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家的秘密和人類的偉(wei) 大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廿三日丁未
耶穌2022年2月23日
人類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自己就是神。
無數人自輕自賤自暴自棄,草菅人命也草菅己命。
——東(dong) 海曰
一
儒家沒有秘密,沒有秘傳(chuan) 。但是,其理“放之則彌六合,卷子則退藏於(yu) 密。”道及高處,微妙隱微之極,極高明而盡精微,非語言文字所能盡,非上智者、盡心者難以領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思議。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能領悟者亦寥寥也,遑論其他人。這就是不隱而隱,不密而密。稱之為(wei) 秘密,亦無不可。
退藏於(yu) 密。一般學者都將這個(ge) 密字理解為(wei) 隱秘的內(nei) 心,未免膚淺化。這個(ge) 密字可不是指內(nei) 心的隱秘,而是形容天命之性的,即可以代表天性。天性非內(nei) 非外,無內(nei) 無外,超越內(nei) 外。人的內(nei) 心是意識心,屬於(yu) 天性的作用和化顯。
天性既是宇宙生命大本大原所在,又是萬(wan) 事之所自出者。彌六合和退藏於(yu) 密,形容祂極於(yu) 至大而無外、入於(yu) 至小而無內(nei) 的特征。宋朝理學家範浚有一篇《性論》,頗為(wei) 可觀,特錄開頭一段共賞:
“天降衷曰命,人受之曰性,性所存曰心。惟心無外,有外非心,惟性無僞,有僞非性。僞而有外者曰意。意,人之私也;性,天之公也,心主之也。意,迷之也。迷而不復者爲愚,知而不迷者爲知,不迷而止焉者爲仁。仁即心,心即性,性即命,豈有二哉。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能盡其心則意亡矣,意亡則寂然不動者見焉,是之謂性。”(《範香溪先生文集》)
這是心性正見,唯於(yu) 意認知不足,不知意有誠不誠之別,不可一概否定也。《宋元學案》祖望案:“此於(yu) 意之義(yi) 未融,然亦自有見。”
性天具有形而上性。在語言文字力所不及的範圍內(nei) ,吾已經將性天明明白白地講出來了。但大多數人照樣聽不懂更聽不進,這就是性天的隱秘性,也很好地凸顯了語言的局限性。
語言既是明道最重要的工具,又有其不可擺脫的局限性。故對於(yu) 語言,既不能輕視,又不能過於(yu) 依賴。儒者如果有傳(chuan) 道授業(ye) 的機會(hui) ,必須輔之以相應的行為(wei) 實踐,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言教身教統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道家強調道不可道,知者不言,過於(yu) 輕視語言的作用,不足為(wei) 訓。語言當然非道,卻是傳(chuan) 道授業(ye) 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通往常道至關(guan) 重要的橋梁。子曰:“吾與(yu) 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顏回發揮的前提是孔子與(yu) 回言,甚至言終日。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也是大迦葉聽釋尊說法已久,師弟之間才能目交心通。若是沒有老婆心切的日常熏陶,初相見就拈花,是不可能實現以心傳(chuan) 心的。
性天即太極,即昊天上帝和造物主。太極乾元掛帥而乾坤一體(ti) ,具有五性:一統一性,萬(wan) 物資始於(yu) 太極,統一於(yu) 太極;二健動性,生生不息,至誠無息;三虛寂性,太虛絕跡,大寂絕聲;四超越性,形而上者謂之道,超於(yu) 萬(wan) 象,超越一切;五潛在性,道在器中,潛在萬(wan) 物,潛在一切,無所不在。或者說,太極一以貫之,貫於(yu) 宇宙萬(wan) 物一切現象。五性合一。
二
太極是健動與(yu) 虛寂的統一而以健動為(wei) 第一性。佛道兩(liang) 家不知此,誤以虛靜空寂為(wei) 道體(ti) 第一性征,雖得乎道,得之不圓。分而言之,天道地道,乾元坤元,但儒家不是二元論,必須明白地道是從(cong) 屬性的。《坤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明乾元則坤隨之,執坤元則難免產(chan) 生所知障,障礙對天道的認證。縱然能證,難以圓證。
吾嚐言,佛教是正而不中,大而無當,高而有漏。天有道而人有倫(lun) ,而佛教不能致力於(yu) 五倫(lun) 建設,此其漏一;人道政為(wei) 大,政治禮為(wei) 大,而佛教不能用心於(yu) 王道禮製,此其漏二;禮本於(yu) 太一,太一是乾元掛帥,乾健坤順,大生廣生,而佛教不能允執此生生不息、至誠無息之中道,有淪空滯寂之嫌,此其漏三。
第三漏又是根本性之漏,此處一漏則無所不漏。故東(dong) 海批評佛教,盡精微而未能至廣大,極高明而未能道中庸。當然,正因為(wei) 佛教有漏,方成其為(wei) 出世大法,在儒門之外別開新麵,另極其妙。
佛友老象問:“兄可否答老象一小疑?道家言無,釋法言空,似都歸虛化寂,故姑以0視之;獨儒門剛正中健,致力應世,若以數字表之,是否稱一?一者,獨一無二也,是乎?”
東(dong) 海答:佛道兩(liang) 家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體(ti) 之虛靜空寂和乾健生生是無礙統一的。道體(ti) 即太極,乾坤一體(ti) 而以乾為(wei) 主。太極即一,無極即0,0可以是對一的形容。並非一之上或之外還有0。老子言道生一,不知道即一也。儒家不講0,隻講一,如一以貫之,禮本於(yu) 太一等等。
又問道體(ti) 是一是零,是有是無。東(dong) 海答:道體(ti) 無形無跡無象,不僅(jin) 無顯在之象,亦無意識、人格等等一切隱性現象,故可說為(wei) 空或無。但是,這個(ge) 空無,非謂道體(ti) 不存在。就存在而言,祂又是有,這是不能空無化的。故宋儒言,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佛教主流亦以執空為(wei) 忌,強調“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介子許”雲(yun) 。
天乙廳友言:“儒釋道三教都博大精深,但三教有序,儒居首”雲(yun) 。此言是也。在政治上,儒家不僅(jin) 宜居佛學道學之前,也宜居西學馬學和一切學術之前。佛道兩(liang) 家居前,有礙於(yu) 人道之常;自由主義(yi) 居前,有礙於(yu) 天道之彰。
儒佛道西,一方麵可以道並行而不悖,一方麵有必要分清主次、主輔和主客關(guan) 係。儒家必須占據主體(ti) 文化、主導思想地位,而這個(ge) 主位有必要受到諸家的尊重承認。這就必須把道理講清楚,辯明白,讓佛道西諸家心悅誠服,甘為(wei) 輔統,也讓天下萬(wan) 世明白儒家當仁不讓的原因。
儒是仁本主義(yi) ,佛是佛本主義(yi) ,道是道本主義(yi) ,西指西學,特指人本主義(yi) 。新王道一主三輔,仁本主義(yi) 為(wei) 主,其它三家為(wei) 輔,共建文明,共進大同。至於(yu) 其它文化學說,無論正邪,在仁旗之下都享有言論信仰自由。
佛教以謗佛為(wei) 地獄大罪,又喜歡將異議和批判冠以謗佛的罪名。韓愈因為(wei) 《諫迎佛骨》而遭到不少佛徒的抨擊,不斷強調韓愈下地獄。也曾有佛友提醒東(dong) 海,不要異議佛教和釋尊,以免死後下地獄。東(dong) 海齒冷之。儒家之理論自信、道德自信和大光明境,即使釋尊亦有所不及,豈一般佛徒所能理解!
曾想象與(yu) 釋尊、老子相見的情景。釋尊與(yu) 老子之間或會(hui) 有所辯論,麵對吾之異議,應該是雙雙含笑不語。吾儒得乎天人之中,對於(yu) 所有學派宗派具有壓倒性的理論優(you) 勢。兩(liang) 位尊長雖辯才無礙,但自有其誠,不會(hui) 像佛道後學那樣狡辯,但也不會(hui) 認同於(yu) 吾,否則就沒有佛道兩(liang) 家了。他們(men) 除了無可奈何的苦笑,沒有更好的應對之法了。當然,兩(liang) 家信徒必然將釋尊老子的苦笑看成高深莫測的清高,嘿嘿
三
太極作為(wei) 中華形而上學的核心,是宇宙生命的本質,堪稱乾坤大秘。唯圓證太極,才能天地人三通。揚雄說:“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通天地人,意謂通達天道地道人道。通地而不通天人曰佛道,通人而不通天地曰人本主義(yi) 。唯儒家三通,兼備佛道和人本主義(yi) 三大正學之優(you) 而無其弊。
宋朱震《漢上易傳(chuan) 》說:
“自萬(wan) 物一源觀之謂之性,自稟賦觀之謂之命,自通天地人觀之謂之理,三者一也。聖人將以順性命之理,故分一而為(wei) 三,曰隂陽,曰柔剛,曰仁義(yi) ,以立天地人之道,蓋互見也。易兼三才而兩(liang) 之,六畫而成卦,成卦則三才合而為(wei) 一。知隂陽、柔剛、仁義(yi) 同源於(yu) 太虛,則知性;知天道曰隂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yi) ,則知命;知仁義(yi) 即天之隂陽,地之柔剛,則知性命之理。”
這段話就是天地人三通之言,非知性知天者莫能言也。自萬(wan) 物一源觀之謂之性,這個(ge) 性兼天地之性和天命之性而言。萬(wan) 物一源,源於(yu) 此性;萬(wan) 物一體(ti) ,即此性體(ti) ,即生命本性、宇宙本體(ti) 也。
唯聖賢才能三通,唯盡心才能成為(wei) 聖賢。能盡心自能知性知天,唯盡心才能知性知天。八條目都是盡心的方法。聖賢未必有機會(hui) 治國平天下,但必有治平的強大能力和強烈追求,必然盡心盡力永不放棄。沒有治平追求者,成不了聖賢。
唯有三通者,才能圓滿認識生命的本來麵目,知道人類的無比偉(wei) 大。
有一句西方名言:“一個(ge) 人真正偉(wei) 大之處,就在於(yu) 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並非毫無道理,但已經被用爛了庸俗化了。特此唱個(ge) 反調:一個(ge) 人真正偉(wei) 大之處,就在於(yu) 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偉(wei) 大。生命的偉(wei) 大根源於(yu) 本性的偉(wei) 大,萬(wan) 物皆備於(yu) 我的偉(wei) 大,此非小人所能理解和想象。我的偉(wei) 大你想不到,你的偉(wei) 大你不知道。
隻有認識到自己的偉(wei) 大,才能不為(wei) 欲牽,不為(wei) 物役,不為(wei) 形羈,不為(wei) 富貴所淫、貧賤所移、威武所屈,雖千萬(wan) 人吾往矣。隻有認識到自己的偉(wei) 大,才能真正珍愛生命,自愛自尊自立自強,進而愛人立人,成人成物,大愛無疆,財成輔相,與(yu) 天地參。隻有認識到自己的偉(wei) 大,才能成為(wei) 偉(wei) 大的人。
在道德界,聖賢是最中正美好的神。聖賢居於(yu) 師位,必能培養(yang) 最好的人才,仁智勇三德兼備;聖賢居於(yu) 王位,必能建成最好的製度,自由和秩序雙優(you) 。在政治界,聖王是最光榮的神。
而在宇宙界,人類就是最偉(wei) 大的神。
《左傳(chuan) ·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yu) 神。”意謂人民是神的主人,因此聖王先成就人民然後才致力於(yu) 侍奉神靈。東(dong) 海學舌曰:夫人,神之主也。遺憾古往今來絕大多數人不知自尊自貴,淪為(wei) 物奴神奴。注意,神字多義(yi) ,這裏的神指鬼神、神靈。如果神指昊天上帝,人就是神之子,並且是最珍貴者。
說人類就是最偉(wei) 大的神,並非否認人類中敗類多多的現實。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聖人,並非不知街頭有盜賊;《孝經》說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並非不知人類有賤類。要理解吾這句話,一要具備宇宙視界,可讀東(dong) 海《人是宇宙最美神,仁是人道最高的尺---東(dong) 海客廳論天人》、《從(cong) 地球文明到星空文明----人類發展大趨勢簡論》諸文;二要具有心性眼光,可讀《天地之間吾最帥----東(dong) 海客廳論性天》諸文。
2022-2-23餘(yu) 東(dong) 海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