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軍 王振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邏輯演進及其係統化過程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21-11-09 17:10:52
標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邏輯演進及其係統化過程

作者:吳慶軍(jun) 王振中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2021年第10期

 

當今世界麵臨(lin) 風險日益增多,麵對動蕩不安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破解人類困境的理想方案。梳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形成脈絡和邏輯演變過程,探究其理論來源,總結其構成要素和理論係統化過程,意義(yi) 重大而深遠。為(wei) 此,本文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論述進行了全麵梳理,提煉精髓要義(yi) ,還原其邏輯演進過程,展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係統化、理論化、實踐化的過程。重點從(cong) 兩(liang) 個(ge) 角度來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邏輯演進,即從(cong) “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區域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角度進行闡述,並概括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理論來源及其構成要素並繪製理論體(ti) 係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僅(jin) 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科學內(nei) 涵,而且善於(yu)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係統化、理論化、實踐化等方麵做出了重要的曆史性貢獻。

 

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疫情無國界,任何國家都難獨善其身,各國命運聯係更加緊密。危機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表達中國願與(yu) 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共建美好世界的真誠願望。這次抗擊疫情充分證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偉(wei) 大現實意義(yi) ,符合世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曆史和哲學的高度對“人類社會(hui) 何去何從(cong) ”這一時代命題進行深入思考,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倡議,多次深刻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聚焦其本質、論證其基本原則、闡發其實現路徑、提出其實現條件、指出其具體(ti) 實施措施,從(cong) 而形成了完整係統的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體(ti) 現了全人類的價(jia) 值追求。如同曆史上偉(wei) 大思想和理論的形成,都經過產(chan) 生、發展和完善過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也經曆了從(cong) 概念到理論體(ti) 係的演變過程。本文嚐試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闡述進行全麵梳理,提煉其精髓要義(yi) ,還原其曆史邏輯演進過程以及其思想係統化、理論化升華的全過程。

 

一、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概念演變

 

“共同體(ti) ”存在多義(yi) 性。馬克思認為(wei) 人類的共同體(ti) 有三種,“部落共同體(ti) ,即天然的共同體(ti) ”、“虛幻的共同體(ti) ”和“真正的共同體(ti) ”。而“自由人聯合體(ti) 才是真正的共同體(ti) ”。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體(ti) 與(yu) 社會(hui) 》書(shu) 中提出:“共同體(ti) 的理論出發點是人的意誌完善的統一體(ti) ”。“共同體(ti) ”概念經過了馬克斯·韋伯、費林等人的演繹,變得越來越泛化和模糊化。國際學術界關(guan) 於(yu) 共同體(ti) 研究雖然很久,有關(guan) 共同體(ti) 的定義(yi) 多達90個(ge) ,但至今沒能給出統一清晰的定義(yi) ,以至於(yu) 後續一些學者雖然有所討論和研究,但基本處於(yu) 理論概念層麵,並未產(chan) 生顯著的社會(hui) 影響力。

 

“命運共同體(ti) ”概念始於(yu) 黨(dang) 的十七大,起初是用來描述一個(ge) 中國框架下大陸與(yu) 台灣特殊關(guan) 係的,來說明雙方政治製度雖然差異巨大,但彼此命運緊密相連息息相關(guan) 。黨(dang) 的十七大報告提到“十三億(yi) 大陸同胞和兩(liang) 千三百萬(wan) 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ti) ”。2011年國務院白皮書(shu) 提及“不同製度、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2012年習(xi) 近平擔任十八大報告起草組組長。黨(dang) 的十八大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意識”。

 

習(xi) 近平主席2013年出訪莫斯科,第一次正式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倡議”,並賦予“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以科學完整的涵義(yi) ,此後多次係統論述。黨(dang) 的十九大認為(wei) 應該“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寫(xie) 入聯合國決(jue) 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一係列講話和文章,首次確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科學而完整的涵義(yi) ,並提出構建的基本原則、世界觀、方法論、依靠力量和具體(ti) 實施路徑,進而將“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從(cong) 概念升華為(wei) 理論體(ti) 係,並廣泛付諸全球範圍內(nei) 的世界性實踐。可見,從(cong) “共同體(ti) ”發展到“命運共同體(ti) ”,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意識”,最後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概念逐漸清晰完善,並從(cong) 概念升華為(wei) 理論,最終付諸實踐。從(cong) “共同體(ti) ”,到“命運共同體(ti) ”,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一概念推進過程充分顯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形成發展的曆史邏輯演變路線。

 

 

 

圖1: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概念演進圖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區域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逐級拓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具有世界高度和全人類曆史視野,不僅(jin) 在政治上追求互信,在經濟上追求共贏,更在安全上追求互助,在心理上追求認同。從(cong) 地域空間實踐上來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層次遞進的結果,其邏輯順序是從(cong) 一國之內(nei) 、到兩(liang) 國之間、再到多國區域,最後是世界上所有國家。

 

首先是立足中國國內(nei) ,打造“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追求祖國統一。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概念,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自此,“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概念正式確立。然後是著眼兩(liang) 國之間打造“中國與(yu) 鄰國兩(liang) 國命運共同體(ti) ”,追求兩(liang) 國間的命運與(yu) 共、培養(yang) 好兄弟和好夥(huo) 伴。如,巴基斯坦是中國天然的好兄弟,成為(wei) 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ti) 的首選國家;中俄兩(liang) 國做好鄰居和好夥(huo) 伴等。接著是麵向周邊地區,打造“中國與(yu) 周邊地區命運共同體(ti) ”,追求中國與(yu) 周邊地區的睦鄰友好關(guan) 係,如“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東(dong) 亞(ya) 共同體(ti) ”。繼而是麵向世界各地區,打造“中國與(yu) 世界地區命運共同體(ti) ”,如“中非命運共同體(ti) ”“中拉命運共同體(ti) ”“中阿命運共同體(ti) ”“金磚國家命運共同體(ti) ”。“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ti) ”“亞(ya) 洲命運共同體(ti) ”“亞(ya) 太命運共同體(ti) ”。最後是打造全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也就是說,從(cong) 一國、到兩(liang) 國、再到多國、最後到全世界,逐步擴大共識,最終才可能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樣逐級遞進的實踐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現實可操作性。

 

 

 

圖2: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構建的層級圖

 

三、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三大理論來源

 

世界上大多數有影響力的成熟理論基本都會(hui) 有理論來源,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亦是如此。

 

理論來源之一:馬克思共同體(ti) 思想

 

馬克思認為(wei) ,“部落共同體(ti) ,即天然的共同體(ti) ”。在馬克思看來,天然的共同體(ti) 將隨著商品經濟崛起而消失,隨之產(chan) 生政治共同體(ti) ,即資產(chan) 階級的政治共同體(ti) 。但是這種資產(chan) 階級的政治共同體(ti) 絕不代表全社會(hui) 成員共同利益。對於(yu) 勞動人民來說,它是虛幻的共同體(ti) 。因而,馬克思隨後提出真正的共同體(ti) 的概念。他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一書(shu) 中給出了共同體(ti) 的最高形式,即自由人聯合體(ti) 是真正意義(yi) 上的共同體(ti) 。自由人聯合體(ti) 與(yu) 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在社會(hui) 形態上是統一的。

 

曆史唯物主義(yi) 表明,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是共同體(ti) 形態發展的關(guan) 鍵決(jue) 定因素。隨著生產(chan) 力的發展,共同體(ti) 的形式隨之發生改變。在世界範圍內(nei) ,從(cong)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向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過渡乃至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的漫長曆史時期,世界應該建立什麽(me) 樣的共同體(ti) ,馬克思經典作家並沒有論述。當今世界生產(chan) 力水平發展極不均衡,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弱勢與(yu) 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強勢的現實世界中,如何建立現實中世界的共同體(ti) ?馬克思經典作家也沒有論述,這就成為(wei) 一個(ge) 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正是建立在現實世界的生產(chan) 力水平發展極不均衡和世界格局“資強社弱”的基礎上,世界範圍內(nei) 由資本主義(yi) 向社會(hui) 主義(yi) 漫長過度時期,提出的可實現、可操作的共同體(ti) 理論。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麵世界正義(yi) 大旗可以團結世界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wei) 世界範圍內(nei) 社會(hui) 主義(yi) 最終戰勝資本主義(yi) 做好充分準備。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就是通向馬克思真正共同體(ti) (自由人聯合體(ti) —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的過渡階段、現實階段和必經階段。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最高階段和終極目標就是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自由人聯合體(ti) )。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是馬克思共同體(ti) 思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吸收了馬克思共同體(ti) 思想精華,並加以發展、補充、完善和創新,因而具有較高的理論創新價(jia) 值。

 

理論來源之二: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關(guan) 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論述中,十分注重吸收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精華,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是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的精髓是儒家“和合”思想和大同理想。“和”是和諧、和平、祥和,其主要表現為(wei) 以和為(wei) 貴、有容乃大的情懷。“合”是聚合、合作、融合,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對和平、和睦、和諧社會(hui) 的向往,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的理想。和而不同是儒家文化的價(jia) 值理念。主張和衷共濟、四海一家,倡導和而不同、以和為(wei) 貴、求同存異、包容互補、和諧共存、萬(wan) 邦和諧、天下大同,展現了和諧理念和天下情懷,植根於(yu) 中華民族精神之中,融入在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兩(liang) 千多年前,中國古代重要典籍《禮記·禮運》中就描繪了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大同世界是對未來世界的美好追求。到了近代,康有為(wei) 著《大同書(shu) 》描繪“大同世界”,譚嗣同讚同“大同之治”。偉(wei) 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則由大同世界理念演化出天下為(wei) 公的思想。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蘊含著幾千年以來中華民族所形成的世界觀和價(jia) 值觀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邏輯的當代延伸。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的“和”“合”價(jia) 值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思想基石。因此,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是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是對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的吸收和揚棄。

 

理論來源之三:曆屆黨(dang) 中央的外交思想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提出了“三個(ge) 世界劃分”理論,明確了中國是第三世界,並強調中國團結第三世界,盡量爭(zheng) 取第二世界合作,進行反帝反霸鬥爭(zheng) ,形成了較為(wei) 係統的外交戰略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ti) ,其外交思想包括“反對霸權主義(yi) ,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鄧小平將對外開放和維護世界和平聯係在一起,以開放促發展,以發展促和平,以和平促開放。若中國想要和平發展就首先要反霸權主義(yi) ,以此爭(zheng) 取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黨(dang) 的十三屆四中全會(hui) 以來,以江澤民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ti) ,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他還指出“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穩定,經濟要發展,社會(hui) 要進步,成為(wei) 當今世界的主旋律”。

 

黨(dang) 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總書(shu) 記的黨(dang) 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世界”。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意識,各國追求本國利益時應該兼顧他國合理關(guan) 切,各國謀求本國發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繼承了毛澤東(dong)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wei) 代表的曆屆黨(dang) 中央的外交思想後,正式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倡議”,發展成係統理論並付諸具體(ti) 實施,這是對曆屆黨(dang) 的領導集體(ti) 的中國特色國際關(guan) 係理論的繼承和發揚光大。

 

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提倡的是人類共同價(jia) 值——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過上幸福生活、有尊嚴(yan) 的生活。此觀點既和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相契合,也和中華文明共同體(ti) 的天人合一、天下為(wei) 公、和而不同、大同社會(hui) 的理念相融合,並與(yu) 毛澤東(dong)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wei) 代表的曆屆黨(dang) 中央的外交思想有著內(nei) 在的一致性和繼承性。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三大理論來源如圖所示:

 

 

 

圖3: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三大理論來源構成圖

 

四、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構成要素

 

通過梳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相關(guan) 論述,總結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具體(ti) 構成要素如下:

 

1.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科學內(nei) 涵

 

2013年,習(xi) 近平主席在俄羅斯演講首次闡發“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科學內(nei) 涵:“人類生活在同一地球村裏,生活在曆史與(yu) 現實交匯的同一個(ge) 時空裏,越來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2017年,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他又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顧名思義(yi) ,就是每個(ge) 民族、每個(ge) 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係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yu) 共,努力把我們(men) 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這個(ge) 星球建成一個(ge) 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這是關(guan) 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最明確和最全麵的表述。此後以此為(wei) 基礎多次表述,雖略有差異,但精神實質都是一致的。

 

2.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四項原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共商、共建與(yu) 共享以及共贏的四項原則。2013年在俄羅斯演講時他說到共同掌握、共同商量、共同遵守的原則,即“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各國主權範圍內(nei) 的事情隻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隻能由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共同商量來辦。這是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國際社會(hui) 應該共同遵守”。2014年中阿合作論壇,他又提出“共商、共建與(yu) 共享”原則。2015年亞(ya) 非領導人會(hui) 議,他再次倡導“共建、共享與(yu) 共贏”原則。上述這些原則可綜合概況為(wei) “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四項原則,並在2015年亞(ya) 歐八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宣言中得到確認。目前這四項原則已獲得了世界絕大數國家的認同。四項原則是一個(ge) 完整的鏈條,既互為(wei) 條件又相互促進。世界從(cong) 對抗、爭(zheng) 鬥、顛覆、殘殺向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轉變,是人類走向真正新型文明的重要標誌。

 

3.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通理念

 

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演講時,習(xi) 近平主席講到,各國應做和睦相處的好鄰居、同舟共濟的好朋友、休戚與(yu) 共的好夥(huo) 伴,做到“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2014年11月,在東(dong) 道主夥(huo) 伴對話會(hui) 上,他又談到“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兩(liang) 次論述標誌著“五通”理念已經形成。政策溝通可以讓不同國家形成共同戰略,取得建設共識。設施聯通能夠是通過基礎設施加信息化,建立起經濟發展走廊和渠道。貿易暢通可以促進國際產(chan) 能更好地合作,做到共同體(ti) 產(chan) 業(ye) 互補,形成互利共贏。貨幣流通則能夠促成共同體(ti) 廣泛使用人民幣和當地貨幣,避開使用美元,從(cong) 而逐漸去美元霸權。民心相通就是通過人民之間交流,讓共同體(ti) 接受更加包容的多元文化。五通理念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形成了係統的經濟外交架構,使各國經濟聯係更加緊密,各國間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也更加廣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到“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wei) 亞(ya) 洲騰飛的兩(liang) 隻翅膀,那麽(me) 互聯互通就是兩(liang) 隻翅膀的血脈經絡”。因此,“五通”理念的實施實際上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具體(ti) 實踐路徑。

 

4.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觀理念

 

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至此,“五觀”理念已經形成。以往舊世界秩序的價(jia) 值觀多表現為(wei) 利己主義(yi) ,人類共同體(ti) 的價(jia) 值觀取向於(yu) 此不同,是弘義(yi) 融利。2019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認為(wei) 應該“人類優(you) 先”,強調“不應把一己之利淩駕於(yu) 人類利益之上”,這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豐(feng) 富和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從(cong) 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旨在為(wei) 世界人民謀福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五觀理念為(wei) 全球治理體(ti) 係重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價(jia) 值判斷。

 

5.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維構建

 

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論壇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倡導從(cong) “政治、經濟、文明、安全、國際事務”這五個(ge) 維度去著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即“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政治互信是首要條件,經濟共贏是基本途徑,文明互鑒是堅固紐帶,安全相助是具體(ti) 保障,國際協作是行動方案。這實際就是設計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位一體(ti) ”的總布局,從(cong) 五個(ge) 方麵推動國際社會(hui) 朝向更加包容均衡發展和公平正義(yi) 的方向邁進,實現合作共贏。

 

6.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個(ge) 共同體(ti)

 

201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打造利益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2016年10月,在同金磚國家領導人會(hui) 晤時,他又指出“金磚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既是息息相關(guan) 的利益共同體(ti) ,更是攜手前行的行動共同體(ti) ”。2020年3月,他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時新提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五個(ge) 共同體(ti) 的關(guan) 係為(wei) :利益共同體(ti) 是基本前提,責任共同體(ti) 是必要條件,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是安全條件和基本保障,行動共同體(ti) 是具體(ti) 落實和付諸實踐,命運共同體(ti) 是最終目的和落腳點。

 

7.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個(ge) 世界

 

2017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五個(ge) 世界,即:“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ge) 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ge) 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ge) 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ge) 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ge) 清潔美麗(li) 的世界”。其中,持久和平世界是政治目標,共同繁榮世界是經濟目標,普遍安全世界是安全目標,開放包容世界是開放目標,清潔美麗(li) 世界是健康環境目標。“五個(ge) 世界”真實地繪製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宏偉(wei) 的壯麗(li) 藍圖,指引著人類不斷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它是通向馬克思所說的真正共同體(ti) -自由人聯合體(ti) (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過程中,在現實世界可以達到實現的具體(ti) 美好目標。

 

五、結論

 

綜上所述,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主要包括科學內(nei) 涵、四項原則、五通理念、五觀理念、五維構建、五個(ge) 共同體(ti) 和五個(ge) 世界,這些理念相互聯係、相互支撐,從(cong) 而使得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成為(wei) 係統化的理論體(ti) 係,如下圖所示:

 

 

 

圖4: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理論體(ti) 係圖

 

科學內(nei) 涵解決(jue) 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什麽(me) 的問題。四項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基本原則,它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方法論,主體(ti) 堅持共建、過程堅持共商、結果堅持共享、結局堅持共贏。共商原則解決(jue) 了怎麽(me) 建的問題,共建解決(jue) 了建什麽(me) 的問題,共享和共贏原則解決(jue) 了為(wei) 誰而建的問題。五觀理念是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治理觀,它解決(jue) 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價(jia) 值取向。五通理念是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它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具體(ti) 實踐路徑。五維構建指從(cong) 政治、經濟、文明、安全和國際事務這五個(ge) 角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它顯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五個(ge) 具體(ti) 行動領域。五個(ge) 共同體(ti) 是利益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行動共同體(ti) 、衛生健康共同體(ti) ,它指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具體(ti) 表現形式。五個(ge) 世界是持久和平世界、普遍安全世界、共同繁榮世界、開放包容世界、清潔美麗(li) 世界,它表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多元立體(ti) 目標。科學內(nei) 涵、四項原則與(yu) 五觀理念、五通理念、五維構建、五個(ge) 共同體(ti) 、五個(ge) 世界之間相互邏輯支撐形成完整理論體(ti) 係的不同側(ce) 麵和不同理論支撐點。如同輝煌理論大廈的幾個(ge) 重要棟梁支柱,共同撐起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宏偉(wei) 理論大廈。

 

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曆史邏輯和價(jia) 值邏輯的完美統一,具有嚴(yan) 密完整的內(nei) 在運行規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倡議”,並闡發“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科學內(nei) 涵。他把“馬克思共同體(ti) 思想”同“中華文明共同體(ti) 思想”完美結合,同時繼承曆屆黨(dang) 的中央外交思想,最終融合、升華形成了完整係統的習(xi) 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具有較高的理論創新價(jia) 值。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通向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社會(hui) 的現實橋梁和必經階段。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概念形成,有一個(ge) 從(cong) “共同體(ti) ”向“命運共同體(ti) ”,再向“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概念邏輯演進過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具體(ti) 實踐,有一個(ge) 從(cong) “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向“區域命運共同體(ti) ”,再向“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逐級拓展過程,一步一個(ge) 腳印,步步為(wei) 營,具體(ti) 實施,已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因而具有較高的實踐價(jia) 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善於(yu)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做到知行合一,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科學內(nei) 涵、係統化、理論化、實踐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性貢獻。

 

此次疫情爆發喚醒了世界人民逐漸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以其強大感召力,穿透疫情陰霾,照亮人類未來發展之路,呼喚人類走向新型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將成為(wei) 引領新時代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並成為(wei) 世界人民戰勝疫情的強大精神武器。世界各國人民隻要守望相助,相互支持,就能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精神合力和戰鬥力,最終戰勝病毒,共同迎接人類更美好的未來。隻有各國人民共同努力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才能解決(jue) 各種全球性危機,也隻有各國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來促進自我更好發展,才可以推動世界繁榮穩定持續發展和持久和平,最終實現大同世界。


吳慶軍(jun) ,曲阜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社科院博士;王振中,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