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文化傳(chuan) 統 聚焦傳(chuan) 承創新
——“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項目介紹
作者:劉大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首席專(zhuan) 家,山東(dong) 大學終身教授、講席教授,中國周易學會(hui) 終身榮譽會(hui) 長)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辛醜(chou) 臘月廿二日丁醜(chou)
耶穌2022年1月24日
“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項目,是一項大型的文獻編纂工程,是對近代以來易學研究的總回顧,是對百餘(yu) 年來易學成果的檢索、保存、甄選與(yu) 傳(chuan) 承,是對中國古典學術現代轉型的聚焦與(yu) 總結,更是對易學未來發展的期許和展望。
近代以來,有哪些易學成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讓文物說話,讓曆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曆史研究和傳(chuan) 承,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代表。近代以來,易學以不同的研究麵貌,積累了豐(feng) 碩的成果,有必要加以係統整理和研究。
本著接續傳(chuan) 統的文化自覺,2005年至2009年,山東(dong) 大學易學與(yu) 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搜集、審閱、甄選近現代易學論文1500餘(yu) 篇,重排為(wei) 《百年易學菁華集成(初編)》論文集,於(yu) 2010年付梓。但限於(yu) 當時的人力、物力,知而未見、未知未見的易學文獻大有所在。2010年底,“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相關(guan) 工作得以繼續開展。
“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項目首先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近代以來,有哪些易學成果?為(wei) 製作較為(wei) 完善的成果總目,我們(men) 進行了三方麵工作:其一,逐條篩選已出版近現代文獻目錄中的易學條目;其二,總結兩(liang) 百多個(ge) 易學關(guan) 鍵詞,逐一檢索海內(nei) 外數據庫、圖書(shu) 館等網絡資源;其三,製作近現代易學家名錄,逐一檢索其論著,補充所闕。我們(men) 共搜集易學文獻目錄40730餘(yu) 種,共210餘(yu) 萬(wan) 字。
隨後,我們(men) 對所知文獻進行了搜集:已數字化的盡可能獲取電子資料;沒有數字化的按館藏前往複製並掃描保存;罕見或珍貴的文獻,也嚐試購買(mai) 原件。經過努力,我們(men) 共收集到易學文獻35180餘(yu) 種(尚缺5500餘(yu) 種)。項目成果包括六大部分:(一)《百年易學編年總目》,係對近現代易學成果的目錄匯總,共計40730餘(yu) 條,210餘(yu) 萬(wan) 字;(二)《百年易學文章分類目錄》,係對百餘(yu) 年來易學文章的專(zhuan) 業(ye) 分類,按研究主題分為(wei) 九大類、110餘(yu) 小類;(三)《百年易學菁華集成》初編及續編,是在分類目錄的基礎上,對能夠展現近現代易學成就與(yu) 特色的菁華文章之甄選,初、續兩(liang) 編共收錄文章3000餘(yu) 篇,總計5000餘(yu) 萬(wan) 字;(四)《百年易學文章全文》,共計31480餘(yu) 篇;(五)《百年易學著作全文》,共計2350餘(yu) 種;(六)《百年易學碩博論文全文》,共計1350餘(yu) 篇。
由此,我們(men) 切實解答了“近代以來,有哪些易學成果”這一問題。
有哪些優(you) 秀的易學成果?資料性工作結束後,我們(men) 按研究主題,將所有易學文章分為(wei) 《周易》通論、《周易》經傳(chuan) 、易學史、《周易》哲學、《周易》象數、《周易》與(yu) 術數、易學文獻、《周易》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周易》與(yu) 現代學科九大類,每大類下再設小類,共計110餘(yu) 項。
以分類結果為(wei) 基礎,我們(men) 甄選能夠代表各主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文章1500餘(yu) 篇,匯編為(wei) 《百年易學菁華集成(續編)》,約3000萬(wan) 字。這些文章,是在文獻齊備的基礎上,在相同研究主題文獻的比較中,結合年代與(yu) 作者代表性,反複討論、調整而成的結果,應能展現近代以來的易學成就與(yu) 學術特色。
《百年易學菁華集成》的“初編”與(yu) “續編”,在三萬(wan) 多篇近現代易學文獻中,甄選三千餘(yu) 篇菁華,實際回答了“有哪些優(you) 秀的易學成果”這一問題。
易學研究如何傳(chuan) 承創新?百餘(yu) 年來的優(you) 秀易學成果,是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對傳(chuan) 統易學的大反思、大總結與(yu) 新詮釋。通覽這些成果,其核心關(guan) 切是:在“中西古今”的變局中,如何實現易學的傳(chuan) 承創新?
近代以來,發生了以經學範式瓦解和分科範式建立為(wei) 核心的中國古典學術變革。由分科視域重新審視、研究《周易》,逐漸成為(wei) 現代易學研究的新傳(chuan) 統。從(cong) 經學範式到新學範式,這一轉型當然有其積極意義(yi) ,然而也有可商榷之處。例如,時有對《周易》進行割裂的、片段化的研究,甚至出現隨意發揮、奇見迭出等情況。
總結百餘(yu) 年來易學研究的經驗與(yu) 教訓,我們(men) 期許的當代易學經典範式,應是充分吸收經學和新學優(you) 勢,而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當代易學傳(chuan) 承創新必須遵循的原則。
我們(men) 希冀以易學為(wei) 典範,通過對百年成果的匯總、梳理與(yu) 精選,銜接起傳(chuan) 統與(yu) 當下,超越近代以來的反思,為(wei) 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添加一份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