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孔子像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蒙羞後搬家
欄目: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
發布時間:2011-04-24 08:00:00
孔子像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蒙羞後搬家
作者:陳鋒
來源:作者新浪博客
2011年4月20日,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孔子像被搬家啦!被搬到了國家博物館裏麵的雕塑園!
97天前,即2011年1月11日,一尊毛重17噸、總高9.5米的巨無霸式孔子雕像被樹立在了天安門廣場東側!區區尚不到百日,就把它給搬家了!孔子像下水泥地麵還沒站熱乎呢!
1月15日,本博曾適時推出《為何要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樹起孔子像?》一文,從四個方麵闡述了把孔子像樹在天安門廣場這個敏感地帶不合群、不配套、不適時、不恰當!如今,孔子像終於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我有自知之明,這不是小文的神通,而是時代的動力和國人的福祉。
針對孔子像搬家一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根據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整體設計,在館內西側南北庭院設立雕塑園,陸續為中華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設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暫安放在國博北門外小廣場。目前,庭院建設已竣工,按設計方案,將孔子塑像移至國博西側北庭院內。
堂堂一個國家博物館,把孔子像抬到天安門廣場東側之後,麵對鋪天蓋地的爭議,幹出這樣的動作,又給出這樣的一個解釋,即使不覺羞恥,難道不覺荒唐嗎?
我在這裏再抽點時間,將上述解釋層層剝離一下:
第一、既然對博物館的改擴建工程有整體設計,在館內設有中華文化名人雕塑園,那麽為何不將孔子像一步到位呢?為何做出“兩步走”的“整體設計”呢?這是整體設計,分包設計?還是調包之計?
第二、這尊孔子像,毛重17噸、總高9.5米!將其搬個家,談何容易?!當然,我們也知道,如果動用國家力量,當今工業時代就是將長江水從江南搬到北國,也不算什麽。難道國家博物館想借孔子像表現一把搬運功夫不成?把孔子像二次搬家,即使這尊冷冰冰的孔子雕像不嫌折騰,那麽勞動力和起重設備就不嫌費事嗎?納稅人就不嫌勞民傷財嗎?這個做法“科學”嗎?
第三、如果庭院建設工程在樹立起孔子像10天後就能完工,我想請問國家博物館,是不是還要把“孔子塑像暫安放在國博北門外小廣場”呢?既然庭院建設工程未完工,那麽為什麽會將孔子像暫時安放在館外呢?為何不將它暫時放在其它地方呢?一尊孔子像,有必要這麽急匆匆地與世人見麵嗎?晚3個月樹起來就憋不住、尿褲子了嗎?
第四、如果當初真想到在3個月後將其搬家,雕像下的底座就不該用水泥和花崗石整飭得那麽結實嘛!如今將其搬走了,我想請問國家博物館,沒了孔子像的這個小廣場,好像有點空曠呢!和周圍的青草似乎不太和諧呢!如今,孔子像底座下應該再搬點什麽來,才會讓世人覺得這個故事是“被整體規劃”的呢?
第五、孔子是一位曆史大人物,對大人物的巨型雕塑,一會兒樹立起來,一會兒就又搬個家,這符合我國傳統和國際慣例嗎?入土也好,樹碑也好,立傳也好,樹雕像也罷,最忌諱搬來挪去。除非萬不得已,誰會動輒遷祖墳?誰會一覺醒來樹個碑,誰會隨隨便便立個傳?誰會閑著沒事給未滿百日的17噸雕像搬個家?吃飽了撐的嗎?
第六、如果第一尊完成的不是孔子像,而是老子像、李白像、杜甫像、蘇東坡像,關漢卿像或是曹雪芹像,我想請問國家博物館,是不是也要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先把老子、李白、杜甫、蘇東坡、關漢卿或曹雪芹樹立起來呢?科學發展觀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嗎?
第七、既然現在“庭院建設已竣工,按設計方案,將孔子塑像移至國博西側北庭院內”,那麽我想請問國家博物館:把巨型孔子像暫時安放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是不是在當初的“整體設計方案”之中呢?如果這樣的整體設計方案也能通得過,是依據什麽程序通過的呢?是哪位大人拍的板呢?
第八、為何當初在將孔子像樹起來時,媒體們悉數使用“落成”一詞呢?孔子像才在麵子十足、氣派非常的天安門廣場東側安了新家,幾十天的功夫又把它轉移到離此不足300米的新新家,這叫“落成”嗎?是“沒落成”吧?國家博物館為何當初不給媒體記者朋友們交個實底呢?把自己弄得如此不堪,把“國家”二字的顏麵也丟盡了,一概係自作自受吧?
——所有的解釋都經不住輕輕地推敲,所有的問號都已不必費時去回答。國家博物館針對孔子像搬家的上述一係列解釋,徹頭徹尾是忽悠,地地道道在扯淡!
孔子像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蒙羞後搬家了。這無異於表明:孔子已進入博物館,我們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製度,是打破森嚴等級的現代文化製度,這就等於給了未來中國以希望。在剛剛過去的樹像和搬像的這個過程中,國家博物館羞恥否,其實已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