成落實港式“動態清零”尤其是全員檢測、精準隔離與(yu) 社會(hui) 基層係統動員方麵三心二意,捉襟見肘,存在僥(jiao) 幸心理與(yu) 不負責任的傾(qing) 向,無法達到“堅定愛國者”的管治能力要求;

 

其三,香港市民社會(hui) 存在對近些年製度變革的不適應和內(nei) 心抵觸,存在對國家權威和國家製度的不認同,存在對西方的價(jia) 值迷思和製度依賴,存在偏重個(ge) 人隱私、個(ge) 人自由與(yu) 權利保護的集體(ti) 心理及行為(wei) 習(xi) 慣,存在對新冠病毒危害性的認知盲區以及對他人與(yu) 社會(hui) 利益的漠視。這些因素相互疊加,造成了香港的“特殊性”,甚至造成了以此特殊性倒逼國家放棄對香港抗疫“清零”要求的僥(jiao) 幸心理,以及期待國家為(wei) 了香港放棄自身行之有效的清零防控體(ti) 係的幻想。

 

有些香港高官以及部分市民似乎忘記了,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時習(xi) 近平主席講過“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抗疫追隨國家,不僅(jin) 是保護每一個(ge) 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是追上國家發展的戰略快艇,與(yu) 之同行。習(xi) 近平主席的“最高指示”終結了香港抗疫的路線之爭(zheng) ,而國家防疫專(zhuan) 家組的現場指導則給香港抗疫體(ti) 係的查漏補缺和係統修複帶來了值得信任的技術支持。香港不能掉隊,香港不是孤軍(jun) 奮戰,政府與(yu) 社會(hui) 需要深刻理解與(yu) 踐行“動態清零”背後的共同體(ti) 保護倫(lun) 理與(yu) 社會(hui) 自律行動的關(guan) 鍵機製。文明社會(hui) 是與(yu) 人共存,而不是與(yu) 病毒共存,更不是與(yu) 自私自利共存。

 

 

 

(來源:網易)

 

社會(hui) 自律:清零之本

 

中央援港防控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於(yu) 2022年2月28日抵達香港開展現場指導,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調研和政策座談,逐步給出了引導香港走出疫情困境的具體(ti) 科學方案。梁組長客觀分析了香港抗疫的優(you) 缺點,提出了“降低病死率”的優(you) 先行動目標。這應該是可以取得社會(hui) 共識的建議。梁組長總結了內(nei) 地“清零”的核心經驗,提出了“這是一場全社會(hui) 廣泛動員的人民戰爭(zheng) ,是個(ge) 全社會(hui) 必須參與(yu) 的係統工程。”從(cong) 本質上看,這是一條“人民抗疫”路線,以共同體(ti) 的共同生存和集體(ti) 行動為(wei) 基礎。

 

從(cong) 國家立場來看,“動態清零”的抗疫核心經驗在於(yu) 生命至上的共同體(ti) 價(jia) 值觀、政府主導的應急管治體(ti) 係以及社會(hui) 自律的共同參與(yu) 機製,缺失任何一環都會(hui) 遭遇失敗。在凸顯小政府與(yu) 自由社會(hui) 的二元對立文化的西方,這是難以想象的。但香港不是完全的西方社會(hui) ,有著“一國兩(liang) 製”的文化與(yu) 製度彈性,“人民抗疫”是可以嚐試的。

 

具體(ti) 而言,“動態清零”路線的主要做法包括:

 

其一,實現重症患者與(yu) 醫療資源的最佳匹配,即梁組長介紹的“四個(ge) 集中”——集中專(zhuan) 家、集中資源、集中病人、集中收治,以最優(you) 醫療資源匹配重症患者,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

 

其二,症狀分級與(yu) 分流機製,重症進入指定的高配醫院,輕症進入專(zhuan) 設的方艙醫院,引導醫療資源的差序匹配,避免無效集中和擠兌(dui) ;

 

其三,社會(hui) 自律參與(yu) ,即每一個(ge) 人都需要被動員起來對社會(hui) 整體(ti) 抗疫做貢獻,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放任疫情傳(chuan) 播;

 

其四,集中統一的政府管控體(ti) 係及有效的執行機製,包括整體(ti) 的抗疫資源收集與(yu) 分配、大規模廣覆蓋的疫苗接種、精準快速的檢測隔離機製、強製性及可追蹤的健康碼機製等。

 

以這些要素衡量,香港現行抗疫體(ti) 係仍有諸多漏洞,仍需政府以緊急法等方式彌補製度缺漏,以社會(hui) 動員和政策導向推進社會(hui) 自律參與(yu) ,以堅定有力的執法、精細的應急管理和人道的照顧措施承擔起抗疫的主體(ti) 責任。

 

其中,社會(hui) 自律是清零模式的靈魂,是抗疫成敗的關(guan) 鍵。隻有充分激發抗疫應急狀態下的政府責任倫(lun) 理和市民自律倫(lun) 理,清零模式的價(jia) 值之魂與(yu) 製度之妙才能深入人心並釋放其實踐功效。

 

 

 

(來源:網易)

 

一國兩(liang) 製:生機之源

 

新冠病毒之危害是立體(ti) 和長期的,絕不是“大號流感”:

 

其一,高感染率及其後遺症,對人的長期健康、生命質量與(yu) 醫療負擔是嚴(yan) 重威脅,年輕人也不能例外;

 

其二,疫苗和特效藥仍然無法獲得科學上的完整證明來終結疫情,病毒變異升級的可能性難以排除;

 

其三,社會(hui) 達爾文主義(yi) 的“病毒共存論”是無奈選擇,絕不是優(you) 選,而“動態清零”是中國國家體(ti) 製、共同體(ti) 文化與(yu) 社會(hui) 自律機製良性互動的結果,內(nei) 含政治美德與(yu) 生命至上的共同體(ti) 倫(lun) 理,值得肯定。事實上,立足“共同體(ti) ”本位的動態清零拒絕拋棄任何一個(ge) 人,不允許淘汰部分人,這是中國文化中“家文化”與(yu) “家倫(lun) 理”的體(ti) 現,是“一國兩(liang) 製”之“一國”在共同體(ti) 價(jia) 值上的胎記。

 

香港抗疫,再次展現了“一國兩(liang) 製”的生機與(yu) 活力:

 

其一,香港與(yu) 內(nei) 地共享源自國家體(ti) 製與(yu) 文化的共同體(ti) 倫(lun) 理,國家絕對不會(hui) 放棄保護香港社會(hui) 及每一個(ge) 香港人,因為(wei) 他們(men) 是同胞,是家人;

 

其二,國家有係統成熟的“動態清零”製度模式和實施經驗,會(hui) 毫無保留地指導和推動香港予以借鑒轉化;

 

其三,共同抗疫前所未有地拉近了香港與(yu) 內(nei) 地各層次的距離,也有助於(yu) 香港社會(hui) 全麵準確理解和認同國家體(ti) 製文化優(you) 勢,從(cong) 而成為(wei) “一國兩(liang) 製”文化教育與(yu) 人心回歸的重大契機;

 

其四,堅持國家指導與(yu) 香港主體(ti) 責任相結合,激發和推動香港社會(hui) 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港式清零之路,是香港抗疫製度優(you) 勢和抗疫科學性的有機結合。

 

一切為(wei) 抗疫讓路,一切虛妄偏見和自私自利為(wei) 共同體(ti) 的健康安全讓路,一切為(wei) 了香港繁榮穩定、全體(ti) 人安全與(yu) 長遠發展利益。這是香港抗疫文化的新高地與(yu) 新境界,是香港的曆史性價(jia) 值進步與(yu) 社會(hui) 重新團結的整合過程。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