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寧】我與《論語》的故事

欄目:青春儒學
發布時間:2021-08-20 01:06:31
標簽:《論語》的故事

我與(yu) 《論語》的故事

作者:樊登寧

來源:“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七月初八日乙未

          耶穌2021年8月15日

 

“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編者按:樊登寧同學今年春季學期上過我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當他得知我們(men) 堅持誦讀《論語》的活動後,表示很感興(xing) 趣,也希望自己有機會(hui) 學習(xi) 經典。於(yu) 是,他選擇加入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每天按時群內(nei) 打卡誦讀。今天,2021年8月15日,是誦讀《論語》的第100天,他寫(xie) 下了自己與(yu) 《論語》的故事......

 

 

 

我與(yu) 《論語》的故事

 

小時候,懵懵懂懂中跟隨老師念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老師逐字逐句地解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論語》之美。

 

 

 

生在鄉(xiang) 村的我,知識對我的滋養(yang) 很是貧瘠,也沒有什麽(me) 手眼通天、有大本事的親(qin) 戚。我能了解到的僅(jin) 有課本裏的內(nei) 容和老師平常所講的知識,小學和初中,對儒家經典的接觸少之又少。雖然接觸的少,但是課本裏的古學經傳(chuan) 我卻大多都能記住。之所以能記住,或許是因為(wei) 我在讀它們(men) 的時候徹徹底底地感受到了當時作者的心境。

 

 


高中,我來到了城市,知識麵寬了,接觸到了更多的古文經典、唐詩宋詞。在興(xing) 趣的驅使下,我背誦了很多文學作品,現代的、古代的都有。但是,文理分科的時候,理性告訴我,應該選理科而不是文科。原以為(wei) 這輩子與(yu) 儒雅文學再無瓜葛,沒想到,大學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上,被老師所提到的師生共讀《論語》活動所吸引,在我向杜老師了解了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的具體(ti) 情況後,我決(jue) 定加入讀書(shu) 會(hui) 與(yu) 大家一起共讀經典。

 

 

 

成為(wei) 讀書(shu) 會(hui) 的一員後,老師送了我一本很好看的《論語》和一個(ge) 很漂亮的訂製本子,它的封麵上就寫(xie) 著“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另外,老師還送我一個(ge) 很樸素的印著“明明德讀書(shu) 會(hui) ”字樣的包,我心裏很是高興(xing) ,每天晚上我都會(hui) 按時誦讀打卡。

 

 

 

因為(wei) 我沒有上過杜老師的《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概論》和《倫(lun) 理學與(yu) 生活》課程,沒有在課堂上跟讀、研習(xi) 過《論語》,所以有很多句子對我來說還是比較艱澀懂,也時常會(hui) 有一些讀得不準確、理解不到位的字詞。但在誦讀的這些日子裏,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出我們(men) 所有人的小錯誤,也時常在群裏分享一些相關(guan) 的文章及她自己的理解。不知不覺中,我誦讀打卡已經有一百天了。其實很多時候,每天這麽(me) 一打卡,特別充實自己,不會(hui) 覺得這一天一事無成。

 

 

 

曆史上有著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長期的誦讀,對我為(wei) 人處世這方麵的影響很大。最大的一句莫過於(yu) “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如果自己都不願意,卻強求別人,對別人條條框框規矩束縛,對自己網開一麵法外留情,總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批評別人,不能為(wei) 他人找想,不能將心比心,我想這便是小人了吧。對於(yu) 普通人而言,君子雖然很難做到,但是不做小人總還是可以的。

 

 

 

很多人覺得誦讀《論語》,讀完就忘了,那麽(me) 讀的意義(yi) 又在哪裏?而我覺得,這就像我們(men) 小時候吃過很多飯,雖然忘記吃的是什麽(me)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men) 已經轉化成了我們(men) 的骨頭和血肉,滋養(yang) 著我們(men) 的身體(ti) 與(yu) 生命。

 

 

 

我想,經典於(yu) 我們(men) 的意義(yi) ,也大概如此吧!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