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書(shu) 院:弘揚船山遺韻 譜寫(xie) 愛國華章
作者:王萍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正月十三日癸卯
耶穌2021年2月24日
船山書(shu) 院是一所為(wei) 祭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而設立的書(shu) 院。王夫之,字而農(nong) ,號薑齋,又號夕堂,衡陽人,早年曾多次參與(yu) 抗清鬥爭(zheng) ,晚年隱居於(yu) 衡陽的石船山下著書(shu) 立說,世稱“船山先生”,其學說博涉經學、史學、哲學、天文、地理、文學等,體(ti) 大而思精,備受後人推崇。
清光緒初年,在時任湖南督學朱逌然的倡議下,多位衡陽士紳集體(ti) 捐資於(yu) 衡陽南城外興(xing) 辦了“船山書(shu) 院”,這也是我國曆史上首個(ge) 以“船山”命名的書(shu) 院。光緒十一年(1885年),祖籍衡陽的兵部尚書(shu) 彭玉麟慮及船山書(shu) 院麵積狹小、環境嘈雜,“殊不足以安弦誦”,將書(shu) 院遷到了環境清幽、風光秀麗(li) 的東(dong) 洲島,即如今的船山書(shu) 院所在地。船山書(shu) 院是清末民初船山思想的研究與(yu) 傳(chuan) 播中心、湖湘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其學風濃鬱、人才輩出,在清末書(shu) 院當中獨領風騷。
潛心篤誌弘揚船山遺韻
船山書(shu) 院因船山先生而建,依船山思想而存,它凝聚了衡陽士紳追慕鄉(xiang) 賢的拳拳之心,也契合了文人學子探究船山學說的迫切需求。早在創立之初,船山書(shu) 院就確立了“講明夫之之學”的辦學宗旨,聘請“學問名望素優(you) 之士”到院中講學,但受地域、生源等條件限製,彼時書(shu) 院聲名未顯。光緒十七年(1891年),船山書(shu) 院迎來了新任山長王闓運,這位當世名儒的到來極大地提升了船山書(shu) 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掀開了船山思想研究的新篇章。
王闓運早年便閱讀過船山著作,對船山先生極為(wei) 尊崇,在執掌船山書(shu) 院期間,王闓運更是秉承書(shu) 院辦學宗旨,身體(ti) 力行弘揚船山遺韻。每逢船山先生祭祀日,他都要親(qin) 自帶領書(shu) 院師生舉(ju) 行隆重的祭奠儀(yi) 式,並且在儀(yi) 式上講述船山先生生平事跡,稱頌船山先生崇高氣節,告誡廣大師生謹記先生之教。此外,王闓運對船山著作也有著深入研究,其著作《湘綺樓日記》當中保存了大量的研究劄記和心得。在王闓運的推動之下,船山書(shu) 院很快成為(wei) 了清末研究傳(chuan) 播船山思想的核心機構,形成了一批優(you) 秀的研究成果,培養(yang) 出了謝彬、周逸等多位在船山學說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學者。除了研習(xi) 船山學說之外,船山書(shu) 院還對船山著作進行了整理刊刻。光緒十三年(1887年),船山書(shu) 院曾將兩(liang) 江總督曾國荃捐贈的《船山遺書(shu) 》板片進行了修補翻刻,同時新增刻本6種。光緒十九年(1893年),船山書(shu) 院再次投入巨資將《船山遺書(shu) 》重刊,為(wei) 船山著作的保存和船山學說的傳(chuan) 播作出了突出貢獻。而經過船山書(shu) 院多年不懈的努力,船山學說的社會(hui) 影響力也得以迅速提升,最終成為(wei) 湖湘文化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不拘一格造就棟梁之材
船山書(shu) 院是船山思想研究史上一顆璀璨明珠,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清朝末年,傳(chuan) 統書(shu) 院逐漸由私學改為(wei) 官辦,教學方式也從(cong) 曾經的自由講學轉向了科舉(ju) 應試教育。而作為(wei) 清末書(shu) 院之首的船山書(shu) 院,不重科舉(ju) 之學,以研習(xi) 船山思想為(wei) 務,走出了一條相對獨立的辦學道路。
在辦學過程中,船山書(shu) 院承襲了船山先生不拘一格的治學精神,十分注重對學子個(ge) 人能力的發掘與(yu) 培養(yang) 。王闓運擔任山長期間,以培養(yang) 當世英才為(wei) 己任,堅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原則,吸納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學子進入書(shu) 院學習(xi) ,這其中有才略過人者,有文采卓然者,亦有畫技超群者,皆因其所長而循循教導之。而船山書(shu) 院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嚴(yan) 謹求實的治學風格也吸引了大批外地學子前來求學,一時間形成了“學在船山”的盛況。得益於(yu) “不拘一格”的人才培養(yang) 思路,船山書(shu) 院也培養(yang) 出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人才,長期活躍於(yu) 中國近現代曆史舞台之上,在政治、教育、文藝等多個(ge) 領域均有著不凡的成就。比如,有革命家雷飛鵬,衡陽中共地方黨(dang) 組織的創始人蔣嘯青;在教育界,有湖南最早的新式私立中學創辦者胡元倓,曾在暨南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湖南大學等任教的教育家馬宗霍;在文藝界,有近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書(shu) 法家向燊。諸如此類,不勝枚舉(ju) 。
匡時濟世抒寫(xie) 愛國華章
清末內(nei) 憂外患交加的困境中,承繼了船山先生憂國憂民愛國情懷和經世致用實踐精神的船山學子亦有著強烈的匡時濟世願望,希望能用一身所學拯救國家於(yu) 危難之中,王闓運的得意門生蔣嘯青就是其中之一。
蔣嘯青曾在船山書(shu) 院求學5年,後考入湖南優(you) 級師範,畢業(ye) 後長期從(cong) 教,在教育界聲譽很高。蔣嘯青一直密切關(guan) 注國事,在日常教學中亦注重向學生們(men) 灌輸愛國意識,鼓勵和領導學生開展愛國運動。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蔣嘯青開始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yi) 。五四運動爆發後,蔣嘯青隨即發動組織學生積極響應,采取各種方式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1921年,蔣嘯青經毛澤東(dong) 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為(wei) 湘南地區的革命先驅,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蔣先雲(yun) 、毛澤建、伍若蘭(lan) 等一大批有誌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馬日事變後,蔣嘯青在一次作戰中不幸受傷(shang) 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最終被敵人殘忍殺害。除了蔣嘯青之外,還有諸多船山學子身先士卒奮鬥在救國救民的道路上,以各自的方式實現著匡時濟世的理想。船山學子們(men) 以“盡擲頭顱不足痛”的勇氣抒寫(xie) 了感人肺腑的愛國華章,同時也激起了衡陽乃至湖南青年人奮起救國的昂揚鬥誌,在濃鬱報國氛圍的影響下,諸多湖湘兒(er) 女義(yi) 無反顧地走上了無產(chan) 階級革命道路,而湖南也成為(wei) 了國內(nei) 早期紅色革命的策源地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搖籃。
百年時光匆匆流過,如今“東(dong) 洲桃浪”猶在,船山精神長存,曾飽經滄桑的船山書(shu) 院也已整修一新、生機煥發,那舊時的朗朗讀書(shu) 聲仿佛仍回蕩在湘江之上,迸發出催人奮進的力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