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敏 王文書】千年回響:詩歌裏的董仲舒 ——(唐)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欄目:依仁遊藝
發布時間:2021-11-17 18:39:39
標簽:張說、董仲舒、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千年回響:詩歌裏的董仲舒

——(唐)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來源:“代你沐春風 ”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十月十三日己巳

          耶穌2021年11月17日

 

酬崔光祿①冬日述懷贈答

 

唐·張說(yuè)

 

 

太極殿②眾(zhong) 君子,分司洛城。自春涉秋,日有遊討。既而韋公③出守,茲(zi) 樂(le) 便廢。頃因公宴,方接詠言。崔光祿述誌論文,首貽雅唱。諸公嘉德敘事,鹹有報章。若夫盛時、榮位、華景、勝會(hui) ,此四者古難一遇,而我輩比實兼之。至於(yu) 精言探道,妙識發義(yi) ,戲謔而逢規戒,指諷而見師表。益過三友,豈易得乎?謂膏澤傍潤,芝蘭(lan) 久襲,韋公近之矣。以文會(hui) 友,以友輔仁,崔公近之矣。其餘(yu) 尋聲響答,望形影赴。故亦浚碧池之漣漪,增瑤林之沃若。是用綴集,勒成一卷,永存幾閣之玩,無忘歡好之時焉。

 

徐陳④嚐並作,枚馬⑤亦同時。

各負當朝譽,俱承明主私。

夫君邁前侶(lv) ⑥,觀國騁奇姿。

山似鳴威鳳⑦,泉如出寶龜⑧。

才雄子雲(yun) 筆⑨,學廣仲舒帷⑩。

紫綬11拂三寺12,朱門臨(lin) 九逵13。

昔我含香14日,聯爾縉雲(yun) 15司。

朝攜蘭(lan) 省16步,夕退竹林期。

中路一分手,數載來何遲。

求友還相得,群英複在茲(zi) 。

留台17少人務,方駕18遞尋追。

涉玩懷同賞,沾芳憶共持。

迎賓南澗飲,載妓東(dong) 城嬉。

春郊綠畝(mu) 秀,秋澗白雲(yun) 滋。

名畫披人物,良書(shu) 討滯疑。

興(xing) 來光不惜,歡往跡如遺。

歲晏19罷行樂(le) ,層城20間所思。

夜魂燈處厭,朝發鏡前衰。

忽枉崔駰什21,兼流韋孟詞22。

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wei) 師。

齊戒23觀華玉,留連24歎色絲(si) 25。

終慚起予者,何足與(yu) 言詩26。

 

注釋
 
①崔光祿:指崔湜(shí),字澄瀾,定州安喜人,今河北定縣,出身於博陵崔氏安平房,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曾與張說一起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光祿,官名。唐朝設光祿大夫、左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皆為無職事的散官。
 
②太極殿:皇宮的正殿,重要國事活動都在太極殿內進行。詩中泛指朝廷。
 
③韋公:唐代詩人韋嗣立,字延構。長安年間,拜授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④徐陳:指漢代的徐幹和陳琳,同為“建安七子”。《魏誌》中記載:“文帝為五官郎將,北海徐幹,廣陵陳琳,並見友善。”
 
⑤枚馬:漢代著名辭賦家枚乘、司馬相如的並稱,借指才華出眾。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中:“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
 
⑥前侶:前路結伴而行的人。
 
⑦威鳳:瑞鳥。舊說鳳有威儀。
 
⑧寶龜:古代用以占卜吉凶的龜。
 
⑨才雄子雲筆:文章才氣勝過揚子雲的文筆。揚子雲,名揚雄,西漢辭賦大家,與司馬相如齊名。
 
⑩學廣仲舒帷:學問廣博超過下帷講誦的董仲舒。
 
11紫綬:紫色絲帶。古代高級官員用作印組,或作服飾。
 
12三寺:林立的建築群落。
 
13九逵:四通八達的路。
 
14含香:古代尚書郎奏事答對時,為去穢而口含雞舌香,所以常用“含香”指侍奉君王。
 
15縉雲:古代官名。傳說黃帝時夏官為縉雲,並以為族氏。唐代以縉雲為兵部之別稱。張說另一首《嶽州宴別潭州王熊》詩之二中:“縉雲連省閣,溝水遽西東。”
 
16蘭省:即蘭台。指秘書省。
 
17留台:指古代帝王因故離京,奉命留守京師之官及其機構。古代稱禁城為台城,所以稱留台。唐宋時在陪都、行在所都設有留守的官職。
 
18方駕:兩車並行,亦指比肩,媲美。與“並駕齊驅”之意相通。
 
19歲晏:一年將盡時。白居易《觀刈麥》詩:“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亦指人至暮年。
 
20層城:古代神話中昆侖山上的高城,泛指仙鄉。
 
21崔駰(yīn)什:崔駰的文章。什,泛指詩篇、文卷。崔駰,東漢文學家,字亭伯,少時與班固、傅毅齊名。竇憲為車騎將軍,崔駰任主簿。竇憲性情驕恣,崔駰屢次進行勸阻,皆不聽。著有《達旨》等作。
 
22韋孟詞:韋孟的詩詞。韋孟,西漢詩人,任劉戊傅,劉戊參與七國之亂以前,韋孟作《諷諫詩》,對戊的荒淫跋扈進行諷諫。
 
23齊戒:同“齋戒”。古人在祭祀或舉行典禮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絕嗜欲,使身心潔淨,以示虔敬。
 
24留連:留心,用心琢磨。
 
25色絲:指絕妙好辭,猶言妙文。
 
26終慚起予者,何足與言詩:最終自己感覺很慚愧,沒能受到啟發,哪裏能夠像孔子對子夏說的能一起討論《詩經》呀。這句化用《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何晏《集解》引包鹹曰:“孔子言子夏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子夏以《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請教夫子,孔子言“繪事後素“,子夏隨即對曰:”禮後乎?”,孔子受到啟發,誇讚子夏可以開始論《詩》了。後借指教學相長,受到別人啟發之意。

 

翻譯

 

 

朝堂上的眾(zhong) 多君子,分別掌管洛陽城各個(ge) 部門。自春天到秋日,每天都有遊玩探訪。不久韋公嗣立出為(wei) 太守,這種遊樂(le) 才停止。近來因為(wei) 公宴,才可接續吟詠。崔光祿著述心誌撰寫(xie) 文章,首先留下文雅的和唱。各位君子才德美好,都寫(xie) 有佳作美文。像盛世盛時、令名尊位、華美時光、盛大聚會(hui) ,這四者合聚,自古難以遇到,而我輩卻著實兼而擁有。至於(yu) 大家的精深之言說,探討之論述,微妙之見識,闡發之大義(yi) ,著實高妙,詼諧有趣的談論中亦有規勸告誡,指摘譏諷中可見為(wei) 師之風範。孔子曾說“益者三友”,哪就那麽(me) 容易遇到呢?所謂滋潤土壤的雨水,靠近了可以被潤澤,與(yu) 芷蘭(lan) 香草同居,時間久了,香氣相襲,韋公,就如同那雨水和芷蘭(lan) 呀。以文交友,以友輔助仁德,崔公,即是輔仁的益友呀。其餘(yu) 的人就像按聲音尋找回響一樣應答,跟著身體(ti) 如影子般前行。所以我的詩文也隻是擴廣碧水池塘泛起的漣猗,增加仙境的潤澤一樣。因此將詩文連綴成集,編為(wei) 一卷,永遠存放在幾案書(shu) 閣來研讀玩誦,表示不忘記曾經的歡樂(le) 美好時光罷了。

 

漢代徐幹、陳琳同興(xing) 起,枚乘、司馬相如亦並稱,皆是俊傑才出眾(zhong) 。

各自承負朝廷美譽,全都蒙受聖君恩寵。

與(yu) 君結伴遠行,任我遊;瑰麗(li) 神奇的國土,縱馳騁。

高山回響猶如威鳳鳴叫,清泉奔湧宛如寶龜出遊。

好友之文勝過揚雄的才氣,學問廣博超越下帷講誦的董仲舒。

顯達之威覆蓋林立的三寺,富貴之家臨(lin) 近通達的大路。

憶往日,同朝為(wei) 官含香奉君王。

清晨攜手同行於(yu) 蘭(lan) 台,傍晚休息共退於(yu) 園林。

奈何中途一旦分別,相隔數年遲遲不得相見。

所幸還得好友相伴,眾(zhong) 多英才尚在身邊。

留台事務少又閑,得以並駕常遊玩。

戲水時,念你們(men) 同遊共賞;

遇美景,回憶曾經共同的誌向。

迎接賓客在南水邊暢飲,車載著歌女在東(dong) 城嬉戲。

春日踏青到郊外,田園綠意苗秀美,

秋天遠足在山澗,白雲(yun) 悠悠兩(liang) 不厭。

人俊景美畫中遊,文辭精妙解疑問。

興(xing) 致正濃不覺時光流淌,歡樂(le) 逝去往事猶失落。

年歲將盡人將暮,身處仙鄉(xiang) 有所思。

深夜孤燈處,精神漸厭倦。今朝明鏡前,白發滿鬢邊。

猛然警醒:白白讀了崔駰之勸文,韋孟之諫詩。

縱是曲高益和寡,為(wei) 善代代是榜樣。

修身養(yang) 性潔如玉,切磋感歎好文章。

終自慚愧未啟發,不敢輕易與(yu) 言《詩》。

 

鑒賞

 

這是一首應和贈答之作。作者張說(公元667年—公元730年),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字道濟,一字說之。由範陽(河北涿州)遷到河南,從(cong) 此為(wei) 洛陽人。張說早年參加製科考試,策論為(wei) 天下第一。聖曆初(公元698年)奉命,與(yu) 張昌宗、李嶠、沈佺期、劉知幾、宋之問、崔湜等26人一起參與(yu) 編修《三教珠英》。長安初年,升任鳳閣舍人。曾拜中書(shu) 令,封燕國公。張說脾氣暴躁,與(yu) 同僚關(guan) 係不和睦,而且生性貪財,因此遭到彈劾,被免去中書(shu) 令,後被迫致仕。死後追贈太師,諡號文貞。張說一生前後三次為(wei) 相,執掌文壇三十年,為(wei) 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yu) 許國公蘇頲(tǐng)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據史書(shu) 記載,長安年間,張說與(yu) 崔湜還有眾(zhong) 多文人官員一起參與(yu) 編撰《三教珠英》,韋嗣立曾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張、崔、韋三人同朝為(wei) 官,相互交好。後韋嗣立由京官自請為(wei) 汴州刺史。這首詩是酬贈崔湜的詩作,詩中既有當時同朝為(wei) 官的共同追求和誌向,亦有回憶往日遊山玩水吟詩唱和之樂(le) 趣,既有眼前行樂(le) 之暢快,亦有慨歎年華逝去之感傷(shang) 。由詩友之文采,聯想到交友之道,讚歎友人之才情,寫(xie) 盡春華秋實之美景。可謂“詩酒趁年華”,高歌須縱情,有友來相伴,時日且珍惜。

 

詩中一句“才雄子雲(yun) 筆,學廣仲舒帷”,借漢代董仲舒和揚雄來誇讚詩友的文采超人,學識淵博。揚雄是漢代與(yu) 司馬相如齊名的辭賦家,合稱“揚馬”,揚雄文筆精妙,才情過人。古詩中多將揚雄和董仲舒並舉(ju) ,讚其才學和品行。董仲舒在下帷講誦,精研公羊《春秋》,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董仲舒學問廣博,精通五經,是漢代的經學大師。並以此為(wei) 基礎構建儒家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仁義(yi) 禮智信“五常”思想,以經學述王道政治,匡正君主。同時融合道、墨、法、陰陽、名等諸家學說,構建博大精深的漢代新儒學,奠定了此後兩(liang) 千多年間,經學、儒學在中國思想史中的主流地位和價(jia) 值導向。詩句借說友人的才情文筆超過古人揚雄和董仲舒,雖然有誇張的成份,但足以證明董仲舒對於(yu) 後世文人的影響。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