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桂榛作者簡介:林桂榛,贛南興(xing) 國籍客家人,曾就學於(yu) 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yu) 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問學中國經史與(yu) 漢前諸子,致思禮樂(le) (楽)刑(井刂)政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並自名其論爲「自由仁敩與(yu) 民邦政治」。 |
就荀子論材性資樸唱和二首584言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九月初七日癸巳
耶穌2021年10月12日
●聞姚林諸子辨“本始材樸”聯句
性樸性惡又性善,偽(wei) 與(yu) 不偽(wei) 兩(liang) 重天。
孔聖告子開本初,荀卿仲舒有嘉言。
染蒼染黃積靡致,為(wei) 堯為(wei) 桀修養(yang) 連。
小人推諉爭(zheng) 多寡,大儒擔當無後先。
艦船破浪借風水,箭簇擊敵憑弓弦。
莫學趙構懼金兵,魂魄丟(diu) 在海中崦。
(蘭(lan) 陵焦子棟 2021.10.11,84言)
●和焦子棟老師言樸美荀500言
性有道德否,冰火兩(liang) 重天。
各自立場說,各家腦削尖。
仁義(yi) 禮智聖,孟子最愛言。
五者他謂性,欲性不與(yu) 焉。
(孟子五德自稱五行,德謂天道形於(yu) 內(nei) 而貫天人,荀子辟之。思孟派謂善隻是人道,德才是天道。)
高妙性德論,宋儒繼續衍。
搭個(ge) 理氣說,更扯太極篇。
情欲之類也,氣質之性言。
理義(yi) 道德者,天地性本元。
本元性即理,即理更即天。
五材連陰陽,太極無極摶。(tuán)
(五材是金木水火土,鄒衍稱五德以狀天運,若以名五星體(ti) 。詳見詩後所附“五行注”500餘(yu) 言。)
萬(wan) 物貫性理,人心萬(wan) 法撚。(niǎn)
本有與(yu) 體(ti) 用,虛靈道禪閂。
說過孟朱統,且言孔荀傳(chuan) 。
性近習(xi) 遠也,習(xi) 慣成自然。
積習(xi) 可化性,習(xi) 性由偽(wei) 攢。(cuán)
血氣心知身,性偽(wei) 作為(wei) 轉。
天性實資樸,本性由材栓。
豈有什麽(me) 性,離材自翩躚。
軀材有良莠,本性德無關(guan) 。
道德在做作,善惡由偽(wei) 攬。
材性善惡雜,抽象太極言。
二者異質也,不可八卦聯。
且除善惡邊,還有樸資間。
資樸性偽(wei) 作,作為(wei) 觸正偏。
壞事壞心眼,使壞侵人權。
好行好心腸,積德美名添。
若夫荀卿子,駁孟不善言。
無善材性樸,作為(wei) 治亂(luan) 延。
告荀本常識,性不以德言。
誰知漢儒病,就喜善惡喧。
篇中有善惡,資樸不察觀。
不善改作惡,劉向演大篇。
性由資樸起,一改惡開端。
性為(wei) 倫(lun) 理〇,一變負數篡。
善惡大陷阱,董後牢牢栓。
奇葩性惡論,大儒西漢冤。
不直不利材,矯擾直利扳。
無善變為(wei) 善,亦是作為(wei) 擔。
不善無禮義(yi) ,義(yi) 理修辭銜。
資樸不善起,性偽(wei) 合作遷。
滑稽惡→善,奇葩天方譚。
撇樸言惡偽(wei) ,劉後八卦盤。
我曾作詩文,拜焚卿墓前。
校正性惡篇,闡發卿真詮。
荀卿地下知,千悲淚潸然。
一祭文字至,知音遂開顏。
資樸材性近,作為(wei) 習(xi) 相遠。
自修加師法,治道周孔言。
儒學有要義(yi) ,禮樂(le) 㓝政攢。(cuán)
盡倫(lun) 盡製也,荀學來複還。
(林桂榛 2021.10.11,個(ge) 別仄聲收韻)
【五行注】孟子五德說是深刻的精神哲學/性天信念,也是想當然的道德世界/理論圖景,荀卿學宗批曰“僻違無類,幽隱無說,閉約無解”,即材劇誌大,聞見雜博,案往造說,法而不統。原始五行概念非指鄒衍金木水火土五物,亦非指孟子仁義(yi) 禮智聖五德,而是指孔子易學、荀子天論裏描述天道運行、陰陽損益的曆數五行,此行者天運天行也,此五者十五時曆也,若四時九解之屬也,合稱陰陽四時五行也。孟子以人德比天道五行,鄒子以物德比天道五行:前者以仁義(yi) 禮智聖比天道五行,後者以金木水火土比天道五行;前者謂五德在天人間上下同存同流同行故亦自稱五行,後者謂天運天行的交替循環若金木水火土五物之生剋性能或德性故就自稱五德。實際上,孟子五行是五德且五人德之屬耳,鄒子五行是五德且五物德之屬耳,並且鄒衍的金木水火土當時不自稱五行(稱五德),反而孟子的五德率先自稱五行以比天齊天通天也。然而真正言天行的原始五行,實是前述孔荀天道曆數五行而已,該五行以十五計分黃道或黃道周年,周年置閏取整360日並分十幹,一幹36日再3分每支12日若一節氣,十幹再2除則兩(liang) 幹六支72日若一季度,四時五行,天行氣運,寒暑燥濕,陰陽損益,大化不已,萬(wan) 物生息,此即孔子所謂“變化遂成萬(wan) 物”的“大道/天道”也。孔子知天文、明天道、精曆法、諳易學,“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附論說】荀子的湮沒,是章太炎所說“俱分進化”之曆史墮落發展的最好印證或鮮明活例。戰國理智科學型思想或哲學在荀子那裏達到最高峰,後經漢魏以來日益疏落,玄學哲學尤其道德玄思反而日益高漲(中國古代道德哲學並沒有發展出近代歐洲道德學說的進展,並沒有洛克、休謨、亞(ya) 當斯密水平,甚至很多地方連古希臘亞(ya) 裏士多德倫(lun) 理學書(shu) 水平幾分之幾都困難)……今天還有人站在抽象本體(ti) 本源論套子上(山崗上)批荀子大本已失、道德無著,簡直活在黑格爾或培根之前的歐洲哲學時代或中世紀上帝教時代,或者(於(yu) 荀書(shu) )沒有經過科班的經學章句咬字學習(xi) ,就會(hui) 入套不出套,法眼固定,以情傳(chuan) 色,悲乎!——荀子是道德善惡或賢不肖皆是偽(wei) 所致,是性偽(wei) 合的結果,善惡皆如此而已,得知性偽(wei) 分性偽(wei) 合,論性篇說得很清楚,製陶製木句說得最清楚。
(林桂榛 2021.10.11)
〖下有論荀唱和詩約50首(鏈接)〗
【詩賦】荀卿贊十二章(480言,兼和楊海文教授)
【詩賦】孟荀善惡太極歌(林桂榛,60行600言)
【詩賦】“五行”正源歌(林桂榛,40章800言)
【詩賦】孟荀性偽(wei) 掐句,性樸善惡胡謅(油歌十二首)
孟荀哲學歌辨:通天達性有軻孟,積偽(wei) 成德是況荀(十首)
孟軻牛儒造勢,天賦仁義(yi) 禮智(五一假日和詩)
【詩賦】孟荀紛爭(zheng) 五謅與(yu) 荀卿性論二和(姚海濤 林桂榛)
【詩賦】就性辯荀唱和詩兩(liang) 首(周啟榮 林桂榛)
【孟荀大義(yi) 】孟荀爭(zheng) 鋒,仁義(yi) 共隆;推性尚偽(wei) ,性偽(wei) 別崇
【雜辭短偈】盛世大秦,孫卿瞽歌;佹詩並賦,以樂(le) 以憂
於(yu) 荀子假象,於(yu) 孟子淺象;善惡太極圖,哲學遺禍無窮!
【經學大義(yi) 】五行問題曆2000餘(yu) 年未破鄒子學術羅網
【經學大義(yi) 】“易”與(yu) 孔子天道哲學(孔子易道哲學揭要)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