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榛】冬至吃湯圓、聖誕節、臘八節等的來曆(附諸節日曆法考原)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1-12-23 00:50:57
標簽:冬至、聖誕節、臘八節
林桂榛

作者簡介:林桂榛,贛南興(xing) 國籍客家人,曾就學於(yu) 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yu) 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問學中國經史與(yu) 漢前諸子,致思禮樂(le) (楽)刑(井刂)政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並自名其論爲「自由仁敩與(yu) 民邦政治」。

冬至吃湯圓、聖誕節、臘八節等的來曆(附諸節日曆法考原)

作者:林桂榛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摘要:聖誕節實是冬至節日與(yu) 宗教結合的產(chan) 物。冬至是天正,臘日是地正,元旦是人正,古人曾都作歲首看待。臘八節實是大寒節,端午節是夏至節,與(yu) 清明節相近的寒食節是古人迎火辰而禁火的耕種節。

 

冬至吉祥!冬至是古人的大日子,要祭南天、拜太陽,甚至作為(wei) 元旦(如同過年)。臘八節其實是古人的大寒節,端午節是古人的夏至節,與(yu) 清明節相近的寒食節是古人迎火辰而禁火的耕種節(在十月曆法的冬至日後3月108天),這些在漢代就有相關(guan) 禮俗了。

 

《尚書(shu) 》說的“三正—五行”,五行不是金木水火土或金木水火土之行,而是周年分十月五運的黃道天時之行,是天上十日、扶桑十鳥傳(chuan) 說所反應的堯舜到禹夏間的十月製曆法(孔子謂夏時簡便可取,極合黃道節氣);三正即天正、地正、人正,天正的標誌是黃道冬至(太陽最低),地正的標誌是大地大寒(溫度最低),人正的標誌人間元旦(日子新年),太陽輻射拐點、大氣溫度拐點、曆法計算拐點有時間差。

 

古人過年的曆法日子有別,年字本來就是禾實之象,收割收成謂年字,若五穀豐(feng) 登、六畜興(xing) 旺謂年。秦朝是秋收過年,商朝是夏季麥收過年,彝族曾經收割水稻時過年。今天的過年或春節曆法,是漢代奠定的。

 

冬至吃湯圓,或跟黃道一圈、太陽與(yu) 時歲回來寓意有關(guan) 。

 

(林桂榛2021.12.21早上)

 

 

 

上圖為(wei) 兩(liang) 個(ge) 金文“旬”,一個(ge) 甲骨文“旬”。旬就是太陽走一圈謂旬,古人一年十個(ge) 月(禹夏曆法),若十日輪出、扶桑十烏(wu) ,後來衍變為(wei) 十天一旬,十天幹一旬,旬若巡,巡一回,周年太陽黃道周天一巡也。冬至日,包餃子,吃湯圓或混沌,包一圈,走一巡!(十天幹本義(yi) 或即十月一巡也)

 

(林桂榛2021.12.21晚上)

 

所謂“聖誕節”又快要到了,聖誕節實是冬至節日與(yu) 宗教結合的產(chan) 物,是人為(wei) (荀子曰偽(wei) )的產(chan) 物,它的時間實質是冬至日前後,古羅馬叫太陽神誕辰或農(nong) 神節,並不是什麽(me) 聖人或神誕生日。

 

可參英國Ashton John《A Righte Merrie Christmasse》(1894)、德國Mehling Marianne《聖誕節探源》(中譯1992)、邵誌擇《從(cong) 外國冬至到聖誕節》(2018)三書(shu) 。

 

梁漱溟等說中國文明早熟(沒搞宗教),天文曆法文明早熟與(yu) 天道論真實清晰於(yu) 之有很大貢獻。中國天文曆法的先進,是科學史家公認的,李約瑟承認,羅素貶低希臘天道論。

 

學友問:臘八是不是也跟節氣有關(guan) ?應曰:查資料,臘八是臘月(末月)初八,有資料說是佛教節日,又有說跟漢代冬至起第3個(ge) 戌日臘祭有關(guan) 。

 

假設12.21日冬至且為(wei) 子日,戌排第11,則第3個(ge) 戌日為(wei) 冬至起第33日,相當於(yu) 當今1月23日左右(33減10),若此曆為(wei) 臘八則是什麽(me) 黃道刻度,值得研究。假設冬至子日成立,則漢俗該戌日習(xi) 俗相當於(yu) 舊曆今年除夕(1.31)前的9天。

 

傳(chuan) 統節日的時令還原,要盡量換算到黃道時令上(即孔子所謂夏時得天正),有時更能戳穿古老民俗節日的曆法淵源真相(曆法是演變的,黃道星宿還有歲差呢),如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聖誕節。臘八如果有秦漢臘祭習(xi) 俗淵源,應該是年前時刻,大概年前十來天左右,後固定為(wei) 臘月初八,若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九月九重陽。

 

黃帝禹夏以來,冬至日其實是黃道歲首(即三正中的天正),冬至日後30天左右,一定是接近漢代年末了。臘八,應該是年末前的重要節日,如何與(yu) 初八日及煮粥結合成習(xi) 俗,如何演變來的,要查資料學習(xi) 。

 

夏曆近天正,孔子沒說錯。冬至歲首,十月五行360日,餘(yu) 5—6日為(wei) 年末置閏。數學簡潔高明,如《論語》曰:天子曆數執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尚書(shu) 》曰: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林桂榛2021.12.07傍晚)

 

又仔細查了一下古籍資料,基本可以確定臘八節與(yu) 遠古臘祭有一定淵源關(guan) 係。秦漢等遠古臘祭實是冬至30天後的節氣,相當於(yu) 今天的大寒,有祭祀,有燕飲,交陰陽(低溫轉折日),驅熱病,祀灶神(若冬至改火),待春回,有若新年,《後漢書(shu) 》曰臘日前大儺(nuo) 及送大寒習(xi) 俗,《史記》曰“臘明日,人眾(zhong) 卒歲,一會(hui) 飲食,發陽氣,故曰除歲”。

 

用《尚書(shu) 》“三正—五行”的概念體(ti) 係,冬至是天正(太陽軌道拐點),臘日是地正(大地陰陽轉折點),元旦是人正(人類曆法拐點),所以古人曾將冬至、臘日、元旦三個(ge) 節日都作歲首看待,非常重要。《說文》說臘月戌日為(wei) 臘日,戌訓滅也,與(yu) 大寒節氣及相關(guan) 古民俗吻合,隻是後來曆法變化等而固定在臘月八,一如夏至節固定在五月五。

 

據古書(shu) 記載,二月二民俗來源於(yu) 二月社日活動,二月二就是天氣暖和的漢代曆法二月初,唐代為(wei) 二月初一,宋代為(wei) 二月初二。三月三上巳,巳訓已訓實,是寒食清明後十來天的出行祓禊踏春日子。

 

假設冬至日為(wei) 戌日到亥日12地支日裏,則第三個(ge) 戌日是冬至日後推22~36天左右,也即在今大寒前12天左右搖擺,與(yu) 當今曆法的臘八基本吻合。周年曆法變化及不知何時確定初八定數,如同不知何時確定端午日為(wei) 初五定數也,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定數類似之。

 

總之,可以確定臘八的源頭就是大寒節氣日,即為(wei) 周年曆數大地陰陽轉換點,地正之日也。熬粥施舍,可能若燕飲及驅寒殘俗也,又與(yu) 佛教等結合,具體(ti) 曆史流變情況另研究。

 

(林桂榛2021.12.07深夜)

 

有曰:西方的聖誕節竟然和冬至節氣也有關(guan) 係呀,漲知識了!

 

應曰:聖誕節原型其實就是冬至過大年吃宴會(hui) 、拜太陽神,聖誕節也大吃大喝,若中國古人冬至過大年。如今,冬至、臘八若小年,其理一也。年者,收成也,跟吃貨有關(guan) 。Ashton John《A Righte Merrie Christmasse》(1894)這書(shu) 說得很清楚,聖誕節源於(yu) 古羅馬冬至前後的農(nong) 神節,農(nong) 神節其實就是過大年。

 

(林桂榛2021.12.22下午)

 

【附諸節日曆法考原】
 
214↓距冬至108日寒食節清明節與夏曆、迎辰、改火、春耕等
https://mp.weixin.qq.com/s/HP7AUr6VmH846v0Nw2RUOg
215↓廢除朔望月農曆與保存24節氣不衝突,黃帝禹夏曆即不考慮朔望月
https://mp.weixin.qq.com/s/TutTj8HpmOJaWGJkh6I0tw
226↓【讀書記劄】五行十幹與夏曆,冬至日的黃道與節氣起點
https://mp.weixin.qq.com/s/ff2jY_qoSMD7uu_DZUQ4Cg
253↓孔子攜童浴風沂雩與遠古上巳節、祓禊禮及寒食、清明曆法問題
https://mp.weixin.qq.com/s/eRzN1AgLJw_xajc8Z-_-gQ
258↓清明談傳統:寒食、上巳、修禊、夏曆、火正、炎帝、灶神等
https://mp.weixin.qq.com/s/z6go9aWK5e99iX2kwaB8Kw
318↓端午曆法考:端午節源於夏至日或迎接夏至日
https://mp.weixin.qq.com/s/KhsPCKFcU0kD2DwpmmkvSA
319↓端午曆法補考:漢代丙午為端午之俗實取黃道夏至日
https://mp.weixin.qq.com/s/fgoKdJr0IxD2Akj2DOIWyg
320↓再言端午:端午節源於夏至,聖誕節源於冬至
https://mp.weixin.qq.com/s/y79rmPVi4W52M874JZrzkA
326↓聖誕節(12.25)源於冬至禮日祭天,基督教附會累積之
https://mp.weixin.qq.com/s/FbRzhNVZT8U1lFTtqhqxEA
526↓冬至吃湯圓、聖誕節、臘八節等的來曆(附諸節日曆法考原)
https://mp.weixin.qq.com/s/ZbIbGnqH7XTSMy2-KsZYXw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