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海濤作者簡介:姚海濤,男,西元一九八一年生,山東(dong) 高密人,山東(dong) 大學哲學碩士。現為(wei) 青島城市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先秦儒家哲學、荀子哲學。 |
斯文恒久遠 經典伴我行
——一名經典誦讀班成員的瑣憶
作者:姚海濤(青島城市學院)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山東(dong) 大學報》2021年第31期(總第2229期)月末版第H版“藝術人生”欄目
今年夏天,我差旅途中路過母校山東(dong) 大學,遂與(yu) 易學與(yu) 中國古代哲學中心的張克賓兄小聚。張兄與(yu) 鄙人碩士同班、同宿舍,同窗共讀三年,上學時有著諸多共同言語,結為(wei) 摯友。畢業(ye) 後,二人雖分散東(dong) 西,但經常交流。張兄一直是我學術上的榜樣,如今他已是山大齊魯青年學者。席間,他提到顏師炳罡的“《經典伴我同行:經典誦讀二十五周年紀念》征文活動”,建議我寫(xie) 點回憶性的文字。因為(wei) 我們(men) 兩(liang) 人都曾是經典誦讀班的學生,如今從(cong) 事的專(zhuan) 業(ye) 都是中國哲學。我覺得可以寫(xie) 一寫(xie) ,紀念那一段值得回憶的時光。回家之後,我又猶豫了,覺得自己人微言輕,寫(xie) 紀念文字,意義(yi) 可能不大。但思量再三,最終決(jue) 定寫(xie) 一寫(xie) ,為(wei) 了曾經的過往,為(wei) 了當年讀的永恒經典,為(wei) 了顏老師的辛勤付出,同時,也為(wei) 了紀念經典對我人生帶來的改變。我想,作為(wei) 當年普通的經典誦讀班中的一員,追憶過往,便是意義(yi) 。
2004年的秋天,記得那是個(ge) 下雨天,我來到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報到入學,進入中國哲學專(zhuan) 業(ye) 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wei) 儒家哲學。何其幸運,能進入百年名校,能接觸到傳(chuan) 統經典,能遇到包括顏師在內(nei) 的一眾(zhong) 哲學院的老師們(men) :授業(ye) 恩師苗潤田先生,上課時叫我“小夥(huo) 子”的王新春教授,講授老莊哲學的丁原明教授,剛剛歸國加盟山大為(wei) 我們(men) 講授專(zhuan) 業(ye) 外語的謝文鬱教授,還有隔壁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大咖何中華教授……為(wei) 了這次回憶,我找到了2007年畢業(ye) 時的“就業(ye) 推薦表”,看到了當年所學的主要課程。回憶將我拉回十四年前,課程中的《儒家文化與(yu) 當代社會(hui) 》《荀子導讀》等的任課教師便是顏老師,這些課程對我的影響太大了。《荀子導讀》的課堂筆記,我保留至今。記得《荀子導讀》課,當時沒有教材,我們(men) 去圖書(shu) 館借,所以上課用的《荀子》版本五花八門。同學們(men) 從(cong) 洪家樓校區圖書(shu) 館借的是197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荀子簡注》,封麵無圖案,是淡灰泛藍色的。顏老師用的則是北大注釋組1979年由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荀子新注》,封麵有圖案,是更深一點的藍色。此課程為(wei) 我種下了研究荀子的種子,讓我如今陪著《荀子》這本經典一直往前走,直接決(jue) 定了如今我的研究方向便是荀子哲學。
上學期間,最讓我驚訝的是,顏老師開了一門神奇的課——《經典誦讀》。每到學期初,顏老師將寫(xie) 著經典誦讀時間、地點、內(nei) 容的一塊小黑板放在學院門口。周五晚上7點,“不占學分、不占學時、來去自由”的經典誦讀課在當時哲社學院二樓(如今已屬外語學院的樓),由顏老師帶領大家誦讀、講解。當時讀的最多要屬四書(shu) ,比如上學期讀《論語》,下學期讀《孟子》。所以,顏老師“顏四書(shu) ”的名號也就不脛而走。
對於(yu) 山大學子來說,準備一本《四書(shu) 章句集注》,就可以進入課堂,品味經典了。對於(yu) 當時的我來說,這一形式固然非常新穎,但我甚至覺得顏老師開這樣一個(ge) 班,是冒險的舉(ju) 動。顏老師當時已是知名博導、教授,何必作此出力不討好之舉(ju) ?要是沒人來上課,豈不是會(hui) “打臉”“跌份兒(er) ”嗎?要知道,上經典誦讀班全憑自覺自願,全憑著學生一腔子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而這熱情到底能夠維持多久呢?帶著一種不可理解的疑惑,我參加了經典誦讀班。
隨之而來帶給我的,就是“震撼”了。周五白天,洪家樓教堂裏的鍾聲響了,一群鴿子在廣場上空盤旋。周五晚上,經典誦讀班真火啊,次次爆滿。不僅(jin) 有文學院、哲學院的文科生,還有數學學院、控製學院的理工科生來誦讀,甚至還有山東(dong) 經濟學院(現山東(dong) 財經大學)的學生慕名前來。作為(wei) 哲社學院學生的我們(men) ,竟然還有不少搶不到座的時候。我們(men) 就到隔壁教室去搬凳子。有時教室人實在太多,教室裏的凳子放不下了,我們(men) 就在教室後麵站著,手中捧著《四書(shu) 章句集注》,跟著顏老師的節奏,讀著、聽著、思索著。
顏老師上課時非常有激情,發言往往振聾發聵,他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禮敬之心,讓所有在場的學生深受感染。記得他經常和我們(men) 講,你們(men) 在座的,畢業(ye) 之後很多要走上教育工作崗位,你們(men) 有機會(hui) 一定要大力弘揚傳(chuan) 統經典。他還經常講,儒家文化是中國人的生命底色。記得他在山東(dong) 友誼出版社出版過一本專(zhuan) 著《生命的底色》,是“當代博士生思辨集粹書(shu) 係”的一種。每每聽罷顏師之“棒喝”,心中陡然升騰起一種責任感與(yu) 使命感。顏師炳罡的教誨,我從(cong) 來不敢忘記,也不會(hui) 忘記。
事後想來,此種形式的經典誦讀課程,隻有像山東(dong) 大學這樣有著百年文化底蘊深厚的學府才能開得起來,也隻有像顏老師這樣有古儒之風、有授課熱情與(yu) 個(ge) 人魅力的老師才能帶火經典誦讀。
畢業(ye) 之後,我來到了現在的工作單位,一幹就是十四年。我一直在默默關(guan) 注著顏老師,關(guan) 注著網絡上關(guan) 於(yu) 他的新聞——提倡“民間儒學”,每年孔子誕辰日帶領學生祭拜孔子,編寫(xie) 《荀子研究》等等。我也學著像顏老師一樣,在工作單位任孔子學堂主講教師,在國學社開設經典誦讀課程。當然,我做得遠遠不夠,我會(hui) 以顏老師為(wei) 榜樣,在傳(chuan) 統文化普及與(yu) 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最後,讓我以一首小詩結束對經典誦讀班的回憶吧。
憶他年顏師授課有感
洪樓鍾聲今何如?猶憶蘭(lan) 陵是周五。
禮義(yi) 文理荀卿子,雅文辯慧顏四書(shu) 。
性雖愚魯忝就列,煥若發蒙掃躊躇。
崔琰已留述初賦,一漚入海終歸樸。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